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所谓“进口药”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炎症药物的原研药,是指外国大型药企斥巨资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研究的治疗药物。
进口药研发成本很高,并且研发周期也较长,比如一些电影中所起到的“格列卫”,从研发到2001年获批上市,一共走过了50年,公司累计投资超过50亿美元。
(相关资料图)
原研药一般有专利保护期,过了专利保护期才会公布成分表。
国产药是指中国大陆制药企业研发和生产的药品,中国市场的国产药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中药,化学药以及生物制剂。
截至2016年,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我国国产药品已有三类药品批文总数达到18.9万个,其中化学药是12.2万个仿制药,占比97%以上。
“进口药”和“国产药”有啥区别?多数人不清楚,为了健康了解下
谈到国产药和进口药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指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价格低点是仿制药最大优势,特别是在专利期内与进口原研药相比。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有时会倾向于选择“便宜”的仿制药,按照规定,仿制药和原研药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含量以及相同的功效。
尽管如此,两者并不完全相等,特别是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相对滞后与进口原研药相比,国内药厂的生产工艺原辅料质量,临床疗效等都会与进口药有所不同。
质量标准不同:各国都以生物等效性作为判断,仿制药是否合格的标准,对于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临界值范围的定义,我国比国外宽;
此外,大多数辅料的质量标准并不完美,因此即使是仿制药,在国外无法上市的药品在中国仍有可能作为合格药品上市。
工艺流程不同:进口药品的生产过程往往涉及专利技术的保密性,国产药品不可能与专利技术完全一致。
原料和辅料的质量不同:原料的晶型不同,颗粒均匀度不同,纯度不同,溶解度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度不同,例如有些国产头孢菌素由于杂质含量不能严格控制而需要皮试,而进口头孢菌素则不需要皮试。
辅料成分包括填充剂,赋形剂,粘合剂,崩解剂和其他辅助成分,任何一种替代或缺失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并隐藏潜在的安全隐患。
比如2012年被媒体广泛曝光的“铬超标胶囊”事件中,一些药企就在使用工业明胶制造药用胶囊。
不同的临床疗效:相似的生物等效性并不意味着相似的临床疗效,它就像理论与实践关系,特别是治疗帕金森,癫痫,精神疾病,器官移植,心血管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窗较窄,患者的疗效会因个体耐受性和长期用药而出现差异。
随着医改的深入我国出台相关政策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严格的jmp标准和严格的监管等措施。
仿制药和进口原研药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比如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应的国产药物泰嘉和进口药物波立维的价格在临床疗效差别不大,可以相互替代。
延伸——化疗药物进口好还是国产好?
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疗效、价格和副作用。进口药又称原研药最早由欧美制药公司研发,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有效,这些药物享有一定期限和专利保护,一旦专利期届满,国内药企就开始仿制并投放市场。
进口药和国产药两者的分子式和活性成分相同,在某些程度和制药工艺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两者的功效是相当的此外国产药品均经过一致性评价。
因此理论上使用国产药物不会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协议,如果我们要比较谁更好谁更差,我们需要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不幸的是还没有进行过这样的研究。
国产药相对于进口药的优势之一是价格便宜,甚至只有进口药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倍低廉的价格,也是很多患者对国产药产生疑虑的一大因素。
毕竟我们总是有“便宜没好货”观念,而国人多年积累的自信心不足,也造成了对国产药品的不信任。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进口药物和国产药物的报销比例是相同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所以在选择药品时需要咨询当地医保政策,是否有相同的报销比例,是否存在进口不报销或者是国产药物报销的。
另外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进口药毒副作用小,国产药毒副作用大,其实也没有研究比较这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但根据临床经验表示进口与国产药物的毒副作用基本相同,此外也没有毒副作用大,说明治疗效果好的说法。
总体而言,化疗药物选择国产药的患者较多,很多基层医院没有进口药物,老百姓的腰包也没有过于宽裕,所以无论从经济因素还是现实因素考虑国产药物撑起了大半天。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产药物也发展的越来越好,对于经济不差,医保报销比例高,个人经济压力不大的患者,如果有进口药品倾向,建议使用进口药,而对于一些经济压力大,那么国产药也是不错的选择,没必要选择进口药。
最后在这里与大家补充一点上述药物均为化学药物,具有明确的结构分子式,最近这几年一些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药物开始陆续出现。
此外,国内药企也开始摆脱一下,逐步迎头赶上,上市部分具有自主知识权,可与进口药物PK的原研药,客观上促进了更多的市场竞争,并且也降低了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