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几天,李宁时装秀展示的“逐梦行”秀款部分产品设计与日本军服相似引发热议。随后,李宁在声明中解释,“逐梦行”秀款产品设计以“飞行”为主题,其中飞行帽设计源自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帽及棉帽,而产品以多种颜色、款式进行呈现,兼具防风保暖等功能,以适应更多户外穿着场景。
有人疑惑,有人释疑,本也无可厚非。但其高管在朋友圈发文表示,“ 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这样的回应是不是让消费者有些尬了?言下之意,你要买我的衣服就要理解我设计者的意思,不然就是你没看懂,还东说西说的。
我们暂且不说李宁的这个声明,是不是因为网上的热议而公关出来应付舆情的一套说辞,包括他们为了解释而准备的那一堆图片。我想说的是,作为消费者,买商品是买自己的需要,为什么要听你设计者的解释呢,难道买你的商品的人还要过你所谓的“文化素养”这个门槛?所以,消费者的文化理解能不能达到设计者的要求,这不是问题的本源,产品设计者和制造者本就应该设计、制造出符合消费者认知并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所以,这不是消费者的问题,而是设计者自己的问题。难不成为了要喜欢你的产品还专门去补充一下你的设计点的知识?再说,难道除了设计者,消费者都没有文化吗?
为啥那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你所解释的文化元素,而是直接反应为“日本军服”呢?一个产品从创意,到构思,到调研,到论证,到设计,到生产,到投放市场,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吧,这个过程中,就只有“李宁”公司的人能达到理解设计的文化标准,而消费者都瞎了吗?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的确也没人能够说自己对什么文化都能通透,但也不要误以为一谈文化就可以把大家唬一下,买个衣服而已,主要靠观感和穿在身上的舒适度,而不是先要去把你所谓的文化研究一番。所以,他们的解释网民不接受才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说到文化,延伸开去想象一下。近些年,从教材插图、清华大学时装眯眯眼、十多年前洋节泛滥、现实中一度有人以张口闭口带个英文词汇来装饰或者标榜下自己,等等,这些带有“文化”符号的现象是值得深思的。我倒觉得,大家对李宁服装设计的质疑,是更多人文化意识觉醒的表现,而不再麻木。因为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信息,也许,背后的深思是让人背脊发凉的。如果资本疯狂到为所欲为,那会是很可怕的,包括资本掌控者自己也难免会成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