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这个中秋节,一对银幕上颇为少见的电影人物形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她们是一位85岁的母亲与一位65岁的女儿,在衰老与疾病中相携相依,用爱与希望,探寻着人生走入下半场后的尊严与方向。
母亲和女儿同时进入老年,共同面对衰老与疾病的挑战,这在银幕上少见,但在老龄化时代的现实中却并不少见,特别是遇到了阿尔茨海默症等严重的疾病,无论是年迈的父母还是也已步入老年的子女,对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打击。
电影《妈妈!》用真诚而克制的镜头,直视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现实境遇。知书达理、沉静善良的女儿因为疾病记忆极速衰退,甚至性情改变、行为失常。白发苍苍的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女儿,日复一日艰难地守护着她的安全、健康,甚至尊严,女儿却迷失在记忆的十字路口,只反复说着“你真像我的妈妈”……一幕幕触动人心的画面,直指一个问题:面对衰老与疾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为家人做什么,特别是老年已成为两代人同时面对的课题。
阿尔茨海默症患病人群在人口中的比重也将不断增大,影片中的故事或将不再是个例。试想,当父母90岁高龄时,子女正60岁上下,而60岁已经进入阿尔茨海默症的常见发病年龄。根据相关数据,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认知症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超过2000万。而伴随着生育水平的持续走低,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老人照顾老人的情况将越发普遍。
就像电影里的女儿一样,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行为能力衰退、精神状态反复无常,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动、妄想、幻觉、抑郁、焦躁、易怒等症状,甚至无法行走,有生命危险。因此,照顾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对于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非常高,甚至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照顾。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成员来说,绝对不是一件易事。风景如画的海边,母亲和女儿共同住进了养老社区,然而在中国,9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实都还是由亲属在家中照护。“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正出现在无数家庭之中。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但似乎传统意识中对“孝”与“养老”的传统印象正限制着一个个困境中的老人和家庭去得到更全面、更专业的照护与帮助。作为建设健康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力量,养老机构正式通过自身的专业性,帮助老人与家庭获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的生活。电影中,母亲和女儿在养老社区、护理公寓中的场景正取材与多个这样的专业机构,其中,正位于杭州的泰康之家·大清谷,可以说是高品质养老社区中实践老年专业护理的代表。
作为国内较早配套设置记忆照护专区的养老社区机构,泰康之家于2018年与全球领先的养老康复机构运营商GRS合作,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创新打造了泰康国际标准长期照护体系(TK-LTC),并进一步打造了认知症照护体系——“家的方向”项目,基于“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理念,打造友好环境、文娱疗愈、特色餐饮、员工支持和家属支持五大特色版块,以及多感官刺激疗法、音乐疗法和怀旧疗法三大特色非药物疗法,帮助长辈重新找到“家的方向”。
每位入住泰康之家记忆照护区的老人,都会接受精细的个性化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长辈的生活背影、职业、喜好等设计定制个性且专业化的照护方案,并且在每个恢复阶段对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符合长者当前的认知和功能水平,做到不过度照护,避免提前功能废用。对于失智老人来说,记忆障碍大多数是不可逆的,而记忆障碍的照护是最大程度保持老人身体功能和生活舒适,防止进一步失能和心理损伤,提高生活品质,维护生命的尊严。
在漫长的老龄化社会中如何自处和养老,是每个人都避无可避的现实问题。当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成为新的养老形势;或者雪上加霜,和《妈妈!》中一样,需要由高龄老人来照顾失能的低龄老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将使养老问题显得更加严峻、棘手。因此,更有远见地主动规划未来,为父母规划养老、医疗、资金,要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方案,让“我与妈妈”更加从容地、安心地,迎接人生下半场的安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