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英媒《金融时报》报道,上月31日在俄罗斯“北溪1号”管道年内第二次“全线断气”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飙升至新高。因为俄气公司这次不是例行维护,而是以“涡轮机检修”为借口关闭的管道,还放话说检修完成后如果“没有出现技术故障”,才会恢复现行供气量。这就造成很多人担忧俄政府将会拖延时间对欧洲全面停止天然气供应,所以开始抢购囤积高价气;但也有人自信普京是在“虚晃一枪”,用这种持续加压的方式散播恐惧,实际上他们不可能自断财路。
三天前,英媒在一份数据中公布了目前欧洲天然气贸易的暴利程度: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上液化天然气(LNG)差价达到了10倍的新纪录,这意味着平均前往欧洲市场的天然气船每艘可以赚取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6000万美元的海运天然气成本可以售卖到1.5-2.5亿美元。其他非天然气原产国家也能去欧洲赚差价,这造成全球海运货轮运力短缺,但即使如此都难以填补上欧洲能源需求的缺口,价格仍然在不断涨高。
31日,英媒FT报道了另一则“让人意外”的消息:欧洲最近几个月从中国购买的天然气中,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俄气转卖。在欧盟对俄罗斯发布制裁禁令后,所有俄货轮一律不能靠岸,SCMP统计的数据显示中石化卖了45批超过315万吨LNG到欧洲国家,这占了欧洲总进口量7%。但中国同样是天然气需求国,中方的这部分出口天然气来源于去年和美国签订的订单,以及对俄罗斯下单购买的数量(约235万吨)。中国方面也公布上半年“过剩的天然气出口到国际上”,所以该媒体认为欧洲购买的中国天然气很多都来源于俄气,中方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那么换句话说,被欧洲制裁的俄气摇身一变,从另一个渠道经手“中间商”出口到欧洲,价格却翻了好几倍。该报道的偏颇之处在于刻意强调中国市场的出口数量,实际上在这种局势下,印度等多个对俄不制裁的国家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购俄罗斯的天然气,然后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送到欧洲,就能赚取大批的外汇和差价;甚至连他们购买的美国海运天然气都有一部分来自俄罗斯,所以俄气仍然是俄气,只是欧盟国家要换种方式和价格来接受。
该报道让很多欧洲民众感到愤愤不平,并对政府的做法很不理解:最后这些高价能源还是分摊到了每家每户,并让每个欧洲人为政府的制裁来买单;问题回到一开始,既然欧盟已经能计算出离开俄罗斯的能源市场代价是“无法承受”的,为什么又要采取严厉措施激怒俄罗斯停止能源供应?对此还有评论解释认为,欧盟的制裁当然是得到了授意,俄罗斯的反击也在意料之中;现在又有人刻意将矛盾转移到中国的头上,但即使欧洲知道他们购买的天然气就是“高价俄气”(或许早已经知道了),这些国家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