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点!惊醒——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切莫随波逐流

2023-01-07 12:37:07

来源:麒麟卓

最近网上流传着伍仟元定律的说法,通俗点来讲,伍仟元定律意味着社会上大部分行业的正常收入都是5000元,任何人经过专业培训都可以胜任这些工作,且呈现出来的工作结果都不会太差。这就意味着5000元的工作价值并不是由工作者的能力决定的。

据定律作者反馈的数据,在2010年左右,2500元是大部分普通应届毕业生的月收入水平;十年后的今天,在北上广深这些较为发达地区,这个工作价值能提升到6500元左右,当然如果你的行业属于热门行业,那价值还提升1000元左右。

如果你的工作收入在5000元的定理框架内,3年内的增长没有超过平均水平,那说明你做的工作有很多有同等能力的人随时顶上;你换个工作地方,大概率也是这个工作收入。这些内容虽然扎心,但都是现实。根据专业人士调查,10年前月薪2500元的人,去掉那些“混得特好”“混得特惨”的牛人,大家的收入大都在10000元左右徘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主流的论调还是推崇这样的收入增长模型:比如一个小伙子在2010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一个不错的行业,此时拿到的月薪为2500元(年薪3.5w),第一次年终奖后你的月薪会翻倍到5000元上下(年薪7w),到了第二年这个小伙子的年薪能达到10w,到了第三年他的年薪能上浮到12w-15w。毕业5年后是个关键的节点,他的跨过了20w的门槛;工作10年后年薪稳稳超过30w,做的好的甚至能达到40w。

每个行业都有几个龙头公司,其他公司的员工薪酬会参考龙头公司的的职工收入标准,这就使得外界人认为这个行业非常不错,即便自己没有进入那些龙头公司,最终的收入也能达到同等职位员工的80%-90%左右。不可否认,这种收入水平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按照这令人愉悦的收入模型,大家毕业10年后的收入都应该在25w/年以上,大部分人的收入在30w/年左右。但是大家环顾四周,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达到这个水平了吗?呵呵。

当然,对于一部分新人来讲,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能力高于身边的芸芸众生,达到这个舒适的模型还是很轻松的。对于这种心态的年轻人,我个人认为我们必须给予支持,因为年轻人有时间、有干劲。如果连刚毕业的新人都看不到任何希望,没有对于工作的憧憬,那这个行业距离消失不远。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和技术的进步的时间越来越长,任何一个行业的复杂度和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导致社会分工精细化。每个行业中的司的就是把完整的行业链分割成很多小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非常成熟的标准;基本上新员工入职后就开始公司培训,让你知晓并牢记自己工作内容的标准。尤其是传统行业,多年的前辈经验积累,不断的分析、汇总,再拆分,使得职场标准、规则已经非常明确透彻,不需要一个新人去打破这些标准。所以说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没得选,服从、融入是唯一的出路。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还能听到很多行业会根据从业年限为员工的工作经验买单。比如一个员工A在公司工作5年了,他的的工作技术相对于刚毕业的员工B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工作内容基本一样,这种情况下A的薪酬也会明细高于B的薪酬。那么现在的情况是老板们觉得没有必要付出额外的费用,因为A和B创造出来的价值基本一致,为什么不用价钱更低的B呢,所以A就被排挤打压,甚至直接踢出局。传说中的“35岁定律”就是一个个这样的现实案例打造出来的。

问题已经分析出来了,那应该怎么应对呢?

其一,提高个人的能力与素质

上面那些内容真的是因为网上有人发现了,传播了,大家才知道的吗?其实不然。相信有很一部分人早就意识到了,但是没有能力或者机会去改变现状,只能随波逐流。但细细想来,虽然社会已经开始出现阶级固化的苗头,不过我们还是有一些机会。只是那珍贵无比的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年龄的增长带给我们的确实是经验的提升,但是我们有用心去总结过经验吗?如果连唯一能拿的出来的长处都显得稀松平常,那整天吐槽发泄确实符合这样的人设。只有在平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留意身边的机会,才能冲破迷雾。

其二,相信我们的国家,看清大势

随着口罩事件的逐渐落幕,我国的经济复苏已经成为每一个个体、公司的共同愿望。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家更应该努力站起来。当前社会矛盾重重,并非某个人能造成的,也不是某个人能解决的。只有大家都积极面对,用于出手,才能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即便真的是棵标准的螺丝,也应该是最好的一颗。

关键词: 工作内容 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