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高:没有出现大幅的物价上涨?这是好事吗?

2023-02-18 12:34:36

来源:香格里拉的雪

M2是个好工具,也是一个危险的工具。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印钞机,谁又会反对钞票多多呢?但是,也不是想印多印多少,印得太多,也就是超发,理论上会引起通胀,货币会贬值。

近些年来,M2的增速远远高于GDP的增速,一直以两位数的水平在增长。确切地说,是GDP增速在近十年是一路向下,已经从两位数跌到了2022年的3%,中国经济整体上是下行趋势;而M2是上行,截止1月底,余额已经达到了273万亿,同比增长12.6%,创出了最近六年的新高。从这两个数字的比较关系中,我们已经可以有一个定向的判断:也就是说,近些年中国发展以及GDP增速的支持,并不是我们的实业有多少创新,资本的增值与赚钱效应有多么引人注目,相反,经济外强内虚,一直是靠超发货币赢得了一个繁荣的表象。


(资料图片)

关于这一点,相信千千万万个企业都深有感受。

我们每年都盼着今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是黎明前的黑铁时代,然而,过了一年才发现,那其实真的就是未来最好的一年。GDP却一直唱着凯歌,专家们追随着高谈何时超美。泪目与自信同在,越是远离实体经济的人遥望宇宙的人,越是自信心爆棚。

通过超发货币支撑经济,原因又是什么?

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都在体制成本,超发的本质是在支撑财政。最典型的例子是房地产。

房地产严重扭曲,明明供过于求,各地方却一轮又一轮土拍,魔幻般地扩大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端,但是,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的资金就无法回笼,甚至出现了恒大这类头部企业开始爆雷的事件,各地二千多个新楼盘需要保交付,整个信用链出了问题。于是,民企理性地选择了躺平,95%以上的民企拒绝再拿地,谁也不想做恒大第二。

这又怎么办呢?

政策之手开始强力干预,民企退却,城投拿地。这实际上是用高负债支撑房地产,国有资本左手换右手,不受市场规则约束,也必然打碎了市场经济的平衡,以期用时间换空间。目前全国城投的负债已经高达65万亿,负债2万亿的恒大那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

城投的高负债还不了又如何外置?

遵义城投提供了一个样板,与银行商妥,将贷款展期二十年,头十年只还利息,后十年还本金。如此操作,就明白M2增速为什么会如此之快了。去年金融十六条保交付、保房企,两周融入六万亿,年初的M2也增加了六万亿。

从逻辑上说,既然M2超发,我们手里的钱也应该贬值,这会不会引起物价的大幅上涨?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出现过度明显的感受?

这首先要看钱去哪了?

美利坚去年是高通胀,那是因为向老百姓发放了三万亿美金,按中国人口的均值计算,我们要发100万亿人民币给老百姓,五亿家庭,一家二十万人民币,物价当然要涨。

但是,中国M2的增速与老百姓的收入没什么关系,是用于投资大基建,补楼市销售之不足,通过强行拿地支撑地方政府的开支,相反,民企缺少流动性,大批企业在倒闭,裁员减薪,经济的表现是通缩,老百姓的收入反而有了压力,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物价上涨。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感觉到物价总体上是上涨趋势,总的指数不难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猪肉占比过高,它不涨,指数也不会上去。

但是,货币杠杆是有限的,超发的效应最终要表现出来。

负债率过高,新的财富增加值都用于支付利息了,没有财富的增加,没有资本的赚钱效应,老百姓收入的预期变低,刺激不起来消费,这意味着经济将长期在底部运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始强调扩大内需背后的逻辑。

物价还是在涨,而没有大涨,是以老百姓收入预期降低为代价的。

这样的局面,中国经济的总量是不是超美,已经显得不是那么有意义了,超过去也只是个虚胖。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经济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我们一定要斩断这种高负债支撑财务的运行模式。

唯有发展市场经济,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唯有民营的财富积累起来,资本涌向中国市场,才能通过增加税源,让地方财政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让房价大比例降下来,释放老百姓的消费潜力;也只有民营的财富积累起来,有了赚钱效应,才有可能提高居民的第一次分配收入,从而彻底消解中国经济内需不足的深层矛盾。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赚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