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创造知识的实践》作者:[日]野中郁次郎;[日]西原文乃。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相关资料图)
-----精选段落-----
译者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临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局面,这就意味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能再一味地“向钱看”,而是要转型升级,寻找新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小企业的“大作为”。因此,唯有不断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微库公司敏锐地注意到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野中郁次郎教授的最新著作《创造知识的实践》,并将其引进、翻译、出版,为正在苦恼于如何创新的国内企业提供了“他山之石”。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有的企业在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有的企业抓住某个机遇在一时间成为“风口上的猪”,但最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这说明创新也要立足于现实,瞄准方向,“精准”创新,作者在本书中列举的8个案例正是如此。
本书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野中郁次郎教授提出的SECI模型和组织性知识创造理论,讨论了创新型组织,把创新的方法概括为两个关系的建立。这两个关系分别是:横向关系,以现场领导的美好目标和设想为起点,共同进行场的建设;纵向关系,实现该目标和设想的全员实践能力。本书从第三章开始用8个典型事例来解释革新性服务产生、发展的过程(案例篇)及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解说篇),涉及医疗、教育、渔业、建筑业、林业、农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通过“案例”与“解说”把当事人的主观视角与旁观者的客观视角统一起来,用讲故事般娓娓道来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日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成功范例。
我们发现这些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大多是因为它们具备了相同的条件——企业领导者追求“真善美”,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注重社会效益,带动员工及相关人士群策群力,打造创新型服务组织,进行创造知识的实践。在此过程中,SECI过程的螺旋运动产生了新的知识,除了组合化过程,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过程都离不开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或感官,所以创新的基础是人,并且不是某一个人,而是组织的全体成员,这正是组织性的知识创造与创新。这些创新不是凭空建起的空中楼阁,而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现在的日本亟须解决地方经济振兴、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压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问题,我们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启发,从令人头疼的问题中发现一个倒逼创新的契机。
由于第一、二章是理论部分,作者建议读者可以先从第三章看起,然后看前两章,以便“像复习功课一样对理论的解释说明进行消化”。我们推荐读者在读完本书后,翻阅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野中郁次郎教授的另一本著作《创造知识的方法论》,进一步了解SECI模型背后蕴含的哲学原理,以“爱智慧”的方式激发知识工作者的智慧与创造力,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
本书的前言至第五章的翻译工作由马奈负责,第六章至后记由刘会祯博士负责,文责自负,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马奈
2019年初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