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受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审批进度正在逐渐加快等消息影响,A股中药板块盘延续前几日利好行情,多只个股拉升跟涨。
然而,与资本市场概念股异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行情却出现低迷,多家头部企业进入业绩下滑的尴尬处境。与此同时,在国标、省标陆续出台之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早已不是往日“头部玩家”之间的游戏,标准出台给业内企业垒砌了新的竞争壁垒,市场新格局正在重塑。
(中药企业生产现场一隅 图片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片)
业绩下滑
10月25日,中药配方颗粒首批试点企业红日药业(300026.SZ)的一则2022年三季报公告,让业内再次关注到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头部企业销量下滑的事实。这家中药配方颗粒巨头,迎来5年内最差三季报“成绩单”。
季报显示,红日药业第三季度(6至9月)营收15.89亿元,同比下滑20.58%,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滑40.63%,扣非净利润9857.22万元,同比下滑50%;前三季度(1至9月)营收49亿元,同比下滑10.68%,净利润4.70亿元,同比下滑26.15%,扣非净利润4.10亿元,同比下滑34.10%。
而早在2018年三季度,红日药业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就分别达4.63亿元和4.11亿元。此后,经历了疫情的高速发展,红日药业的营收和业绩持续增长,如今业绩倒退至从前。
2021年1至12月份,红日药业的营收构成为: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占比55.21%,医疗器械占比20.28%,成品药占比15.01%,辅料及原料药占比8.07%,其他行业占比1.43%。
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下滑,早在上半年露出端倪。2022年半年报显示,红日营收33.12亿元,同比下滑5.01%,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滑19.56%,扣非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滑26.72%。这背后主要是中药配方颗粒和医疗器械产品业绩萎靡导致。
半年报指,2022年上半年,红日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营收达16.29亿元,同比下滑9.50%,医疗器械产品营收达4.20亿元,同比下滑25.77%。
当前,中药配方颗粒业绩下滑的远不止红日药业一家。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早期试点的多家企业中国中药(00570.HK)、华润三九(000999.SZ)均出现了销量下滑。
中国中药2022半年报指,公司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收27.6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46.7%),同比下降49.1%,毛利17.02亿元,同比下滑56.1%。
华润三九半年报虽未单独列示中药配方颗粒业绩情况,但公司称,“配方颗粒业务上半年处于新国标切换期,业务增速下滑。”
最近的10月25日,华润三九高管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从前8个月情况来看,处方药业务中,国药业务略有增长,主要是饮片业务带动,“剔除饮片业务后,配方颗粒业务有一定下滑,主要在于三季度配方颗粒业务外部销售备案进度低于预期。”
配方颗粒标准要从其发展历史说起。中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解奕炯长期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亲历了这一产业从起步到高速发展的全过程。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浓缩、制粒而成的单味中药颗粒。
“回顾中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程,业界通常把它为三个阶段,即起步(90年代)、试点(90年代至2021年10月)和后试点阶段(2021年11月至今)。”解奕炯说,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于2021年11月1日起结束,至此,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过去的中药配方颗粒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试点企业执行的都是自己的企业标准,这就导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一位配方颗粒销售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解奕炯表示,近期行业企业销量下滑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疫情因素,二是标准切换。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剂型多集中于治疗感冒以及呼吸道疾病。今年以来,多地散发的疫情,使得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日常科室的临床接诊量持续下降,进一步影响了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
上述中药配方颗粒销售人士称,长期以来,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一直是医疗行业销售活跃的地区,上半年华东地区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疫情,下半年华南地区深圳、广州陆续爆发疫情,导致当地门诊接诊量下降。
“今年业绩的下滑还与标准的贯彻落实有一定关系。”解奕炯指出,国标、省标的匹配应用有关,企业标准与医疗机构之间还存在磨合期。
谈及2022年上半年中药配方颗粒业绩下滑,中国中药称,主要由于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公布及备案品种不足,终端组方受限,影响本期销量,同时部分医疗机构由于新政策实施初期企标产品储备充足,本期终端需求阶段性减少。
华润三九称,上半年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挑战巨大,公司积极应对试点结束带来的行业变化,推进中药配方颗粒新国家标准品种的生产落地研究、销售备案工作,稳步推进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产品的切换,同时增加饮片业务,一定程度弥补配方颗粒业务下滑的影响。
格局重塑
解奕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结束,行业进入新的发展轨道,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药配方颗粒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市场扩容将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多家企业进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2021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共同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要求实施生产全过程管理,明确提出自行炮制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中药饮片,不允许外购饮片,因此要求行业企业全产业供应链布局。另外,公告中并未对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范围做严格限定,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范围由二级及其以上中医院向所有符合相关中医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扩容。
“标准提高了,同时市场扩容了,这看起来是有利于业内头部企业,但目前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上述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销售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既有国家标准,也有各地的省级标准,这显然有利于头部以及本地企业,为他们垒砌了竞争“护城河”。
10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监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三批)》的公告,公布并实施土鳖虫(地鳖)、大蓟炭、马鞭草等43个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至此,广西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达到255个品种。
10月2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人士透露,山东将符合国家或山东省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标准、取得品种销售备案号获准在山东省内销售的中药配方颗粒,将于近期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我们现在既要推进国标,还要推进省标,这增加了我们的竞争成本。”上述中药配方颗粒销售人士称。
此前,华润三九高管称,配方颗粒已经在进行国标加省标的推进,“各个地方政策不同,导致不同地区速度不同,但经过上半年努力,除了个别3-4个省份,工作已基本完成。”华润三九高管表示,“新国际实施带来一定的成本上升,业务投入会比较大,对于厂家盈利能力会有一定影响,也会降低新厂家进入的意愿。长期来看,竞争格局有望处于相对有序的状态。”
在9月中旬的投资者关系交流会上,谈及2022年下半年配方颗粒市场预期,华润三九高管表示,公司给予配方颗粒业务下半年比较高的期望,一是产品方面,预计到9月底,国标产品+省标产品的数量将能够满足临床需要;二是各地备案、推广工作也在向前推进。
10月25日,华润三九高管与投资者进一步交流时表示,从厂家来看,今年一直在努力推进配方颗粒业务各地备案工作,“目前,三季度配方颗粒省标备案进度低于预期,四季度预计可以在重点区域基本恢复正常销售。今年希望配方颗粒业务实现平稳过渡。”
解奕炯进一步告诉记者,中医药配方颗粒从起步探索、试点到规范发展,其实都面临着一个配方颗粒的质量稳定性问题,特别是中药配方颗粒辅料用料的品种、规格、用料还存在着差异,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国家标准,但是不同厂家的品种还不能调剂,缺少相应的法定性标准来统一调剂用药。
解奕炯表示,中医药颗粒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思路,这为将来配方颗粒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就是说,目前所建立的各地方的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跟国家标准相统一匹配,以减少地方标准,出现‘护城河’的行为。”
“要解决不同厂家品种不能调剂的这个瓶颈问题。”解奕炯称,未来只有在不同的厂家的品种能够进行临床上调剂应用,才是市场广泛推广的重要条件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