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玉器一方面记录着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还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在中华玉器的发展史上,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清代乾隆年间,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大力推动下,清代玉器的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高峰。
被世人称为“玉痴皇帝”的乾隆,对玉器的狂热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玉器三万余件,其中一半都是乾隆年间制作生产的。而其余另一半的历代古玉,也大多出自乾隆一朝的搜集罗致。
乾隆皇帝对玉器无与伦比的狂热,说他“嗜玉成癖”丝毫不为过。
乾隆一生之中光咏玉诗就足足写了800余首;同时因为喜爱玉石,他甚至给自己的十七个儿子起名也统统都用“玉”字旁。
正因为乾隆对玉器的推崇和热爱,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玉器生产的蓬勃发展,甚至直接促生出一种全新的玉器工艺标准——乾隆工。
乾隆工是指以乾隆时期宫廷玉器工艺水准为参照的玉器工艺标准。
乾隆工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考究、题材丰富、精雕细琢、不惜工本。
作为中国玉器的顶级工艺标准,乾隆工的核心理念就在于用料和制作上不计成本,工艺上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工巧不能企及。
清代“乾隆工”玉器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玉质出众。
乾隆工玉器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玉石原料品质出众。
随着乾隆年间清政府用兵西域,平定了新彊准噶尔叛乱,打通了和田玉运往内地的通道,恢复了和田玉料的供应,从此源源不断的优质和田玉由新疆被输送至内地,从根本上解决了玉雕原料的供给问题。
乾隆时期玉器总体来说玉质均非常出众,尤其宫廷玉器,更是前所未有地大量使用了顶级“羊脂白玉”,从而使得“乾隆工”的极致美学理念得以实现。
其次,工艺精湛。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全凭人力驱动的古法治玉,不仅耗时,而且费力。
加之清宫治玉讲求“工巧不能企及”的精益求精,因此,当时琢治一件乾隆工玉器,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甚至更长时间。
但是正所谓:事因难能,所以可贵。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当时的造办处玉作主要有两处,一在启祥宫,二在如意馆。后来为了专门生产乾隆开发的新产品“痕都斯坦玉”,又专门设置了“西番作”。
并且,为了满足最高统治者的需要,乾隆年间清宫玉作汇集了天下最顶级的治玉圣手,包括姚宗仁等当时最杰出的南方治玉工匠,均在清宫造办处治玉。
因此“乾隆工”玉器彰显出清代皇家极致精湛的艺术风格,其治玉工艺可以简单概括为:层次多、雕工细、精而薄、底子平、线条直。
同时,题材丰富。
乾隆工玉器的另一个特点是题材非常丰富。
古人治玉历来有“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理念,乾隆工玉器更是着重突出了中国玉器的人文美学思想。
在乾隆年间宫廷玉器的严苛工艺要求下,乾隆玉器一方面承载着儒家文化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又融合了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从而成为了当时最具时代风貌的艺术典范。
乾隆玉器的创作题材丰富多彩,各种极富想像力的吉祥寓意被植入玉器当中。
诸如:海屋添筹、太平吉祥、三阳开泰、马上封侯等一系列人文内涵,使得中国玉器的文化气息愈发浓郁,再配合以史上最酷的“乾隆工”治玉标准,从而创造出无数璀璨的中华文明艺术瑰宝。
最后,登峰造极。
乾隆年间的宫廷玉器,不仅包括陈设、礼仪、实用、装饰等诸多方面,同时,爱看“故朝旧苔痕”的乾隆对古代玉器更是情有独钟,因此清宫造办处仿制了大量的古代玉器。
乾隆仿古玉器不仅仅是根据史籍图说简单模仿古玉外形,而是以不计成本、精益求料的极致美学理念对仿古玉器精心琢制。
乾隆喜好仿制三代旧物,因此当时的清宫造办处不仅治玉工艺登峰造极,同时还拥有着全国最高水准的仿古作旧技术。
乾隆仿古玉的留皮、染色、烘、烧、提等作旧手法已经炉火纯青。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清宫旧藏玉器,有很多人工作旧、作色的古玉,其形制为标准的高古玉器风格,但玉器的次生特征却为典型的人工作旧,甚至还因此产生过许多争议,而这些“以假乱真”的“古玉”,正是乾隆时期的艺术杰作。
乾隆工,非好玉不琢,非好寓意不琢,非好雕工不琢!乾隆工”作为中国玉器史上最顶级的玉器工艺标准,向来以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而著称。
而这种极致美学理念下的传统工艺标准,正是对中国玉器8000余年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概括。
在今天的国际艺术品收藏市场,只要是被冠以“乾隆工”的清代玉器,其艺术价值就如同古代书画被注录于《石渠宝笈》一般,立刻会身价倍增、广受追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