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的趋势之下,市场重心依旧倒向了大盘价值,高低估值年内收益差继续扩大,即使政策力度加码,也未能扭转市场情绪,强预期、弱现实的宏观环境下,风险偏好要怎么拯救?泛稳增长行情会如何演绎?
高-低估值价差继续拉大,“再探底”期间50继续领跑
上周报告《趋势没那么快结束》(20220410)我们提到,今年以来市场的两个核心特征:一是“高切低”,无论是估值还是仓位,二是业绩与股价背离,体现为股价与盈利的相关性显著下降。其背后反映的定价逻辑分别是:风险偏好的收缩、宏观预期的反转。本周全A指数再度下探至前期低点,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倒挂继续在情绪面产生冲击,上证50继续占优,而成长股估值则再创新低,显然,市场的趋势仍在延续中。
A股的风险偏好靠什么拯救?——可能的3条路径
截至4月中旬,剔除金融石油后的全A指数风险溢价已经超过+1倍标准差,即使政策加码降准落地,也未能提振市场情绪。总的来看,现阶段的宏观风险水平依旧较高,不论是疫情发展,还是俄乌导致的滞胀预期,乃至美联储紧缩节奏,可预测性都较低,因此也不难理解风险偏好为何持续承压。未来,A股风险偏好的修复之路大致有三条路径:
首先,货币端发力已不是重点,现阶段核心在于内生性信用扩张能否实现,企业中长贷是关键。货币端的宽松固然重要,但在外紧内松环境下,央行放出的流动性能否传导至实体才是重点所在;因此,信用的疏导是推升风险偏好的关键,中长贷的拐点何时出现,对于市场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其次,全球利率环境(或者联储紧缩预期)的转向。5月FOMC会议关于未来缩表的预期引导是个关键节点,但想看到外围利率环境的扭转,短期内的难度较大,一方面在于通胀压力难消,另一方面在于美国基本面仍然坚挺,从我们跟踪的先行指标来看,不宜过早去博弈联储转向。
其三,疫情的形势及管控政策出现转机。3月以来,疫情已经成为短期交易的核心逻辑,原本处于改善的旺季需求又再度推后,而5.5的年度增长目标也因此打上了问号。这种僵局的打破,需要疫情形势的好转、需求常态的恢复,否则“强预期、弱现实”这种非常态的定价逻辑仍然会持续。
后续,泛稳增长板块优先关注哪些?
从细分角度,后续泛稳增长板块内部我们优先推荐:1)优质民企+国企开发商(政策趋势确定,转向风险低,优质民企兼具安全性与高弹性);2)地方&高成长建筑(资金来源问题依旧是关键,业绩验证窗口到来,地方高成长性建筑股更具优势);3、优质中小行(银行股跟随修复,区域性的优质中小行弹性更高);4、钢铁股(供需格局预期好转,基本面拐点有望到来,配置性价比凸显)。
只要经济弱、政策起的组合不发生扭转,强预期、弱现实的定价逻辑就还会延续,稳增长为代表的低估值将继续引领市场,同时关注相对低估值+低仓位的困境反转板块。向中期展望,若上文提到的风险偏好改善的路径实现,则按照信用底到经济底传导的规律,二季度中后段可关注消费股的战略配置机会,尤其是核心消费公司不排除会有提前抢跑的可能性。
策略建议与行业推荐
(一)实体、信用双弱,稳增长诉求进一步强化,货币信用传导亟待发力,稳增长方向推荐优质民企+国企开发商、地方成长性建筑以及优质中小行;(二)兼具低估值高股息的钢铁、国企改革+成长趋势确定的军工;(三)困境反转概念的养殖、油运航运、餐饮。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失控;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文章来源:国盛证券)
关键词: 风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