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信息多媒体系统网络带宽需求高 当前讯息

2023-05-24 10:50:40

来源:华金证券

汽车智能化时代已来,光通信/感知是底座

汽车数字化加速落地,为企业带来高增值


(资料图)

数字化大势所趋,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共识。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了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研发人员数量达到6969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72.59%,包括携手华为云推出车联网系统,自研DiPilot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有诸如BYD e3.0平台等底层系统。 数字化/数字技术加速汽车迭代,为企业带来高溢价增值。汽车工业中设计、研发和营销环节呈现出更高的增效价值。数字化设计/研发加速汽车的更新迭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渗入,道路状况信息系统、车辆防碰系统、智能座舱、车载大屏等已逐渐形成购车标配。

光通信:5G+车联网=光芯片+车载模组

光芯片成为汽车智能化刚需:汽车智能化已形成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为满足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高实时、广连接、低时延的光芯片不可或缺。 高算力车载模组渗透率逐渐提升:2020年,全球市场搭载车联网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移远通信、美格智能推出搭载高制程芯片的高算力车规级模组,推动单车到车路协同迈进。

光感知:车载传感的中枢

环境感知传感器常用于自动驾驶、ADAS、机器人、车联网车路协同等领域,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为车辆自动驾驶、智能化提供支撑。 光感知是汽车之“眼”。毫米波雷达(110~170GHz),激光雷达(905nm ToF ~1550nm),摄像头(从可见光到红外热成像), “全频谱”构建汽车的感知能力

光车加速,驱动汽车智能化落地

光感车:激光雷达高速增长,百亿级蓝海市场

2023年我国激光雷达汽车出货量有望破30万台,激光雷达市场达近30亿。 激光雷达平均价格呈下降趋势,随着规模效应加深,价格将进一步下探,随着电动汽车搭配激光雷达的方案愈加成熟,将促使激光雷达市场快速发展。

光感车:激光雷达赛道成长期,马太效应显现

国内外各大激光雷达厂商,技术路线多样化,赛道进入快速成长期。 国外激光雷达厂商具有技术优势,公司规模较大。国内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完成技术追赶。 中国激光雷达市场马太效应显现,速腾、大疆、禾赛、图达通、华为合计占80%-90%份额。 目前激光雷达产品以混合固态和机械式为主,未来将向纯固态式迭代。

光感车:4D成像雷达快速崛起

视觉雷达是通过视觉方案对行车环境进行全面感知的软硬件系统;可以将行车中的2D提升至3D,通过时空融合进一步得到4D信息。随着单目、双目向多目演进,立体视觉方案逐渐渗透智能驾驶系统。 4D成像雷达:成本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近,性能媲美激光雷达,价格在百元至千元上下不等,将从2023年初开始小规模前装导入,预计到2023年突破百万颗搭载量。

光感车:车载多传感融合

车辆感知系统通过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对外部环境进行识别,采集并传输信息与数据,使车辆具备感知路面、车辆以及建筑物等各种影响汽车驾驶安全因素的能力。 目前感知系统主流方案是以激光感知和视觉感知为主,可感知障碍物、预测车辆行驶轨迹、调节车辆行驶速度,未来将向多传感器实现感知功能发展。

光感知:AR-HUD有望弯道超车

AR-HUD 产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融合ADAS的AR-HUD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其核心技术在于成像技术、空间光学和数字显示界面,国内厂商逐渐崭露头角,研发技术持续突破。 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新车搭载HUD约为150.7万台,渗透率逐渐提升;2022年中国汽车HUD市场规模约40.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亿元,渗透率将超过30%。

光感知:智能车灯逐渐成为车厂标配

激光大灯逐渐成为车厂标配。激光大灯狭窄的光斑,照射力和穿透性极强,照射距离可达传统的两倍,宝马、奔驰、汉兰达、凯美瑞、凯迪拉克、比亚迪等众多车型逐步标配激光大灯。 2021年矩阵大灯渗透率持续提升,渗透率约为5%,预计2025年智能大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0.91亿元,矩阵大灯渗透率达35%,单车价值超3500元。

光联车:大带宽车载通信

信息多媒体系统网络带宽需求高。目前车内通信的传输速率包括四类:A类为速率在10K/bs以下的低速通信网络,B类为10-125K/bs之间的中速网络,C类为125K/bs-1M之间的高速网络,D类为速率大于1M的信息多媒体系统网络。 MOST总线利用光脉冲,传输速率快。车内通信四大总线技术:CAN总线、LIN总线、FlexRay总线和MOST总线。MOST总线应用场景为多媒体音视频传输。其传输介质为光纤,传输速率高于其他三类总线,利用光脉冲传输数据,采用环形布局,一个网络中最多可以有64个结点。

光联车:链路通信光纤化,光进铜退

车载以太网传输速度升级,光纤替铜是趋势。1、汽车电气和自动驾驶结构推动布线系统的挑战,48伏电气结构还需要跨域隔离要求;2、速率超过100Mb/s的铜线链路通过OEM EMC规范的成本高。光网络:静电隔离、鲁棒性、低成本和低重量,可节省铜线线束的30%重量;传输速率达千兆。高压高速线缆随着汽车电动化需求提升。高速线缆以镀银导体和发泡绝缘芯线为材料,ADAS、自动驾驶、车内高速网络需求带动总体用量提升;预计到2025年高速线缆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9亿元,我国规模63亿元。

光联车:车路协同整体架构

车路协同是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进行车路信息获取,通过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并实现实现人、车、路、云之间的数字化信息交互,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车路协同中的车指的是智能网联车辆,路则是由路侧感知单元(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行人及车辆检测、气象传感器)、边缘计算单元(MEC)、路侧通讯单元(RSU)等三大单元模块组成。

光应用:自动驾驶L2向L3迈进

智能传感器、定位系统与V2X实现感知层应用场景,通过决策规划层面的算法计算,依靠智能汽车硬件的执行控制实现在复杂路况的自动驾驶功能。 目前自动驾驶L2级渗透率不断提升,整体市场处于L2向L3发展阶段。部分车型已增加L3级选装功能,多数车企选择预埋多个智能传感器,为L3乃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做好准备。

光应用:智慧公交规模落地

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提升智能公交管理水平。路侧单元RSU实现公交专用道沿线的网络覆盖,形成智能公交车联网;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通过车载单元OBU监测到公交车辆到达,为公交车辆提供信号优先服务。车路协同系统可为公交车辆提供车队行驶服务,减小车辆间隔,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并为公交车辆提供主动安全服务。目前国内长沙、成都、武汉分别实施了公交车路协同项目。

光应用:智慧公路建设加速

智慧公路是由。自动驾驶车辆、智能道路基础设施等构成的公路,交通运输部目前已在北京、河北、吉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九省(市)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目前我国已有20个省份、40余条线路开展基于车路协同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工作。“十四五”期末,江苏将建成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及平台、 “智慧路网”云控平台;完成智慧公路建设1200公里以上。

竞争格局:芯片突破,产业多方竞争加速

从参与主体来看,光车应用多个环节,包括车辆提供、终端服务、平台运营、高精地图与定位、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等;其中涉及的玩家类型也较为丰富,包括车企、终端服务商、科技互联网方案提供商、车联网公司、图商及定位系统提供商、通信方案供应商、云计算服务商等。

市场规模:百公里千万投资释放增量空间

根据ICVTank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V2X行业市场规模为900亿美元,中国V2X行业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约22.2%。 交通部在全国测试车路协同,双向车道预计带动50-100万/公里投资(RSU7-8万、雷达30万、边缘计算控制器3-6万)。 (半)封闭道路是最有可能优先爆发的场景:港口、码头、物流园区、景区、运动场馆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