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
今年前四个月的股市表现并不理想。作为前两年涨幅比较大的创业板指数,在今年以来出现了28.86%的年内跌幅,按照这一年内跌幅计算,仅次于2011年35.88%的跌幅水平。另外,包括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主要市场指数的表现也并不乐观,2022年A股市场又一次跌入了熊市行情。
在创业板指数出现深度调整的背后,从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创业板头部权重股的估值去泡沫的压力。
以宁德时代为例,今年以来的年内跌幅为30.78%,这一跌幅水平几乎与创业板指数相近。不过,如果从692元的高位计算,宁德时代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41%。作为创业板第一高市值的上市公司,却出现了非理性的下跌走势,对创业板市场的拖累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除了宁德时代之外,包括阳光电源、东方财富、爱尔眼科等创业板权重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调整走势。少则20%的跌幅,多则50%以上的跌幅,在创业板权重股领跌的影响下,创业板市场也步入了深度调整的走势,头部权重股的大跌无疑成为了创业板指数大跌的导火索。
在头部权重股深度调整的背后,实际上离不开它们较高的估值压力。与其说这是一轮资金抛售的行情,还不如说这是一轮加速去泡沫化的行情,但经历了这一轮估值挤压之后,创业板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得到了快速下降。截至4月20日,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降低至40.66倍,较前一段时间的估值水平已经显著下降。
不过,与2012年、2013年的创业板平均估值相比,当前创业板市场的估值水平还不算特别便宜。与此同时,考虑到部分头部权重股逐渐接近业绩增长的天花板的因素,所以对当前创业板市场的估值状态,还不算很安全。
从3576点调整至2357点,创业板市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出现了近35%的跌幅,这一轮调整走势称得上深度调整行情。不过,创业板从1184点上涨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一轮明显的调整走势,近几个月的调整也可以认为是对1184点以来的上涨行情进行一次技术性回撤的走势。
在创业板市场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三次深度调整的走势。
其中,第一次是2011年至2012年,创业板指数一度探底至585点,较成立时的开盘指数点位下跌超过40%。经历了这一轮深度调整行情后,创业板市场开启了为期两年多的牛市行情,并创出了4037点的历史高位。
第二次是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创业板指数从4037点大幅下跌至1184点,累计最大跌幅达到了70%!按照这一跌幅水平,可以与2008年沪深市场的累计最大跌幅进行比较,可见这一轮下跌力度确实非常凶猛。经历了这一轮深度调整行情之后,创业板指数也开展了为期两年左右的牛市行情,并从1184点上涨至3576点。
第三次深度调整,就是最近半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创业板指数从3576点下跌至2357点,至今还没有实质性企稳的迹象。但是,按照目前的累计最大跌幅计算,半年时间内创业板指数下跌了34%,估值水平也降低至40倍左右。
从某种程度上,创业板指数的走势,取决于头部权重股的企稳与否。在这一轮深度调整中,部分创业板头部权重股出现了深度下跌的行情,但从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也不算非常便宜。
以宁德时代为例,即使股价自高位下跌41%,但目前估值仍然达到93倍。言下之意,如果按照当前的估值模型计算,2022年宁德时代的业绩增速需要达到93%以上,才能够维系PEG为1的水平。但是,对任何行业来说,都离不开业绩增长天花板的魔咒,一旦业绩增长接近天花板,那么意味着股票的业绩增速无法抵消掉高企的估值压力,到时候股票价格仍然存在去泡沫化的压力。因此,对创业板市场来说,要么重新进行指数编制改革,并更均衡设置样本股的权重占比,要么继续进行去泡沫化的行情,并引导市场的估值回归至更合理的范围之内。
纵观历年来市场见底的条件,首要原则就是市场估值回归至合理的区间,在更多的时间点里,市场往往会跌入历史估值底部才会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底部。另外,从政策层面上,需要有实质性的稳定市场信号,且上市公司频繁开启增持与回购的举措,政策持续回暖叠加产业资本的密集护盘,也是市场企稳的标志性信号之一。
就目前来看,市场还没有出现非常明确的企稳信号,市场仍然不能轻言见底。或许,当市场满足上述见底条件之际,创业板市场的投资价值也会逐渐展现,这可能也是中长线资金建仓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 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