【环球新要闻】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成效与争议,如何进退?

2022-07-16 16:42:41

来源:财经风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今年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已比较丰富和完善。总的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备)‘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特点。”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7月13日在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

这是央行再度对结构性货币政策“有进有退”进行表态,而市场也高度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进”、怎么“退”。

毫无疑问,今年仍是结构性货币工具“进”的阶段。下半年货币政策仍需发力稳增长,但美联储加息将制约中国货币政策总量宽松的空间,货币政策发力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后续结构性工具仍有新设或新增额度的可能,但大方向是落实。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退”。从历史上看,当特定领域不再成为政策重点或当政策设定的情形变化时,原先支持该领域的结构性货币就会退出。长期看,除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外,其他结构性工具都可能面临退出的问题。

结构性货币政策密集增加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具有结构特点,而货币政策则是总量政策,因此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总量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辅助性的。

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创设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设立了再贷款和再贴现这两类传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直到2014年前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才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包括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降准等工具都创设出来。当时主要是顺应“定向调控”的宏观思路,加强对特定领域的支持。此外,MLF、PSL也能提供基础货币。

“过去由于外汇大量流入,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扩张。2014年以后外汇占款下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转向MLF、PSL等再贷款。”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央行数据显示,MLF、PSL在创设后迅速增长至数万亿的规模。

关键词: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