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仙气”尽失,4000元/吨也快守不住了? 天天观焦点

2023-03-10 18:51:03

来源:新农观点

相比玉米、大豆,豆粕的情况不太一样。玉米、大豆虽然走势偏弱,但尚有政策托底,但豆粕就有点孤独了。

尤其是和去年的走势相比,今年更是一塌糊涂。


(相关资料图)

去年由于俄乌冲突爆发等多重因素,国际粮价上涨,油价上涨,成本一下就拉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就放缓了进口的脚步。去年我国大豆的进口数量同比下降,而又赶上下半年生猪市场看涨情绪上升,需求大涨,豆粕一下窜上了6000元/吨的大关。

但是到了今年,豆粕的这口“仙气儿”耗尽了。

今年1-2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规模达1617万吨,进口数量大幅提升,同比增长16%,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大豆进口提升,国内油厂开机率高涨,豆粕库存逐渐宽松。

而需求方面,1-2月猪价持续下跌,即便是春节需求也并不旺,养殖户全面亏损,因此饲料需求也明显减弱。

库存高企,需求减弱,豆粕价格自然就跌了。

从跌势来看,2月底的时候豆粕价格还在4400元/吨的位置,但是到了3月,就已跌至4300元/吨,而截至3月9日,豆粕继续下行,主流油厂报价已逐步跌破4200元/吨,已徘徊在了4100元/吨的边缘。

照这么个跌法,似乎4000元/吨大关很快将失守。

不过,近几日部分地区价格似乎有了些许回调,这是否能成为豆粕企稳的信号呢?

在新农观看来,豆粕局部回温大概率是暂时现象,长期来看,跌势依旧。

首先,部分地区的豆粕回调主要是受巴西大豆产区出现多雨的天气,不利于大豆的收割,使得进度放缓,进而影响了装船出货。船期也相应延迟,使得国内部分油厂由于缺少大豆再次出现减产甚至是停机。

截至上周末,国内主要油厂大豆压榨量为147万吨,环比上周减少18万吨,相比近3年来同期仍然减少了14万吨。

受此影响,局部地区豆粕供应减少有的出现紧张现象,贸易商借机提价,因此价格出现了小幅回调。

但总体来看,这一趋势难成气候。

一方面,巴西大豆收割进度放慢只是暂时现象,并且今年巴西大豆产量将创纪录已是定局。虽然美豆反弹支撑进口大豆价格上行,但大豆供应宽松的格局很难改变。

另一方面,虽然国内猪价的前反弹,但仍然在成本线以下位置徘徊,并且下游消费不畅,支撑猪价的动力并不强劲,进而饲料需求较为清淡。

后续随着巴西大豆到港增加,豆粕有继续下行的风险,失守4000元/吨大关概率增高。而从期货走势来看,当前已跌至3799元的关口,说明市场看跌情绪上升,跌势预期明显。

【结语】

最后再说说影响。

随着豆粕价格不断下行,饲料行业压力下降,近期不少饲料企业报价也出现了下调,这对于养殖业来说压力也小一些了。

另一方面,豆粕价格的变化往往也对玉米市场有影响,虽然说二者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但在豆粕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豆粕的涨跌往往直接反映出饲料产量及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玉米的波动。

失去“仙气儿”的豆粕虽然岌岌可危,但预计跌破4000元关口后再大跌的概率不大,底部支撑还是比较明显的。

感谢阅读!更多农业领域热点,欢迎关注新农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