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150余年,它惊艳出水!_热头条

2022-11-21 15:48:5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天时,地利,人和!经过 7 年的水下考古调查勘探,1 个多世纪前的谜团终将揭开。

据人民日报,2022 年 11 月 21 日 0 时 40 分,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 22 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 4 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 " 奋力轮 " 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时隔 150 多年,长江口二号古船重见天日。


(资料图片)

据悉,长江口二号古船几天后将被 " 奋力轮 " 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 1 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随后,11 月 21 日上午,# 中国水下考古又一大发现 #的词条冲上热搜。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 21 日报道,采用世界首创的 " 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于今日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

从 20 日夜间到 21 日凌晨,万吨 " 大力 " 号与我国自主研发的古船整体打捞专用工程船 " 奋力 " 轮携手,在长江口二号古船所在长江口横沙水域完成各项调试,启动智慧打捞监控系统,对这艘清代沉船实施水下整体打捞。

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遗址,包括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紧紧包裹在 22 根钢铁弧形梁构成的 " 考古沉箱 " 中,整体重达 8800 余吨,在提升作用下以每小时约 4 米的速度逐渐浮出水面。21 日零时 40 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桅杆率先出水。

"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是水下工程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完美结合,为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案例、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说。

据悉,未来数天内,根据气象潮汐条件," 奋力 " 轮将 " 怀抱 " 长江口二号古船驶往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 1 号船坞,让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黄浦江畔 " 安家 "。

载有大量文物,超 600 件入库清理

综合新华社、上海新闻广播,2015 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 " 长江口二号 ",它也是全国水下文物普查期间首次主动发现并进行考古调查的古船。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很多沉船的发现都是偶然性的," 比如渔民打捞有发现会喊我们去,但长江口二号是我们主动去发现的,要摸清水下家底。"

再来看这件诗文杯,集 " 诗、书、画、印 " 于一体,一面写着 " 明月微风响,青声枕上闻 ",一面写着 " 林中生玉竹,月下美人来 "。长江口二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又和国内外的哪些地方、那些人产生了联结?也许文物会告诉我们答案。

校对 |卢祥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上海新闻广播

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 国家文物局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