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中,美方做了什么措施?本文将阐述自己的观点。
(资料图片)
背景
尽管美方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和现代化推动了其经济发展,美元霸权和金融创新也使美方在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情况下,维持着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然而这一趋势的加剧,也使美方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之前的高房价和低利率迅速发生逆转,导致次贷市场崩盘和次贷危机形成。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市场,并最终扩散到全球,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美方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从某种程度上成为美方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起点。
1.次贷危机的爆发
二十一世纪初,美方的网络泡沫破灭。为了防止经济下滑,联邦政府实施了以减税为代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美联储实施了以大幅降低利率为代表的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维持了经济的增长。在这段时间,美方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随之而来的是由金融创新过度发展所导致的次级贷款市场的扩张,房地产泡沫开始形成并且不断扩大。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美联储重新上调利率,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然而,利率的过快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回落,挤碎了房地产泡沫,这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显化。
2007年2月13日,汇丰控股增加18亿美元次贷业务坏账拨备,美方最大的次贷公司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压缩放贷额。3月13日,新世纪金融宣布濒临破产,道琼斯指数下跌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04%,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15%。4月4日,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在这一阶段,尽管次贷危机已经发生,但是对经济的冲击还不严重。因此,不论政府还是个人,普遍对危机没有足够的重视。
2.次贷危机的蔓延
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普遍的悲观预期使投资者收缩投资,金融机构进一步谨慎放贷,进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下降。出售次贷产品的地产金融机构,拥有低评级金融产品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以及拥有高评级金融产品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先后受到了明显冲击,也就是说次贷危机向金融机构蔓延。2007年7月10日,标准普尔下调次贷债券评级。7月19日,美方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濒临破产。8月6日,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Home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8月11日,美联储一天内分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用以稳定股市。8月14日,沃尔玛、家得宝等多家企业宣布次贷危机给自己带来巨大损失,之后美股跌至数月以来的新低。8月16日,美方最大的商业抵押贷款公司面临破产。8月22日至30日,美联储先后5次向金融系统注资355亿美元。这一期间,美联储几次降息。201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均降至4.75%。
2018年1月,美方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以及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先后宣布上一年第四季度出现巨额亏损。3月12日,美联储宣布扩增证券借贷项目,将增发2000亿美元国债。2018年第一季度,美联储几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隔夜拆借利率、贴现率分别降至3%、4%、3.25%。在这一阶段,流动性的下降进一步导致信贷紧缩。这是因为,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纷纷开始“去杠杆”,而流动性短缺又迫使这些金融机构只能采取出售风险金融资产的方式降低财务杠杆比率,从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加重了金融机构的不良预期。
3.次贷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
2008年9月7日,美方最大的2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即“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方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接管。9月15日,美方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以6130亿美元刷新了美方破产保护规模,这被普遍认为是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标志。9月16日,美方银行以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林证券。9月17日,美联储向深陷严重财务危机的美方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实现了对其的变相接管。
9月21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获批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联储监管。至此,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部成为历史。9月24日,美方联邦调查局开始调查房利美、房地美以及雷曼兄弟等企业的贷款欺诈问题。9月25日,美方最大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30日,道琼斯指数暴跌6.98%,刷新了史上最大点数跌幅和“911”以来的最大日跌幅。经过上述轮番冲击,美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几乎趋近于零,严重限制了投资、消费,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4.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由于美方经济对全球经济有着特殊的影响力,特别是美元主导着国际金融体系,因此,金融危机迅速从美方扩散到全球各个经济体。实际上,在次贷危机从产生到扩散的过程中,各国央行,尤其是对美方经济依存度高的欧、英、日等经济体的央行,便多次通过注资、降息等方式,应对其金融市场受到的波及。金融危机开始向全球扩散后,欧盟、日本等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之前受影响不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遭受强烈冲击。10月8日,欧洲央行、英国央行降息50个基点,中国央行降息27个基点并暂时停收利息税。
10月13日,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破产的第一家金融机构即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2008年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年会上,与会各国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形成了共识。2009年初,金融危机依然笼罩全球,尽管美方制定出台了自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来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1月7日,美方财政部向花旗银行和通用汽车发放200亿美元紧急贷款。1月19日,英国再次推出旨在刺激银行放贷的大规模救助方案。
2月,日立、丰田等日本企业相继公布其在2008年出现了罕见的巨额亏损;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公布,其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出现了大额亏损;苏格兰皇家银行公布,其在2008财年亏损了241亿英镑;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称其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考虑不再偿还债务;
美方政府宣布,进一步提高其在花旗银行的股权比例。3月2日,美方国际集团公布的上一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刷新了美方历史上单个公司季度亏损的最大额。3月6日,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分别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5%和1.5%,均为其历史最低水平。3月9日,俄罗斯外汇储备较5个月前缩水了35%,GDP和工业产值月跌幅达到15年之最。这一阶段,全球主要经济体,不论是其金融市场还是实体经济,都因金融危机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
5.“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危机
余永定认为,由美方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不是简单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而是“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危机。若不加以修正,危机必将长期持续并最终摧垮世界经济。“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即“新美方模式”,其核心诉求是排斥政府干预、推崇经济和贸易自由化、倡导投资和融资便利化。
而“华盛顿共识”中的10个方面内容,有5个方面涉及减少政府干预、3个方面涉及提高流动性、2个方面涉及促进自由化,实际上就是美方政府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参与的,为推广“新美方模式”而提出的政策主张。“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曾经有利于激发美方经济的活力,通过促进金融创新,成倍扩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通过隐藏和转移金融风险,保障了美方人的借贷消费模式,从而对于维持美方“网络泡沫”破灭后经济的继续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美方金融市场形成了自由化和证券化两大显著特征,而其根基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自由化使金融创新的潜力被无限激发出来,金融业的趋利性诱使贷款机构放弃信贷原则,特别是金融创新产品中杠杆的广泛、多样和过度使用,这些导致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远远超出了实际资金需求,其中就包括风险和预期收益均非常高的次贷产品。
要消化这些冗余的供给,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只能是消费者的过度借贷消费。而所谓的金融监管,不论是政府行为还是私人机构评级,在自由化的框架下都显得“杯水车薪”。证券化使金融衍生产品得以有条件和载体被层层创造出来,并通过中间机构和市场,形成似乎可以无限循环和扩展的虚拟链条,从而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分散转移,以维持已经过度“高级化”的产业结构的表面平衡,防止可能已经存在的“泡沫”的膨胀和破灭。
然而,风险被转移和分散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存在,在监管存在盲区的情况下,只需一根“引线”,就能够点燃足以摧毁长期扭曲的产业结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资产价格与利率水平的逆转,正是这根“引线”,重创了“新美方模式”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