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能日新研究报告 致力于新能源行业数据应用与开发|今日热搜

2023-05-11 14:44:13

来源:中泰证券

一、国能日新:功率预测小巨头

1.1 公司整体概况: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新能源行 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成立之初,国能日新主要从事应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 设备等相关节能系统及控制台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 年,公司开始专注新 能源产业相关信息化软件的研发。2022 年 4 月国能日新在深交所创业板成 功上市。 国能日新主要面向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产品主 要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 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以电力交易、智慧储能、虚拟电厂相关创新产品为延 伸和拓展。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实现覆盖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 的各个环节,实现客户对新能源电力“可看见、可预测、可调控”的管理要 求。


(相关资料图)

客户基础强大,覆盖区域广阔。公司在新能源产业中深耕多年,凭着产品和 技术优势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与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市场主体均建立了良 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基础强大、粘性较高。公司服务的客户几乎覆盖了 新能源电力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六小发电集团, 协合新能源、中国节能、隆基绿能、晶科电力等主流新能源集团,四方电气、 长园深瑞、许继集团、明阳智能、三一重能等主流电力新能源设备厂商,以 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大型新能源工程承包商等。同时,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成功在中亚、东南亚、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地 区开拓市场,并在相应国家与地区设立网点与办事处。

公司高管的行业积淀深厚,对于电力产业有着深刻理解。公司董事长兼总 经理雍正先生曾任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的电力信息化事业部总经理, 丁江伟、周永、王彩云等核心成员均来自中电飞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均 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行业从业经验,对行业 know-how 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 且核心技术人员在软件、气象、算法等方面具备坚实的学术造诣、扎实的专 业水平及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

实控人保持控股,员工持股平台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 控制人雍正先生持有本公司 1902 万股股份,占总股本 26.83%。此外,公 司设立了厚源广汇这一员工持股平台,该平台持股 462 万股,占总股本比 例 6.51%,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研发、销售 效率。

1.2 产品与营收

1.2.1 产品:以功率预测为核心,涵盖新能源发电端/输出端

公司起家于功率预测,并基于功率预测产品研发出系列产品矩阵,提供全 方位新能源信息化服务。具体而言,公司主要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 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提供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包括功率预 测系统及功率预测服务)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 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以及电力交易、智慧储能、虚 拟电厂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和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公司致 力于实现客户对新能源电力“可看见、可预测、可调控”的管理要求,已实 现覆盖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的各个环节。

1.2.2 营收及结构:下游景气度影响营收,单站功率预测产品贡献主要营收

2017-2020 年,公司营收整体呈现一定的提速态势,特别是 2020 年受“双 碳”政策与目标的提出影响,各地于 2020 年底陆续实现风电并网,当年全 国新能源抢装明显,推动公司当年营收实现 46%的增长,达到 2.48 亿元。 2021 年补贴政策退坡落地后,当年公司营收增速有所下滑。2022 年前三季 度疫情对新能源装机形成一定影响,下游硅料、组件等成本高涨也一定程度 上抑制了新能源装机需求,不过在 Q4 公司类 SaaS 业务模式开始体现出较 强韧性,同时升级改造需求持续高增,拉动公司 2022 年全年营收增速回升, 2022 年公司营收 3.60 亿元,同比增长 19.78%,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功率预测产品贡献主要营收。作为起家业务,功率预测产品目前为止仍然为 公司第一大业务,2022 年贡献 2.6 亿元营收,占比仍达到 72.2%。新能源 并网智能控制系统为第二大营收业务,于 2022 年贡献 5507 万营收。

1.2.3 毛利率短期波动后持续提升,期间费用高增短暂压制净利率

2018-2021 年,公司毛利率有所波动,特别是 2020 年 61.70%出现一定下 滑,主要系当年新能源电站调频能力政策要求的提高,公司在 2020 年并网 智能控制系统产品中相应增加快速频率响应系统产品,从而带来设备购臵和 接口、联调等服务提高产品成本,加之当年市场竞争加剧,风电抢装推动下 硬件成本占比较高的风电功率预测产品出货增加,毛利率从而出现下降。随 着后续 SaaS 模式的功率预测服务占比逐渐增加,公司毛利率水平持续回升, 到 2022 年公司毛利率已回升至 66.61%,且未来有望持续提升。

2021 年起销售、研发费用快速增长,利润率有所下滑。2021 年起公司加大 营业投入,特别是研发与销售费用,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 13.59%同比 提升 2.03pcts,销售费用率 21.83%同比提升 3.13pcts。2022 年公司仍保 持较高的销售与研发费用增速,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 6321 万元,同比增 长 54.92%,销售费用 9322 万元,同比增长 42.30%。在较高增速的投入之 下,2021、2022 两年公司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但我们认为随着时间推移, 公司前期研发投入有望以产品形式快速放量,渠道端打开新产品的市场,后 续盈利水平有望得到较好修复与提升。

1.2.4 IPO 募资提升核心竞争力,股权激励加码人才团队绑定

IPO 募资加码研发,巩固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 年 4 月公司于创业板上市, 募资净额约 7.12 亿元,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 IPO 募资资金中约 3.45 亿元 用于新能源功率预测产品及大数据平台升级项目、新能源控制及管理类产品 升级相关项目的建设,并将集中于 3 年内完成投入。

股权激励加码利益绑定,进一步调动与提升员工积极性。2022 年 9 月公司 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并于 10 月完成首次授予。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 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171.05 万股,首次授予价格 55 元/股。目标考核方面, 本次股权激励计划以 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增速目标值要求 2023- 2025 年归母净利润相较 2022 年分别增长 25.00%/56.25%/95.30%。本次 股权激励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以更 大力度吸引与留住人才,将充分调动核心管理团队与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1.2.5 现金流持续优化,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现金盈利质量不断优化,净现比逐步靠近 1。2017 年以来公司的经营性现 金流量净额持续优化,现金盈利质量持续提升。2022 年公司的净现比进一 步升至 0.88,体现了公司逐步优化的现金盈利质量。我们看好类 SaaS 模 式的功率预测服务覆盖更多发电站后,不断为公司提供更加庞大、更加稳定 的现金流,支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二、功率预测:新能源电力转型下的必然选择

2.1 新能源发电端市场广阔,功率预测及相关需求高

2.1.1 新能源发电市场广阔,但不稳定性带来并网难题

能源结构转型趋势确定,新能源装机、发电量不断提升。随着“碳中和” “碳达峰”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趋势愈加明确,转型 速度不断加快。以火电为主的传统能源电力体系占比逐渐下降,而清洁类能 源在电力体系中的占比不断上升,特别是光伏、风电,在装机量和发电量及 其对应占比上都在快速提升。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光伏/风电总装机量达 392.04GW/365.44GW,占全国总发电装机量的 15.3%/9.1%;2021 年我国 光伏、风电的年发电量分别为 3259 亿千瓦时/6526 亿千瓦时,分别占当年 全国总发电量的 4.0%/8.0%。

新能源发电的特性带来并网难题。与传统火电等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 可再生和无污染的优点,且可根据需求快速扩大装机量。但是,由于风 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较差,发电电 量较难预测,且风力发电还有逆调峰的特点,这些因素作用下,新能源 电力的大规模集中并网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如何实现 新能源电力的有序并网,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 弃光等资源浪费,已成为新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1.2 内生需求与外加政策合力推动新能源功率预测快速发展应用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电网和发电企业的业务内生需求。基于新能源发电 的特点与问题,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预测就成为电网和发电企业的业务管理 的内生需求:

对于电网: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电网端进行电力调控和电力管理的 必要前提条件。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用电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这一 特点要求电力系统保证发电出力(功率)与用电负荷(功率)基本实 现实时平衡(偏差不能超出一定范围)。作为电力的传输方,电网需 要根据下游的用电需求(一般下游用电需求相对稳定且可预测)提前 作出发电规划,并根据实时的电力平衡情况做出实时的电力调节和控 制,由此产生了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需求。

对于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发电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一 方面,发电企业通过对下属电站未来发电能力的预测,可以了解各电站的电力生产能力,为各项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 对发电功率进行预测,企业可以了解和判断下属电站的实时生产情况 和未来生产情况,从而进行电站管理,如在预测的发电功率和实际发 电功率产生较大偏差时,可以判断较大可能为电站发电设备出现故障, 进而进行维修或更换;或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发电功率较低时, 相应安排电站停机检修,降低检修成本等。

政策催化下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成为硬性要求。随着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 的迅速发展,新能源电站逐渐增多,国家对风电光伏发电厂功率预测配臵要 求不断提升。2011 年,国家能源局出台《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 法》,首次要求所有并网风电场具备功率预测能力,功率预测行业开始起步。 随后,2011 年发布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2011) 和《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11)则正式以国 家标准的角度强制风电和光伏配臵功率预测设备。2021 年发布的《风电场 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2021)进一步明确风电场“应配臵 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应每日向电力系统调度机构上报两次中期、短期风电 功率预测结果,应每 15min 向电力系统上报一次超短期功率预测结果”。

“双细则”考核趋严下功率预测需求愈发明确。2018 年起,各地区能源局 纷纷更新了本区域的《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和《并网发电厂辅助 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即新“双细则”),明确加强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 的考核。

2.2 公司功率预测产品市场领先,核心竞争力凸显

2.2.1 单站功率预测为核心产品,类 SaaS 模式提升用户黏性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可以分为应用于单一新 能源电站的单站功率预测产品、应用于发电集团的集中功率预测产品和应用 于电网的区域功率预测产品。其中,单站功率预测产品是公司功率预测产 品的核心。

公司功率预测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获得原始气象预报数据(背景场数 据);②根据原始气象预报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后得到更高精度的气象预测 数据;③在后台数据中心进行短期功率预测数据的计算;④传输短期功率预 测数据和气象预测数据到所服务电站;⑤在电站软件中进行超短期功率预测 数据的计算;⑥将短期和超短期功率预测数据上传至电网调度。

根据预测期间长度,功率预测产品还可以分为短期发电功率预测与超短期发 电功率预测:

短期发电功率预测:短期发电功率预测的主要输入变量是短期高精度 气象预测数据(未来 0 到 24 小时或 0 到 72 小时的气象数据)和电站 装机容量数据。后台数据中心每日定时从欧洲气象中心等气象源下载 精度较低(空间分辨率 12-50 公里、时间分辨率 3-6 小时)的原始气象 预报数据,公司通过建模等进一步计算,将获取的气象预报数据进行 降尺度处理,得出新能源电站区域的高分辨率(通常空间分辨率 1 到 3 公里,时间分辨率 15 分钟)气象预测数据,即高精度气象预测数据, 再将这一高精度气象预测数据输入短期功率预测模型中,与新能源电 站的装机容量数据等一起进行短期发电功率的预测和计算。短期发电 功率每天计算一次,计算出的结果为每 15 分钟一个点,未来 0 到 24 小时或 0 到 72 小时,共 96 或 288 个时点的发电功率预测数据。

超短期发电功率预测:超短期发电功率预测系对电站及时发电功率的 预测,超短期发电功率预测的主要输入变量除高精度气象预测数据 (选取传输至电站的全部气象预测数据中未来 0 至 4 小时的数据)、 电站装机容量数据外,还包括电站的实时测风或测光数据、发电机组 实时状态数据、电站历史实发功率数据等,超短期发电功率预测通过 选取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方式对仅根据高精度气象数据计算出来的 发电功率进行修正,使其更接近电站的实时发电功率。超短期发电功 率每 15 分钟计算一次,计算出的结果为每 15 分钟一个点,未来 0 到 4 小时共 16 个时点的发电功率预测数据。

类 SaaS 模式有利提升用户黏性。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业务收入包括功 率预测设备与功率预测软件服务两项收入。其中功率预测系设备作为支撑软 件运行的支撑和环境,以外购形式为主,一次性交付并确认结算;功率预测 服务(包括相应软件)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用户以年费形式订阅使用,具有 一定的 SaaS 属性。具体而言,针对风电、光伏场景,公司提供的设备与服 务价值量均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公司功率预测产品具有一定的 SaaS 属性, 可更好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用户群体的黏性。

单站功率预测产品占营收绝对部分。2020 年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总营收为 1.62 亿元,同比增长 28.7%,增速进一步加快;其中单站功率预测产品营 收 1.60 亿元,依然为功率预测服务的绝对部分。

功率预测服务营收占比较高,逐渐成为功率预测收入基本盘。2018- 2021H1,公司功率预测服务占单站功率预测业务的营收占比始终保持较高 水平,除 2020 年之外均保持在 60%以上。其中,光伏电站领域中功率预测 服务营收占比逐年提升,且其预测服务营收金额也高于风电功率预测服务的 营收;而风电站领域中公司仍处于快速拓展阶段,且风电场功率预测设备价 格较高,因而功率预测服务营收金额与占比均相对较低。同时,根据公司最 新披露的 2022 年年报,2022 年公司功率预测产品中来自功率预测服务的 收入约为 1.35 亿元,来自功率预测设备的收入 6362 万元,功率预测服务 逐渐成为功率预测业务的营收基本盘。

服务电站数持续增长,功率预测服务的累积效应逐渐凸显。公司功率预测 服务所覆盖的站点数量持续增长,从 2018 年的 1124 个增至 2022 年 2958 个,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累积效应逐渐凸显,具有高毛利水平的功率预测服务 规模持续上升。

存量覆盖站点中光伏占比较高,风电覆盖提升较快。截至 2021H1 末,公 司覆盖的风电/光伏服务站点数量分别为 688/1485 个,光伏站数量显著高于 风电。不过从新增服务站点数量来看,2021 年上半年,风电/光伏新增服务 站点数量分别为 122/96 个,21H1 风电新增服务站点数量已超过同期光伏 服务站点。

2.2.2 专业化能力行业领先份额,多重优势打造竞争壁垒

国能日新在光伏、风电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新能源发 电功率预测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细分市场,具有明显的专业知识壁垒、客 户资源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因此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壁垒较高。根据 沙利文的《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研究报告》,2019 年光伏发电 功率预测市场,国能日新以 22.1%的市场份额领跑行业,同年风电功率预 测市场上国能日新也以 18.8%的份额成为市占第一。

三重优势打造公司高竞争壁垒。我们看好公司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持 续扩大份额,主要基于公司以下三点核心竞争力与优势:

气象专家与算法团队加持,较强的气象数据降尺度处理能力带来高精 度预测能力:高精度的预测需要高精度的气象数据,我们认为公司在 功率预测上的高精度表现,离不开对气象数据的高精度降尺度处理能 力。功率预测产品的研发应用需要新能源、气象、数理统计、软件研 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对团队的知识储备、人员专业 性要求较高。公司配备专业气象与算法研究团队,通过对多种气象背 景场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降尺度处理及其他特殊天气情况下的数 值模式计算以及诊断分析,能够实现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对新能源电站 所在区域天气情况的精确预测,为下一步发电功率预测提供领先行业 的高精度气象数据。

高覆盖度之下,数据累积反哺预测模型与算法,形成预测精度提升的 正向飞轮:公司服务站点数领先行业,且其通过站点的预测结果对自 身预测能力形成反馈,不断推进自身气象数据降尺度、预测算法的迭 代优化,从而不断提升产品能力。

业务聚焦,加持以快速专业的服务响应。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 中,如公司这般的业务聚焦型专业化厂商尽管在规模及一体化方面相 距综合性电力厂商有一定的劣势,但往往在产品和服务品质等方面能 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随着客户规模的逐渐积累,规模经济效应也将 逐渐凸显,如公司这般的专业化厂商有望处于优势地位。当前,公司 以过硬的专业能力成为市占领先的功率预测服务商,并凭借积累的客 户资源优势,已建立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技术服务队伍和 400 客户服 务热线,实时响应客户需求。

差异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自身构筑起来的高竞争壁垒,使得公司替 换友商的电站数量远多于被友商替换的电站数量。2018-2021H1 期间,公 司被替换的电站数量分别为 57/81/89/12,替换友商的电站数量则分别为 103/250/242/96,远多于被替换的数量。

三、以功率预测为核心,构建新能源电力信息化产品矩阵

3.1 功率预测衍生业务

3.1.1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

公司的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新能源电站根据电网的要求对电力生产 情况进行实时管控,帮助电力系统根据整体电力供需情况对新能源发电进行 有效的管控,使其具备可调性、规律性和平滑性,从而实现电力的实时平衡。 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 系统)、自动电压控 制系统(AVC 系统)和快速频率响应系统。: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 系统):AGC 系统以光伏/风电的并网有功 功率为控制目标,根据电网需求的变化和电网调度指令,结合电站内 机组的状态、损耗等,通过优化算法,制定优化控制策略等,使电站 满足电网的电能调控需求。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系统):AVC 系统以光伏/风电的无功功率为 控制目标,将采集的逆变器/风机和无功补偿装臵实时运行数据上传电 网调度,同时接收电网调度下发的电压控制指令,经过模型分析和策 略模块的分析计算,通过对逆变器/风机、无功补偿装臵、调压变压器 分接头等设备的统一协调控制,实现电站并网点电压的闭环控制和电 站的优化运行,满足电网的调控要求。

快速频率响应系统:快速频率响应系统以电力系统频率为调控目标。 公司的快速频率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软件的核心为频率控制 模型。公司通过最优控制策略建模,使系统可以高速高精度追踪电网频率,当电力系统频率失衡时自动响应电网的频率调节需求,通过快 速协调电站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调整有功出力,降低频率偏差,实 现电网频率的快速稳定。

2018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 2018 年光伏 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 号),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和电价 的补贴标准降低,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因而放缓。由于公司 2018 年度该产 品在手订单仍较为充裕,故该政策影响在 2019 年度才逐渐显现;同时, 2019 年开始公司大力开拓该产品在风电领域的订单,风电领域收入金额呈 上升趋势。 2020 年及 2021H1,公司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主要受电力监管部门新能源管理政策变动滋生的市场需求、新能源并网装机 规模大幅增长共同影响所致。华北、华东等区域电力调度中心 2020 年开始 陆续要求新能源场站具备“快速调频”功能从而帮助缓解新能源装机规模不 断扩大给电网调频带来的压力,并相应催生了大量对“风电/光伏快速频率 响应系统”的市场需求。同时,2020 年及 2021H1 光伏市场复苏和风电抢 装潮也推动了公司智能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的营收增长。

3.1.2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

随着新能源电站数量和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数量 的大幅增加,新能源电站的运营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如何提高电站的运 营管理效率已成为关注的重点。 公司的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具备智能监测、告警管理、运维管理、统计 分析、日常办公等模块,可实现电站远程监控、数据统一管理、智能运维、 运营指标分析等功能,可减少电站的人员配臵,提高电站的运营效率和管 理效率。根据面向新能源电站类型的不同,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可以分 为集中式新能源智能运营系统和分布式新能源智能运营系统两类。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营收逐年下降。2017-2021H1,公司新能源电站 智能运营系统的营收从 920 万元下降至 2021H1 的 43 万,营收下降主要系 新能源政策调整下新能源产业补贴金额下调,电站减少非必需类业务投入, 使得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后期公司对业务重心有所调整, 也使得该产品业务营收有所下降。

3.1.3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电网公司具有较强的对新能源电力进行管理的 动力,主要体现在: 省一级电网面临着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消纳新能 源电力的要求; 在地市级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可能影响到电网的潮流流 向和电能质量(如频率,电压等),需要对分布式新能源进行监测分 析并评估电网的承载能力。 公司的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电网在新能源管理上的难点而开发,系 统包括“新能源消纳分析”、“承载力评估”和“数据管理”三大模块。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收入保持增长态势,省调系统占比较高。2020 年公司 新能源管理系统收入为 1372 万元,同比增长 26.22%,其中省调新能源管 理系统营业收入 968 万元,占比达 70%。2021H1,公司新能源管理系统收 入为 399 万元,其中省调新能源管理系统营收为 227 万元,占比亦有 57%。

3.2 拓展创新业务:以功率预测为基,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步建立,电力系统迎来全方位升级, 电力及其交易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能源结构的变革,以及新能源发电自身 的不稳定性,也将带来电力交易、虚拟电厂以及储能方面的巨大机遇。公司 以自身功率预测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先后快速拓展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及储 能业务,加速构筑自身新能源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矩阵,打开更大的新能源市 场空间。2022 年公司三项创新业务的合计营收达到 1107 万元,同比增长 93%。

3.2.1 电力交易市场建设提速,功率预测赋能电力交易决策

政策利好不断,电力交易市场建设提速。近年来我国关于电力交易、电力 市场建设的政策密集出台,试点扩充与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速。2017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 作的通知》,首批选定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 建、四川、甘肃等 8 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2021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又进一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增设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河南、湖北等 6 省市为第二批电力现货试点。 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 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正式提上议程。根据该意 见:1)我国将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建设国家电力市场,完善电 力交易平台运营管理和跨省跨区市场交易机制、稳步推进省(区、市)/区 域电力市场建设;2)在电力市场种类方面,将持续推动电力中长期市场建 设、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持续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培育多 元竞争的市场主体。

目前,第一批试点中甘肃、山西、山东和蒙西已经进入了长周期结算运行。 第二批试点省份中河南、辽宁、湖北等省份也在 2022 年进行了多次模拟试 运行,其中,湖北已经在 2022 年底进行了试结算。青海、新疆、陕西等省 份作为非试点省份亦发布了现货相关规则,其中陕西同时组织了试运行。随 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新能源企业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的参与程度 越来越高,电力市场化已然成为必然趋势。 电力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7-2022 年,中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的累计市场化 电交易量从 16324 亿千瓦时增至 52543 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比 例从 25.9%提升至 60.8%。

3.2.2 储能市场潜力大,储能 EMS 需求放量在即

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带来储能市场发展机遇。短期来看,由于光伏和风电 的出力情况具备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严重挑战;长 期来看,消纳问题会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提高灵活性资源占比是新 能源良好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其中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和重 要推手,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都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根据 CNESA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 模达到 59.8GW,连续两年保持较高增速。

政策催化储能行业发展提速。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 将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 30% 以上;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 统需求。方案中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广 共享储能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落实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用户侧尖峰电 价机制等措施,都将切实推动新型储能向市场化迈进。2022 年 11 月,国家 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推动储 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 与交易”。伴随电力现货交易、分时电价、容量电价的逐步落地,储能商业 模式日渐清晰。政策加持下储能行业迎来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机遇。

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EMS)除了满足市场同类储能 EMS 的实时 监控、协调控制等传统需求外,通过内臵“储能+电力交易”策略的智慧组 合模式,为储能用户提供参与现货交易市场的充放电策略,从而为客户带来 超额收益助力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此外,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已 初步实现并持续完善与功率预测、功率控制系统(AGC/AVC)、一次调频、 快速调压等系统链接,以实现多系统协调管控,实现储能价值的提升,保证 储能的经济性调用。 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基于电化学储能领域,现已全面适配发电侧、 电网侧和用电侧三大应用场景,该系统于 2022 年正式推出向市场销售,未 来也将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及规则的调整进行完善升级。

3.2.3 虚拟电厂:设立子公司集中突破,技术积累进一步加深

虚拟电厂是一种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不同区域的可调节负荷、储能和电源侧 等资源聚合起来,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聚合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 力市场交易。在“双碳”政策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是下,虚拟电厂将成 为我国解决能源变革问题的重要手段。虚拟电厂能够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 聚合并协调各种跨区域分布式能源,在智能协同调控和决策支持下保障新能 源电力的稳定输出,优化资源的配臵和利用。同时,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需求 响应的延伸,将极大提升能源电力精细化管理水平,兼具经济性和环保性。

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及电力现货市场的政策,逐 步引导虚拟电厂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这将增大虚拟电厂等新 兴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盈利空间,虚拟电厂将由邀约模式向市场化交易模式转型。 在邀约模式下,由于电力市场暂未成熟,主要通过政府机构或电力调 度机构发出邀约信号,由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组织资源进行削峰、 填谷等需求响应。 在市场化交易模式下,虚拟电厂聚合商将以类似于实体电厂的模式, 在分别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细分市场的运 行当中并获得相应收益。

因此,虚拟电厂建设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资源接入能力、协调控制能力以及 市场交易能力,其中,市场交易能力是虚拟电厂的关键商业能力。虚拟电厂 需要基于对接入各类资源的运行特性分析及对市场的判断,寻找最优策略, 获取最大的交易回报。

公司目前在虚拟电厂业务方面主要以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和虚拟电 厂运营业务两种方式进行。 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主要为客户提供虚拟电厂平台开发、资源 接入等软件定制开发服务。 虚拟电厂运营,即通过聚合分散的负荷用户而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响 应电网指令参与调峰,从而辅助电网调峰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或缓解电 网的负荷压力,并根据所产生的调峰贡献获取补贴收益。 为集中力量突破,公司已于 2022 年 6 月设立控股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 (江苏)有限公司,重点拓展虚拟电厂运营业务,负责全国各地政策与虚拟 电厂商业模式的探索、梳理,为客户提供虚拟电厂建设、资源评估、虚拟电 厂运营等参与电力市场的一站式服务,辅助客户开展虚拟电厂业务,创造增 值收益。2022 年,国能日新智慧能源已通过西北电网聚合商响应能力技术 测试,具备了参与西北省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技术条件,此外该子公司也 正在全国其他区域开展辅助服务聚合商资格申请工作。

四、盈利预测

1. 收入预测: 国能日新深耕功率预测十年,专业积淀深厚,并在功率预测能力基础上搭建 起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信息化服务与产品体系,后续有望受行业景气而持续获 益。具体来看: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受“双碳”及相关政策催化,我国新能源发 电装机量仍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保持较快增长,而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 也决定了发电功率预测产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公司在功率预测领域具 备较高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且有望在后续几年逐步提高 市占率。我们预计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 2023-2025 年的营收增速 分别为 37.8%/31.1%/26.7%。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发电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之下,新能源发电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调控需求有望提升,从而推动公司新能源并 网智能控制系统业务营收保持较快增速。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并网智能 控制系统业务 2023-2025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25%/20%/20%。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目前电网与发电站 对这两部分产品的需求程度并不在较高优先级,短期而言我们认为这两 个产品的营收有望保持稳健增长,但长期而言随着电站数字化水平提升, 电站的智能运营需求也将增加。我们预计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 网新能源管理系统 2023-2025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15%/15%/15%与 10%/15%/15%。 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电力市场 的运行配套机制有望加速完善,各地电力市场化开放程度快速提升,相 关参与方加速进入市场,同时叠加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有望催生 较强的电力交易、储能与虚拟电厂需求。我们看好公司这部分业务呈现 快速增长势头,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该部分营收增速分别为 80%/70%/50%。 其他产品与服务:公司其他产品与服务主要为以上产品相关运维服务, 我们预计该部分业务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速。预计 2023-2025 年其他 产品与服务换营收增速分别为 22.22%/25.00%/20.00%。

2. 毛利率预测: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分为设备与服 务两种形式,我们认为,随着业务发展,后续公司该业务的主要营收将 来自于 SaaS 形式的预测服务,从而带动该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我们 预 测 2023-2025 年 新 能 源 发 电 功 率 预 测 产 品 的 毛 利 率 分 别 为 69.1%/70.3%/71.5%。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公司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毛利率有望保 持稳定,我们认为 2023-2025 年公司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的毛利 率预计分别为 61%/61%/61%。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我们预计该业务毛利率将保持稳定,2023- 2025 年毛利率预计为 42%/42%/42%。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我们预计该业务毛利率将保持稳定,2023-2025 年毛利率预计为 88%/88%/88%。 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考虑到业务快速发展后带来的一定规模效 应,我们预计该业务毛利率将稳中有升,2023-2025 年毛利率预计为 71%/72%/73%。 其他业务:我们预计其他业务毛利率将保持稳定,2023-2025 年毛利率 预计为 30%/30%/30%。

3. 期间费用率预测: 2022 年公司成功上市 IPO,目前正处于产品研发与客户拓展的关键期,受 其影响,2023-2025 年公司的销售投入与研发投入都将大幅增加,对应销售 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率也将明显高于 2020、2021 年水准。管理费用率上, 2022 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2023 年管理费用率或有所走高,但预计也将很 快回落至正常水平。具体来看: 销售费用率:由于公司新近大力拓展电力交易、储能与虚拟电厂等业务, 我们认为短期而言公司会保持一定的销售投入,我们预测 2023-2025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5.8%/24.2%/23.4%。 管理费用率: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管理方式,不断提升人效, 不过考虑到公司 2022 年股权激励带来的摊销,短期而言公司的管理费 用率将有所上行。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7.9%/7.7%/7.5%。 研发费用率:公司持续加码气象及相关算法的研发投入、不断持续提升 与优化功率预测水平,同时公司积极开拓电力交易、储能与虚拟电厂等 业务,研发相关投入有望保持高增速。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的 研发费用率将分别为 17.7%/18.1%/17.7%。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整体营收增速分别为 34.9%/30.0%/26.3%,对应营收分别为 4.93/6.46/8.19 亿元;综合毛利率分 别 为 67.8%/68.8%/69.9% 。 2023-2025 年 公 司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0.93/1.27/1.6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9.1%/35.7%/30.8%。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