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
来源:春暖花开(CCH_chunnuanhuakai)
据统计,中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私营企业破产倒闭。在如今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应该如何生存下去,打破平均寿命3年的魔咒?
本文以中小制造商寻找成长空间为例,希望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经营者的思维空间决定企业的成长空间
我们在研究众多案例的过程中经常观察到,为数不少的制造业,它的企业家或经营者,对市场、产业、金融、政策、商机和危机等很不敏感,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究其原因,乃是知识贫乏、视野不够。
一句话,企业家或经营者的思维空间太狭窄。由于经营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不及,大量的产业和市场机会在他们的视野之外生生灭灭,再大的产业和市场空间都与他们无关。
这种现象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关于企业成长的一种说法: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一家企业的成长受限于其所能达到的价值观。
套用杜拉克的这种表述,我们对企业成长的空间可以做出这样的论断:一家企业只能在其经营者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它的成长受限于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想得到不一定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
就某一特定的企业而言,它的成长空间究竟在哪里?不在产业和市场里,而是在经营者的思维空间里。
管理学上关于企业成长的那个著名的"经理封顶"定理的通俗表述是:一家企业再好好不过它的经理,一如金字塔再高高不过它的塔尖。这就是说,企业家(经理)的思维、知识和能力构成企业成长的极限。
一般而论,影响企业绩效和成长的因素众多且复杂。但就某一特定的企业来说,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取决于企业家或经营者的知识和能力。
正因为这样,人们总是把克莱斯勒的复兴、GE的成功归因于艾科卡和韦尔奇,把华为的成长归因于任正非。中外企业兴衰史告诉人们一个不灭的真理:企业家是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
如何拓宽企业的成长空间?
由此推断,要拓宽企业的成长空间,必须改善经营者的思维空间。
1.改善经营者的知识结构
2.提升经营者的思维层次
3.开阔经营者的视野和见识
如果说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思路决定出路",那么决定思路的又是什么呢?是企业家或经营者的知识和视野决定着企业的思路。
和君创业认为,加入WTO后,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来说尤为重要:战略;组织;营销;财务;并购重组;前卫管理理论与工具。
我们曾经把这六个方面的管理办法学知识设计成500个打钩和打叉的简单选择题,然后对200个企业老总进行抽样评测。
结果显示:
12%左右的老总缺乏基本概念,比如不清楚推销和营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没有听说过战略制定中的SWOT分析和BCG矩阵,对ERP、CRM和组织扁平化没有任何概念,等等。
超过35%的老总表现出明显的管理学知识贫乏,其知识结构显然不能胜任现代化大公司的管理要求。在上述六个方面皆具备较完整知识的老总不到10%。
企业经营者们知识的贫乏,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主要还处在个人权威、靠开会和"拍脑袋"决策的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离这些企业还相当遥远。
中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刘鸿生在1929年圣约翰大学5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至今依然适用:
“中国地大物博,不愁没有资源,也不是拿不出资本来,所愁的是有了资源和资本,却找不到一批能运用资源和资本的人才。仅仅有生意人式的精明和长袖善舞的社会活动能力,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前途。”
知识经济是靠知识取胜的经济。面对管理学知识不足和经营思维狭隘的企业经营者们,我们很难设想他们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领导企业走上持续成长的道路。拓宽企业的成长空间,必须先行拓宽企业家或经营者的思维空间。
为此,企业家除了忙于事务处理和应酬之外,更需要腾出时间来学习,重视持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平均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