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深度报告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渐泛化|天天新消息

2023-05-24 10:33:38

来源:东吴证券

一、人形机器人概览,投资前景广阔

机器人概述:应用场景逐渐泛化,且由“自动”向“智能”演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机器人是具备一定程度自主能力的可编程多功能操作机。根据美国机器人协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 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任务而具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渐泛化,覆盖更多客户。最初的机器人的核心功能是替代人进行重复的、危险 的工作,同时提高效率与精度;之后以“服务人”为功能的机器人走入人们的眼帘,用于迎宾接待 等与人类距离更近的场景,娱乐/扫地机器人等大规模进入家庭;接着其高精度的特性被用于物流 、医疗,自动取件、辅助护理机器人开始出现。

机器人逐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演进。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的演进,第一代为程序控制 机器人:通过编程或示教将动作指令输入机器人中,而由于缺乏外部传感器,机器人只能刻板地完 成程序规定的动作,一旦环境情况略有变化,机器人的工作就会出现问题;第二代为自适应机器人 :其带有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能据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调整工作状态;第三代为智能机器人:其拥 有更丰富的传感器,不仅能获取并处理外部综合信息,甚至能据此自己制定行动目标,其智能主要 体现在感知交互、独立决策、自我优化三个方面。

机器人可分为工/服二类,人形机器人更偏向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一般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场景与结构要求。IFR将机器 人分为工业/服务机器人两种大类,前者“运用在工业自动化中,以自动化控制、可编程、多功能 、三轴以上为特点,基于搬运、焊接、喷涂、装配等不同用途装配特定的末端执行器”。后者则为 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

自动化、消费升级不断扩展着对两类机器人的需求,且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速更大。数据受限 ,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使用“年安装量”衡量,服务机器人则使用“年销售量”衡量,口径不一 ,但能大抵反映出两类机器人的规模增速。

按照工作类型划分,搬运、焊接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最高。按照工作类型,工业机器人可分为:搬 运、焊接、组装等几类,根据IFR,搬运、焊接机器人的全球年安装量最高,这体现出这二者在不 同行业都将用到,且相关技术较成熟。

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以电子、汽车等大批次、高精度、标准化的作业场景居首。工业机器人 负载大、精度高、前期固定成本高,故在需要进行大批次、标准化作业的领域中更受欢迎。根据 IFR,工业机器人在电子、汽车行业的安装量最高。例如特斯拉、上汽工厂的自动化率都已非常高 ,依靠机械臂即可完成绝大部分车身组装工作。但应注意到,汽车行业新安装机器人数近年逐年递 减,这可能说明这一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接近瓶颈值,未来增量空间较少。

二、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阶段一:特斯拉汽车工厂、发烧友、高端消费者创造需求

2-3年内,囿于技术不成熟,人形机器人在B端难有明晰应用场景,且未量产的价格对C端用户恐较 难接受。第一,ASIMO、Atlas、Tesla、小米、优必选发布的机器人侧重于其运动能力,对其手眼 协同执行生产任务的能力未过多描述,这意味着短期内其难以走入工厂大规模补充劳动力。从技术 看,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只能基于固定规则运动,即使投入生产性工作,亦只能局限在有限动作与场 景,而这又与对人形机器人“跨场景灵活工作”的期望相悖,尚待控制算法的进一步成熟。第二, 当前人形机器人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讲解引导、表演方面,还无法较好地完成家务,在家庭场景其 与智能音箱的功能更为相似,再加之价格较高,C端用户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大量接受。

阶段二:进入商业服务、工业制造场景,且家庭场景渗透率提升

技术的完善助力机器人填补制造业用工缺口。 阶段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续航持久性 得到提升,得以发挥优势,承接制造业中跨场 景的工作。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至2025年我国制造业将有3,000万的人才缺口, 占全球缺口的主要份额。 假设人形机器人售价为37万元,且2026-2030年 在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对人工的新增渗透率相 同。预计阶段二中人形机器人对人工的累计替 代率分别为9%、11%时,2030年新增渗透率分别 为1.8%、2.2%,创造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998、 2,442亿元。

阶段三:家庭普及度进一步提升,承担陪伴、照顾功能

受益于AI技术发展,人机交互进一 步提升,能承担陪伴、照顾人的功 能,在有孩子与老人的家庭中渗透 率进一步提升。在第三阶段AI技术 进一步成熟,助力机器人更好地回 应人的情感需求。与此同时,机器 人的自主程度进一步提升,能够通 过观察人的体征与行为而自主作出帮 忙倒水/送药/发起对话等决策,实现 呵护人的功能。市场规模预测 :2035年,假设人形 机器人价格为20万元,且照顾、陪伴 功能分别为美国/欧洲/亚洲市场累计 新增了5%/7%/4%的渗透率,即单年渗 透率分别为1%/1.4%/0.8%。在较悲观 /中性/较乐观的场景中,家庭场景 的 市 场规 模 将分 别 达到 3.00万 亿 /3.66万亿/4.26万亿元。阶段三中 工业、场景的市场规模也还可能上升 。本报告主要考虑机器人交互性、自 主性提升为家庭场景创造的规模,故 认为工业/商业规模与阶段二同。

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梳理

概览:感知、运动、交互为三大模块,关节技术占价值量大头

减速器、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为核心零部件,前两者构成机器人的关节,在价值量上占据大头。 从功能而言,上述四个零部件在硬件层面保障感知、运动、交互三大功能的实现;从价值量而言, 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占据工业机器人价值量的70%,同时人形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类似,具 有更多传感器,故传感器的价值量也随之上升。

视觉传感:自动驾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能为机器人带来助益

机器人的传感器分为内部传感器与外部传感器。内部传感器负责检测机器人的姿态、运动状态,如 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指尖的力矩传感器等;外部传感器的功能在于感知周围环境、识别目标对象 等,包括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检测外部对机器人的作用力)等。 环境感知、运动控制甚至人机交互这三大核心功能均以视觉传感为基础。相较工业机器人,人形机 器人搭载更多的视觉传感器,这帮助其识别外部环境,进而做出行为决策,比如智能避障、路径规 划。此外,视觉传感帮助机器人识别对象、“看到”人的表情与动作,以此更好地进行人机交互。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人机交互均以环境感知为基础,其中又以视觉传感器为关键。

控制器:控制算法为技术核心,人形领域有望缩小国内外差距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 ,是运动控制的中枢。它接收来自内外部的传感信息,分析决策,并向 关节伺服系统发出行为指令。控制器产业链上游是PCB面板、IC芯片、晶体管等零部件生产,中游 是控制器本体制造,下游是机器人、半导体厂商。 控制算法为技术核心,知名机器人厂商一般自研控制器,国产化率低。除高性能芯片外,控制器所 需硬件各厂商相差无几,主要差距在于软件:一方面是控制算法的性能与稳定性,另一方面是工业 机器人大都搭配公司自己开发的软件环境和编程语言。因此,知名机器人厂商大都自研控制算法与 控制器,不假外购,故控制器市场格局与机器人本体的市场格局相似。国内自主品牌在中国控制器 市场未有市占超过3%的公司,竞争力不强。

四、投资分析

鸣志电器 :控制电机龙头,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皆具优势

公司提供控制电机、伺服系统、电机编码器领域成熟产品系列。公司的步进电机、空心杯电机、伺 服电机在国内外得到广泛使用,其混合式步进电机产品地位尤高,占据全球市场10%以上份额。上 述电机或集成的伺服系统均可能在人形机器人上搭载。

控制电机相关产品贡献营收较大份额,且电机 技术优势带来的高毛利率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 、净利润上升。公司控制电机业务占据大头且 呈上升之势,2021年达到77.3%,这一领域毛 利率维持在40%左右,带动综合毛利率介于35- 40%间。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22.6%,净利 润同比增速39.6%,业绩稳步增长。

兆威机电:微型传动龙头,布局新兴领域,或受益于机器人量产

公司为微型传动领域龙头,微型传动随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 等产业发展而日益重要,且行业壁垒深厚。传动系统是传递动 力与运动的装置组合;微型传动系统主要用于控制调节、传递 运动,在通信设备、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汽车电子、医疗 器械等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行业壁垒包含技术、客户两方 面,前者指微型齿轮模具设计与精密加工能力,后者是客户认 证。公司逐渐积累技术领先优势与客户资源,具有先发优势。 公司布局新兴领域,产品在多款机器人上得到运用,有较大可 能受益于人形机器人量产。公司产品覆盖传统的移动通信、汽 车电子领域,又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服务机器人等新兴领 域布局,上述领域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公司产品 包括全系列的精密行星齿轮箱减速电机,通用驱动器等,这些 零部件在人形机器人中或将应用,且已获得博世、iRobert等下 游客户的认可,故推测公司将受益于机器人量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