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两个成就——电和内燃机,借此也成全了两个国家:美国和德国,其中美国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工业化大潮,德国则成了机械制造业的领头羊。
(相关资料图)
150年过去了,电仍然活跃在世界舞台,内燃机的命运出现转折,作为全球三大消费市场之一的欧盟上个与批准了一项计划:
到2035年在欧洲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该措施于去年7月首次提出,一旦实施意味着从2035年起,欧盟实际上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以及轻型商用车,并完全转向电动发动机。
当然欧盟玩了手段——考虑未来为合成燃料或插电式混动开绿灯,不过未来行不行目前不好下结论,但是欧盟似乎打定一心一意发动纯电动汽车。
同时欧盟也明确说要与中国竞争,为此还提了宏大目标——在欧洲的主要道路上,每60公里放一个充电站。
在电动汽车领域,欧盟当前和美国一样,都希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为目前我国既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制造市场,连欧盟市场也被中国电动车抢占。
数据显示:去年西欧销售的120万辆电动汽车中,有超过15% 是在中国制造的,其中包括特斯拉Model 3s和Ys、Dacia Spring和BMW iX3。
从竞争上来说,欧盟难度不小,要知道我国电动汽车拥有规模和产业链完整优势,其中规模约为欧洲的两倍。因此,制造成本比较低,公司可以更快地进行创新,并且可以更快地实现盈利。
为此,作为“汽车王国”的德国紧迫感极强,德国媒体《焦点》刊文,说中国今年或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汽车出口大国,列出一组数据:
去年,中国是继日本(拥有380万辆汽车)和德国(拥有230万辆汽车)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国,销量约为100万辆。
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出口了100万辆汽车,年度超越德国可能性极大。
这其中,既包含电动汽车,也包含内燃机车,其中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早已领先,德媒认为随着我国调整汽车税收,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
再有,文章认为如果欧盟逐步停止内燃机的开发和生产,中国将准备用“中国制造”的最新内燃机替代它们。
这话说的有些大一些,从制造水平来看,我国的内燃机水平的确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当年奇瑞1.6T的发动机出来以后,相比同比级别的德国宝马参数更优秀。
但是再往上走,这方面与德国和日本还是有些差距,其中制作设备高端数控机床我们每年还是要大量进口,再加上在这个领域专利壁垒的限制,突破起来不容易。
长远来看,未来的市场仍然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跑道,无论是当下的锂电池动力还是氢动力,按照当前趋势中国弯道超车容易很多,而且本身我们也在第一梯队。
欧洲的高端、中端市场,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地区(低端市场),我国的电动汽车口碑这些年都有很大提升,市场认可度也在进步,要说未来引领全球新业态的汽车发展自然是没有悬念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