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梓昊
“开张还是关门?”这个问题,困扰了郭挺整整一个月。
作为南方四线县城上为数不多的影院经营者,郭挺在2013年入行后,便一直在行业里摸爬滚打。搭上过电影发展红利期、也熬过了疫情下的停业期,却从未想到会倒在2022年片荒潮下。
4月24日晚,原计划5月1日上映的影片《遇见你》宣布延期上映,新档期待定。加上之前宣布撤档的《保你平安》《哥,你好》《检察风云》《您好,北京》《猪猪侠大电影·海洋日记》,已有六部电影宣布“五一”撤档。
即便此前行业内频频传出“五一电影打包撤档”的猜测,但看着正式公告一张张贴出来时,郭挺的心仍是凉了一大截。“正常来说,春节、五一、国庆这三个节假日都是电影院最赚钱的时候。顺利的话,还可以维持住几个月的收支平衡。”郭挺说。
但如今,他的期待彻底落空了。
盘算着为数不多的几部待上映电影,除了《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出拳吧,妈妈》外,剩下的主要是动画电影,郭挺不禁自嘲,“5月只能继续播放《熊出没了》,这类电影的受众人群是最稳定的”。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猫眼专业版数据发现,截至4月26日14:32,今年五一档(4月30日~5月4日)假期首日的预售票房仅为12.46万元。
多部五一档电影集体跳票,波及整个电影院线。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营业影院6222家,较上一日减少157家,全国营业率51.68%。这意味着,全国还有超过四成的影院尚未营业。
而那些重新打开大门的影院,面临着和郭挺一致的问题——缺大片,少客人。
此前,清明档(4月3日~5日)八部国产片撤档,已经让原本“无片可放”的影院雪上加霜。为了止损,郭挺身边一些影院或宣布在五一后暂停营业,或是撤去部分放映厅、裁员、售卖部分临期商品来减少开支,换取现金流。
“丢失了好电影,电影院等于丢失掉了核心竞争力。”郭挺认为,疫情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但上座率低,也与好片缺席导致的片荒脱不了干系。“观众不愿走进影院的根本原因,还是缺少值得看的电影。”
尴尬的循环
整个三月,电影行业都在倒春寒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刚刚结束的春节档(2月1日~6日)不及预期,《长津湖》、《狙击手》等一众主旋律电影后续乏力,遭遇同比23%的票房下滑。
“春节档的红利没能延续到3月便消失了,期间高票价又引发不少争议,流失一批观众。今年我们的收入至少比2021春节档下降了4成。”郭挺称,即便春节档影片都拥有强大宣发,在前期有很好的上座率,但因为影片题材扎堆,观众总体出现审美疲劳。
此外,以往受到青睐的进口片也因为续集衔接不上、引进慢等原因,票房不尽如人意。
4月22日,《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在内地上映15天后,票房破1亿元,随后便宣布内地影院延长上映一个月,至6月7日下映;万众瞩目的超级英雄大片《新蝙蝠侠》3月18日上映后虽然口碑不错,票房却遭遇滑铁卢,八天后才艰难破亿......
低迷的电影市场给产业末端的影院带来了生存危机。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国总票房在4月14日不足700万元,仅有625万(不含服务费),刷新了十年来内地单日票房最低记录。
同时,当天全国总出票数为20.1万张,总场次为14.6万场。根据当天全国营业影院数量(5270家)计算,每个影院平均卖出38张电影票,一场电影平均1.3人看。
每个影院平均卖出38张电影票 图源:猫眼专业版APP
“每天早上眼睛一睁,就得亏上个五六千元。”郭挺的影院规模不大,大概有1000个观影位。3月后,这些座位每天空置率超过90%,即便算上零散的小食、3D眼镜,影院每天收入也仅在2000-3000元左右。但另一边,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成本一点没降,郭挺经营的影院三月份亏损在10万元左右,四月份预计会亏更多。
更糟糕的是,反反复复的疫情,打破了电影市场培养多年的线下观影习惯。
据郭挺观察,县城里,来看电影的主力军反而成了70、80后。
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信号。一方面,倍速看剧或“三分钟观影”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人的观看习惯;另一方面,县城的年轻人有了更好的娱乐消费场所,“他们不再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了”。
郭挺回忆,2019年电影票房连续3年攀升,达到了642亿。《流浪地球》《少年的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众好片佳作让年轻观众涌进影院,车位都找不到,郭挺的影院在2019年收获了纯利润400万。
现在,放映厅只有零星几个观众、停车场空空荡荡,保温箱里的爆米花早已软烂得不成样子,“落差一下子凸显了出来,观众的观影热情无疑在减退。”郭挺说,即便在电影市场总体复苏的2021年,纯利润还是降到了40万左右,整整缩水了10倍。
“停车场空空荡荡,保温箱里的爆米花早已软烂得不成样子” 图源:pexels
观众离开电影院,上游的片方也敏锐感知到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几个大片导演待发的电影之所以没有动静,相当一部分原因还是考虑档期,希望等到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的理想档期,以规避难以收回成本的风险。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电影产业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观众觉得影院没那么多好电影,所以不愿意去影院,导致上座率低、票房低迷;片方看到票房低迷,不愿意投钱拍大片,就更没有足够的优质片源。
这似乎是个更难解的题。“没有大片撑场面,电影市场的低位运行恐怕要持续更久。”郭挺说。
线下影院谁来拯救?
五六月是大部分影院缴纳租金的时候。为减轻疫情对影院的冲击,3月底以来,浙江温州、金华相继推出专项帮扶补助措施,均将按座位数给予影院6个月的补助,每座每月25元。
“只能说羡慕。”郭挺所在南方四线县城影院并没有收到多少来自外界的帮助。在更多时间里,他仍要依靠自救。
郭挺把30元的票价降到了19.9元,在微信群上发起50人的团购,希望找来一些市场流量,但反响平平,有时候甚至连团都成不了。“即便成了团,整体算下来还是亏本买卖。因为还要给票房分红,这导致我们没有多少动力去干。”
此外,上游的宣发物料也迟迟没有消息,导致五一前本该铺天盖地的电影宣传没有出现。
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经常会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更新《影院停业日记》这一栏目。
4月6日,她就写道:“这两天连发行群都没有啥消息了。估计发行的小伙伴觉得影院都关门了,再让影院经理帮着转发影片消息,他们也不好意思了吧?
董文欣在文中分析,“或者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影片也在观望,比如定档‘五一’的影片,我看现在基本不发物料了。”
即便没有因为疫情停业,电影院的工作仍旧陷入停顿。危机之下,有影院经理提出了出租场地办求婚party、影厅改造成剧本杀,甚至在黄金档直播刘畊宏跳健身操等花式自救方式。
但郭挺不这么认为,这些方法只能短期内应急,补上一点现金流亏损,现在电影行业就是片荒带来的致命内伤。“转行卖爆米花、做餐饮吗?那也要有人流量才行,电影院的流量就是电影带来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