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江苏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战略部署安排,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江苏青年智库学者系列沙龙“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场10月28日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们积极为推进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鸿雁:数字化转型需要多学科形成方案性研究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认为,制造业对国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全国来看,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名列前茅,数字经济在江苏经济总量中占比45%以上。目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备了智能化、网络化、云计算的特点,实现了精准生产、精准开发、精准创新创业,一定意义上来说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产业核裂变。另一方面,数字赋能对文化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苏州,文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数字化转型具有无限的广阔性,根据赋能的概念和深入程度会无限量产生更多可能,比如AI、元宇宙等新概念。我始终认为创新的土壤,比创新本身更重要。希望在数字化转型推进中,能有更多的工科、理科、文科加入,进行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型研究成果,这是现代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张鸿雁说。
胡学同:重点做好“四个聚焦”,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胡学同说,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江苏制造业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实力。首先是规模总量大、支撑作用强。其次是门类体系全、集群化水平高。另外,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4.8,连续7年保持全国首位。全省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3777家,数量全国第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提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为此,要重点做好“四个聚焦”:聚焦自主可控,在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自主供给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中小企业,在破解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问题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分业施策,在推动传统行业全面数字化上实现新突破;聚焦生态建设,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要素汇聚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积极推动,希望更多专家学者关注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带来的真实效果,更多关注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所带来的机遇、困难和挑战,帮助促进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的发展。
臧建东:着眼未来,前瞻性布局谋划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臧建东表示,目前江苏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工作推进机制也在加快形成,不仅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未来,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数字经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同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并以此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首先要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产业数字化就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智改数转。同时,着力抢占数字产业发展制高点,根据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谋划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着眼未来,引领未来,防止建成之后就是落后之时。此外,还要健全完善全方位的推进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臧建东说。
蔡跃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来源于技术和企业资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室研究员蔡跃洲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来自技术层面的挑战首先是信息技术与制造过程操作技术的有效融合。同时,软件和算法方面的进步难以支撑制造企业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此外,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面临现实的资金约束,以及大量投入无法及时直接获得回报的风险。对于江苏来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在于制造业产业集聚优势,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南京、苏州、无锡等都有着很好的基础。其次,985、211大学云集,中科院的多个研究所形成了堪比京沪的丰富科教资源。“民营经济发达、有活力,政府部门务实、有为。因此,江苏可成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省份;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江苏都可树立国内标杆。”蔡跃洲说。
黄浩:通过信息技术赋能重新定义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浩认为,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就意味着,劳动力的转型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使他们能顺利地进入新的行业。另一方面,模块化产品生产出来后进行组装,成为定制化产品。通过发展柔性的生产制造系统,能够解决大批量生产成本低和定制化生产成本高的矛盾问题。伴随着数字化不断推进,制造业的产品也会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产品中越来越多地包含了信息技术属性。比如,现如今的一部手机,已经集成了包括通话、摄影、摄像等在内多个功能的智能手机。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已经重新定义了产品。“我觉得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制造业面临着很多很多挑战,既有就业挑战,也有产品转型的挑战,还有来自产业链以外的企业的竞争。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黄浩说。
青年智库学者:数字化转型需落实在生产销售各环节
在青年智库学者交流环节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于波认为,数字化转型不只是停留在数字技术的表层应用上,企业更应落实到生产销售、战略创新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促使数字化转型真正成为企业增长动力。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聪认为,针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优势企业,鼓励开发智能场景,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智慧生态,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管控和智能制造水平。
南京财经大学讲师、现代服务业智库特聘研究员李宏亮认为,支持制造业科创龙头企业将较为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产业链上下游开放,提高全行业数字化水平,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中国科学院数字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高翔建议通过进一步平衡机械水平、服务化转型程度和培训投入力度三者间的协调关系,使得产业数字化对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能够创造对女性更包容的工作环境。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朗坤智慧科技(沈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亚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赋能江苏省智改数转的同时也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设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李爽笪颖刘娟/文周正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