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许立波每经编辑杨夏
(资料图)
10月30日,君实生物(SH688180,股价71.06元,市值648.49亿元)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12.18亿元,同比减少55.18%;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5.9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2.03亿元。
单季度看,君实生物第三季度实现营收约2.72亿元,同比减少54.91%;归母净利润亏损约6.8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扩大2.81亿元。
目前,君实生物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PD-1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产品代号:JS001)国内市场商业化带来的销售收入。公司在财报中解释,营收的下降主要系与上年同期相比,药品销售收入的上升尚无法抵消技术许可收入下降的影响。
特瑞普利单抗走出低谷
君实生物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特瑞普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约2.18亿元,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环比增长,君实生物也据此表示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情况已逐步进入正向循环。
不过,考虑到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已经在销量上与几款头部国产PD-1拉开了身位,未来能否实现销售放量依然有待市场检验。在10月24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君实生物表示,公司认为,随着更多同类产品的获批上市,未来国内PD-1的商业化竞争将更加规范,超适应症用药会得到限制,拥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覆盖更多适应症的PD-1产品将更有优势。因此,PD-1的销售格局也会迎来变化,早期野蛮生长、以销售费用换市场份额的模式会逐渐得到修正。
目前公司商业化的基本策略是以专业化推广为前提,把现有适应症认真做好,并重点提高团队执行力,将专业化推广理念和特瑞普利单抗药物本身的优势真正传递到一线,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出发,去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11月李聪全面负责公司商业化工作以来,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的销售已逐渐走出低谷。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合理控制费用的前提下实现了特瑞普利单抗销售收入的环比大幅增长,一线食管鳞癌和一线非小细胞肺癌两项大适应症也分别于2022年5月及2022年9月获批上市。
君实生物称,公司坚信PD-1市场的竞争格局尚未尘埃落定,在商业化团队打磨得更加专业的同时,随着更多大适应症和术后辅助/围手术期适应症陆续迎来数据读出和申报上市,特瑞普利单抗将会拿到应取得的市场份额,并实现销售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销售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君实生物研发投入合计16.36亿元,同比增长15.0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34.29%。
在适应症的拓展上,截至本报告期末,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已获批六项适应症,君实生物方面预计随着更多适应症获批及术后辅助/围手术期治疗前瞻性布局的优势渐显,特瑞普利单抗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此外,在上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公司也对术后辅助/围手术期领域的市场空间、重点布局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的研究数据,我国主要的五大癌症(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中,56.5%的患者确诊时处于癌症分期的II期或III期,是术后辅助/围手术期治疗目标群体集中所在的癌症分期。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提高、癌症早筛的普及,预计目标群体还将不断增长,未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具体而言,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方案治疗可切除癌症分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NeoTAP01研究)中,公司于2022年ESMO大会上更新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5日,意向治疗(ITT)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4个月(IQR:12.8-20.0),22例患者已接受1年特瑞普利单抗辅助治疗(2例患者3个月后因3级皮疹和垂体炎停止辅助免疫治疗)。数据截止时,ITT人群中位EFS仍未达到,12个月和24个月的EFS率分别为87.8%和67.9%。
也就是说,接近70%的患者在两年内没有复发。因此,已有一定的数据显示出特瑞普利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相应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亦有望于2022年底至2023年初读出数据,进度在同行业领先。若后续获批,则该适应症面对的将是潜在患者人数更多、用药周期更长、但竞争相对缓和的市场,特瑞普利单抗也有望借此获得更高速且持续的收入增长。
除上述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外,特瑞普利单抗还布局了胃癌、肝癌、食管鳞癌领域的术后辅助/围手术期临床研究,且目前均已进入三期注册临床阶段。君实生物称其是本土药企中在该领域最先开展临床试验、入组时间最早、覆盖适应症最广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