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靠智电:电缆连接件为锚,GIL业务宏图大展
1.1.专精特新小巨人,深耕输电行业十余年
(资料图片)
公司创立于2006年,主要致力于输变电系统关键部件的生产研发,深耕输电行业十余 年。成立初期,公司以电缆连接件产品为基础,同时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国电、中 国华电、中国大唐等客户提供地下智能输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 配套服务。
公司 2007 年研发的 500kV 超高压电缆连接件系统打破了国外巨头垄断,完成了超高压 电缆连接件国产化,从而推动了中国电缆工业从高压到超高压的跨越。2015 年,公司正式 推出了 220kV-1100kV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系统(GIL),其自主研发的 220kV 三相共箱 GIL 产品为全球首创,率先在城市电网应用,随后于 2017 年取得全球首个百万伏 GIL 型式 试验报告,标志着公司 GIL 输电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20 年,公司进一步开拓智慧模 块化变电站业务,开创性地将变压器和 GIS开关融为一体,将传统设备的占用空间缩小70%。 2021 年,公司涉足数字能源领域,研发智慧海绵电力系统,致力于为储充、光储充和源网 荷储一体等多种用户侧应用场景提供设备、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结合柔性配电与智慧能源 管理系统,在无需配网改造的情况下,提供电网友好型扩容方案。
由于宏观经济影响订单执行并使国内电网建设受到一定冲击,公司 2022 年营收和利润 规模有所回落。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73 亿元,同比-4.0%,五年 CAGR 为 16.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51 亿元,同比-24.2%,五年 CAGR 为 13.7%。2022H1 由于宏观经济影 响订单执行和重要订单签订推迟,营收规模有所回落。
公司的战略布局主要围绕四项业务展开,分别为电缆连接件、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 路(GIL)、智能电力以及智慧模块化变电站。其中,电缆连接件为公司传统核心业务,2022 年营收 2.00 亿元,占比 25.9%;GIL 业务伴随城市架空线入地大趋势以及成本和安全性的 双重优势,近年来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营收自 2018 年的 0.03 亿提升至 2022 年的 2.49 亿,营收占比达到 32.2%,预计未来也将会成为公司最为核心的增长点;智慧模块化变电站 业务将于 2024 年迎来大规模投产,也将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提供重要助力。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方面,电缆连接件的盈利能力相对稳定,2017-2022 年毛利率水平均 维持在 50%上下,作为公司业务基本盘能够稳定贡献利润;GIL 业务在公司对于技术突破和 成本管控的不懈努力下,毛利率提升明显,从 2019 年的 37.7%提升至 2022 年的 60.1%, 盈利能力大幅加强。
1.2.家族企业分工明确,股权激励推动长远发展
股权结构明晰,家族企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截止到 2022 年底,公司实际控制人及一 致行动人为陈晓晖、陈晓凌、陈晓鸣三兄弟。其中公司董事长陈晓晖先生负责公司战略布局 与风险控制,持有公司股份 3705 万股,占总股本 22.05%,总经理陈晓凌先生负责公司整 体运营与管理,侧重于将公司战略落地管理,持有 3570 万股,占比 21.25%,副总经理陈 晓鸣先生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并分管公司产品研发与技术业务,持有 582.5 万股,占比 3.47%。三人各司其职,合计持有公司 46.77%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地方国资参股,助力发展先进产业。2020 年公司定增募资 14.6 亿扩建 GIL 和智慧模块 化变电站产能,溧阳市人民政府控股的江苏平陵建设通过参与定增间接入股公司,助力发展 电力设备新能源先进产业。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利益。为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充分调动积 极性创造性,并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于 2020 年 7 月 17 日公 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该次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183.10 万股,占股 本总额 12,934.36 万股的 1.42%,授予价格 11.41 元/股。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共计 68 人,包 括高管、核心管理及核心骨干人员。截止到目前,公司 2020 和 2021 年均已达成业绩考核 目标,而 2022 年由于行业开工率低、营收基数不足未能达成。
2.电缆连接件:筑牢业务基本盘
电缆连接件是电缆输电系统的核心组件。电缆连接件又称电缆附件,是连接电缆与电缆、 架空线、开关、变压器等设备的专用连接装置,与电缆一起构成电力输送线路。由于在电缆 连接处,电缆金属护套会和屏蔽层断开,电场发生畸变,电缆连接件可以使电缆的四个结构 层分别得到延续,达到导体连接、密封良好、绝缘可靠的目的,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因 此,电缆连接件在保证整个电网供电可靠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电力电网投资提升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电缆和电缆附件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 势。电力线缆及电缆附件的需求与电力网络投资直接相关,伴随配电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智能电网铺设及特高压电力投资的需求,我国 2008-2022 年电力/电网投资额分别实现了 4.8%/4.0%的复合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继续稳定增长,给电缆及电缆附件生产企业带来 稳定需求;同时,全球新能源产业处于高速发展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增长迅猛,2022 年 全国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超过 1.2 亿千瓦,累计装机超过 7 亿千瓦。受益于技术进步和 产业政策支持,新能源发电行业将进一步催生电线电缆的增量需求。
高压及超高压电缆连接件生产企业普遍拥有高毛利水平。以安靠智电为例,高压及超高 压电缆连接件毛利率通常维持在 50%+,同时三家头部企业电缆连接件业务毛利率均保持在 50%附近,主要原因如下:1)高压及超高压电缆连接件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国内仅有少数厂商参与。高压电缆连 接件集绝缘材料、导电材料、高分子材料、精密橡胶注射成型、合金模具制造、超高压电力 产品试验等技术于一体,技术难度高、工艺要求复杂,研发和生产需要的专用工艺、设备等 均需要自主研发,技术门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高。此外,超高压连接件还需通过型式 试验+预鉴定试验的双重认证方可进入市场,具有较高的认证壁垒。
2)成本占比低,高质量产品议价能力强。电缆连接件是电缆输电系统中较易发生故障 的部分,但在输电系统的成本占比较低。平均单公里高压电缆配备一套电缆连接件设备,经 测算高压电缆单公里造价在 130-420 万元,超高压单公里造价在 270-1000 万元之间。以 2021 年公司连接件产品平均单价 3.23 万元计算,连接件成本仅占 0.5-2%,占比极低。而 连接件的品质和发生故障后的及时抢修售后服务是客户非常重视的环节,因此电力行业客户 对电缆连接件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高质量产品的议价能力较强。
公司致力于中高压及超高压电缆连接件的生产。公司高压和超高压连接件产品包含中间 接头、GIS 终端、分支接头等,是国内少数实现 500kV 电缆连接件商业化运行的企业之一; 中低压产品包括冷缩、热缩电缆附件等,公司于 2014 年引入相关产品线作为业务补充,目 前有各类生产设备 30 台。
公司总包、承接了国内多个电缆连接件重点项目,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深耕输 电行业十余年,作为国内首家研发 500kV 超高压电缆连接件的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 户资源,其中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唐、华能、华电等电力龙头企业。公司在电缆连 接件业务上还承接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与“全球第一”,其中包括:全 球最长单根 500kV 电缆线路(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全球最大落差 462 米竖井超高压电缆 线路(厄瓜多尔美纳斯水电站)、全国第一条 500kV 电缆线路(山西同华电厂)和全国第一 条 330kV 电缆线路(甘肃酒钢)等。
产品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拓宽盈利空间。电缆连接件作为公司业务基本盘,历年营收 维持在 2-3 亿间。但由于宏观经济影响导致电缆输电项目开工率不足,公司订单交付不及预 期。叠加超高压连接件未确认收入约 2000 万元,公司连接件业务 2022 年营收同比下滑 36.1% 至 2.00 亿元,预计 2023 年起将有所修复。考虑到未来超高压电力电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330-500kV 电缆连接件需求较大。预计公司未来高毛利率的超高压连接件营收占比将逐年提 升,产品结构优化有望进一步拓宽公司盈利空间。
3.GIL:技术先发,静待花开
3.1.技术先发+长期沉淀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GIL(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即“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是一 种采用六氟化硫(SF6)、SF6/N2或其他气体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高电压、大电流、 长距离电力传输设备,具有输电容量大、土地使用面积少、维护量小、寿命长、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点,正在逐渐成为特殊环境下替代架空线的首选方案,用于GIS和架空线连接、输电线路交叉、发电厂内高压变压器与开关设备连接等重要部位,目前已有大量的工程应用实 例。
在当前非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项目中,GIL 是比电缆更合适的技术选择。相较于电缆,GIL 线路拥有更低的输电损耗、更高的输电容量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GIL 的高输送容量(550kV 单回路达到 3000MVA)使其能与城市郊区的架空线直接连接。在寿命方面,世界上已有长 度超 300km 的 GIL 系统运行超 35 年,至今未有系统内电弧故障的报道,并且由于使用气 体绝缘使得 GIL 没有绝缘老化的问题。虽然 GIL 的初期成本投入较高,但考虑使用寿命因 素之后的综合成本与普通电缆接近。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的非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项目中, GIL 是比电缆更为合适的技术选择。
海外已稳定运营四十余年,需求推动国内企业加快研发布局。GIL 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 代,1972 年世界上第一条交流 GIL 输电系统在美国新泽西州 Hudson 电厂落成,该条输电 线路电压等级为 242kV,载流量 1600A。1975 年德国 Siemens 公司在德国的 Wehr 抽水蓄 能电站建成了欧洲首个 GIL 输电工程,电压等级 400kV。
而 GIL 在国内的起步要追溯到 1992 年的天生桥水电站 500kV GIL 项目,当时的核心部 件均进口自海外企业。随后的二十年里由于未能找到纯 SF6 的低成本替代气体,以及迟迟未 能破解的绝缘优化和绝缘件表面电荷积聚问题,我国对于 GIL 的研发久攻不下,经估算截至 2021 年底我国 GIL 存量总长不超过 100km(对比早在 2014 年全球敷设的 GIL 总长已经超 过 750km)。近年来,在国家用电量激增、叠加土地紧张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加快研 发布局 GIL 业务,以安靠智电为首的国内厂商逐步攻克各项技术难关,其研发出产品的先进 性和可靠性已经迈入世界一流水平。
公司首创三相共箱 GIL 技术,持续推进降本增效。GIL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多种布 置状况:如转角多、添加电流支路、加装试验设备或引入其他辅助检测单元需要增加接口等 诸多技术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司于 2015 年首创三相共箱技术,将三根导体布置在 一个壳体里,灵活控制线路结构,可以使设备造价降低 20-40%。三相共箱的技术壁垒在于, 当大电流通过时,三根导体之间会产生巨大的电动力,排斥的力量相当于两颗手雷爆炸,这 对绝缘支撑件的强度提出了极高要求。安靠自主设计制作的三支撑绝缘件在测试中耐受电压 达到 742 千伏,刷新了三相共箱封闭输电单元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20%, 可广泛应用于 220kV GIL 线路的设计中。
公司凭借技术先发优势+长期沉淀奠定国内 220kV GIL 行业龙头地位,包揽行业近九成 项目订单,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 GIL 行业单项冠军。高压输电线路必须以安全稳定为第一诉 求,工程承包商、设备产品供货商必须有过往的历史工程业绩以及相应的产品资质报告,公 司自 2015 年起深耕 GIL 业务至今,产品已经通过专业三方机构的预鉴定试验和型式试验, 前期承接的多项示范工程也安全稳定地运行数年,叠加 220kV GIL 三相共箱专利技术助力 降本增效,公司在行业内拥有显著的地位和先发优势,包揽了近九成的 220kV GIL 项目订 单。
3.2.市场需求广阔,行业潜在空间超2000亿
GIL 的应用场景大体可分为城市架空线入地(存量改造)、特高压建设和工业园区需求 (增量需求)三个方向。
3.2.1.城市架空线入地
城市架空线入地可以同时满足现代化城市对用电量、美观、安全的需求,是当下城市输 电的发展方向。电力输送的传统方式通常分为架空线和地下电缆,两者各有优劣。架空线的 成本最低,但占用土地情况较严重,220/500kV 的架空线平均实际占据土地面积约 105/150 亩,此外密集的架空线也会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地下管线中较常用的有电缆和 GIL,虽然整 体建设成本高于架空线,但可以节约更多的陆地空间,消除视觉污染,同时传输能力强、损 耗小,也可有效降低外损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城市基础设施长期发展有着正向积极作 用,可以同时满足现代化城市对用电量、美观、安全的需求。因此,架空线入地是当前以及 未来城市输电的发展和改造方向。
城市架空线入地带来的 GIL 市场潜在空间约 2340 亿元。据中电联披露的新增 220kV 以上线路长度来估算,截止到 2022 年底,我国存量 220kV 以上架空线总长度超 90 万公里。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的假设,架空线迁入地比例取值为 5%,地下输电方式中 GIL 占比取 值 40%,GIL 输电系统平均价格 1.20 万元/米估算,可以得出国内城市存量架空线入地改造 需求带来的 GIL 市场空间规模约为 2160 亿元。
3.2.2.特高压建设
特高压指交流电压等级在 1000kV 及以上、直流电压在±800kV 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 有输送容量大、传输距离远、运行效率高和输电损耗低等技术优势,是实现远距离电力系统 互联,建成联合电力系统的物理架构基础,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我国面临东西部电力供需结构性失衡,特高压跨区输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我 国电力供需面临结构性失衡,东部地区用电量较大,而发电能力远不及用电需求,存在较大 的缺口。西部地区发电量则远超用电量,东西部用电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而特高压跨区 输电“西电东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受益于基建刺激叠加新能源消纳需求,近年来 特高压工程发展迅速。2021 年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达到 42156 公里,累计输送电量达 到 24416 亿千瓦时。
苏通综合管廊项目带动示范效应,特高压 GIL 投资蓄势待发。2019 年 9 月,世界上电 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最长距离(总长 5736m)的 GIL 创新工程, 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控制性工程——淮南-南京-上海 1000kV 交流特高压输变电 工程苏通 GIL 综合管廊工程在江苏正式投运,该项目证明了 GIL 在水下极端环境下的电力 保障能力。该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效应,为特高压 GIL 投资持续加码,渗透率加速提升提 供了良好范例。
特高压建设对应 GIL 市场潜在需求约为 30.4-98.8 亿元。国家电网数据显示,十四五期 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 24 交 14 直,涉及线路 3 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 3.4 亿 千伏安,总投资 3800 亿元。根据中电联数据,GIS 投资占比特高压投资的 3%,GIS 母线 投资占其中的 20%,也即占特高压投资额的 0.6%,而线缆一般在特高压投资中占 20%。基 于敏感性分析,在乐观、中性和保守的情景假设下,线缆中应用 GIL 的比例分别取值为 10%、 5%和 1%,对应线缆中使用 GIL 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 2%、1%和 0.2%。因此,综合 GIS 母线和部分场景下需使用 GIL 的两种情况,在乐观、中性和保守的情景假设下,GIL 投资占投 资总额的 2.6%、1.6%和 0.8%,对应 GIL 市场空间分别约为 98.8、60.8 和 30.4 亿元。
3.2.3.工业园区需求
工业园区对 GIL 拥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 ① 化工园区、钢铁企业等运营的首要诉求是用电安全性。GIL 设备主要由金属和绝缘 气体构成,无易燃物,即便靠近火源也无火灾隐患;而架空线和电缆接近火源则易 燃易爆炸,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② 供电稳定性,即降低突发断电对成材率的影响与对设备的折耗。GIL 采用金属封闭 的刚性结构,不受大气和环境的影响,且故障率更低,突发断电的几率极小。 ③ 满足巨量工业用电需求。GIL 输送容量相较电缆更大,更适用于工业场景。
工业园区 GIL 市场潜在空间约 58.05-232.20 亿元。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拥有各类工业园区 22000 余个。在乐观、中性和保守的情景假设下,我们将全国工 业园区中应用 GIL 的占比分别取值 1%、0.5%和 0.25%,对应全国使用 GIL 的工业园区数 量分别约 220、110 和 55 家。以鲁西化工聊城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为例,工业园规模 13.34 平 方公里,合同 1.76 亿元(11.4km);而普通工业园区平均面积在 8 平方公里,折算得单个 工业园区 GIL 投资额约 1.05 亿元,对应工业园区 GIL 总需求约为 58.05/116.10/232.20 亿 元。
3.3.在手订单充足,产能落地静待利润释放
在手订单充足,2023 年投运的七个项目总长超 28km。截止 2023 年 Q1,公司目前拥 有七个 GIL 项目预计于今年投运,均为 220kV 三相共箱 GIL,总长度超 28km,投资额约 12.1 亿。
定增扩产释放弹性,GIL 业务空间广袤。公司于 2021 年定增扩产,预计 2023 年产能 部分落地。2023 年底公司 GIL 产能有望达到 35km。考虑到行业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 充分,我们认为公司现有及新增产能可以逐步得到有效消化并带来稳定的盈利增长。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 GIL 销量分别为 18/35/50km,对应业务收入分别 5.76/9.60/12.60 亿元。 盈利能力方面,预计 GIL 业务未来毛利率可维持在 50%-60%之间,其中单相/三相共箱产品 毛利率分别达到 50%+/60%+,部分情况下业主偏好整体交接,会采用 EPC 模式,公司同样能够提供设计、产品、施工等一整套服务,EPC 工程在大幅提高单个项目订单金额的同时, 也有望保持较高的毛利率。
4.智慧模块化变电站: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城市用电负荷攀升带来变电站建造和改造升级需求。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 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随着城镇化及新基建的快速推进,目前城市中于 上世纪 90 年代第一批城农网改造初期建设的大量 110kV、220kV 变电站已临近设计使用年 限,有大量改造升级的需求。同时,5G、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用电量巨 大,城市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城市变电系统在后续建设中均需要实现更大负荷、更高电压和 更大容量。
模块化变电站可有效解决传统变电站痛点。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传统变电站需要采 用挖地基、现场绑扎钢筋、立模浇筑等建设方式,建筑工作繁琐,人工消耗大,周期长,建 筑工作受天气影响较大,工期不固定且运维成本较高。而模块化变电站能够实现变电站设备 的箱式化,将变电站内各设备模块按功能进行整合,各模块进行厂内预制调试后在现场安装 仅通过一次、二次线缆连接即可完成变电站建设,具有施工周期短、现场作业少、占地面积 小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变电站的痛点。未来有望更多应用在农网建设(尤其是改造项 目)及城网终端站上,在对相对负荷较少、地势复杂,对设备绝缘要求较高的特殊环境及高 原地区中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公司 2020 年起积极布局智慧模块化变电站业务,完成从输电向输变电领域的拓展。公 司于 2020 年投资设立江苏安靠智能电站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智慧模块化变电站,以单体容 量大、单台价值高的智慧模块化变电站产品切入 IDC 建设、城市变配电网改造、新能源等用 户侧市场,相关产能亦可通过在生产环节的适当改造应用于较小容量的应用领域。公司业务 顺利推进,订单初具规模,2020 年以来签订的合同金额总计约 2.64 亿元。
技术为王,世界首创开变一体机。公司在模块化变电站领域拥有众多专利,技术先进性 位于行业乃至世界前列,核心产品“开变一体机”属于世界首创。作为电网最为关键的两个主 要设备,GIS 开关和变压器一直是不同的企业生产,执行两套标准,在应用时分开布置。公 司突破性地攻克了大电流连接、绝缘性能、冷却性能等难题,将 GIS 开关和变压器技术功能 融合一体化,形成 “ 开变一体机 ” ,不仅将典型设计全户外、户外、户内变电站 (35kV/110kV/220kV)占地面积缩小至 180 ㎡~ 4000 ㎡、降低 30%造价、简化布置步骤, 同时增强了变压器与高压开关的连接稳固性、提高了散热性,全绝缘、全封闭式的设计也显 著提高了安全性。随着未来充电桩、IDC、发电侧等终端变电站需求的小型化、便捷性特征 逐渐凸显,公司产品助力实现更小空间内的更大变电容量,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成本安全性双重优势,IDC+模块化变电站成大势所趋。2022 年 3 月 20 日,公司与上 海电气签订了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 220kV 变电站租赁项目,配套新建一座 220kV“开变一体化”总降变电站,主变容量为 4×90MVA,电压等级为 220/10kV。近年来, 数据中心配备变电站已然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加速发展,数字转型需求逐步增 加,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入快车道。2017 年以来全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维持 30%左右的复合 增速,其中大型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增长尤为迅猛,占比由 2017 年的 50%提升至 2022 年的 81%。数据中心的加速建设也带来了耗电量的激增,据生态环境部数据统计,仅 2021 年全 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就达 2166 亿度,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 2.6%,是北京全年用电量的 1.8 倍。
在此背景下,IDC+模块化变电站配套模式的优点开始凸显:除去相较于传统变电站的便 捷、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外,在成本方面,由于数据中心用电量巨大,跨越供电商代理购电的 中间环节可以节约一部分用电成本。安全性方面,供配电系统是云数据中心的心脏和大动脉, 数据中心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极高要求,自建变电站能够避免与区域内其他用户共用 电力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自身项目供电的稳定性和级别。此外,使用开变一体机 还可实现整站的全绝缘、免维护,增加供电可靠性。
5.投资分析
我们预期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 12.81/17.45/21.7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5.77/36.15/24.86%,净利润 2.51/3.99/5.2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0.14/59.32/32.23%。具 体几项业务来看: 电缆连接件:稳定业务基本盘。公司致力于高压及超高压电缆连接件的国产化应用,技 术及制造门槛较高,毛利率维持在 50%上下,我们预计该业务收入 2023-2025 年将稳定在 2..46-2.93 亿元之间。
GIL:技术先发,静待花开。GIL 在城市架空线入地、特高压、工业园区的场景下潜在 空间超 2000 亿,近年来受益于成本下降、接纳度提高、输电矛盾凸显等原因,市场需求逐 渐增长,公司有望凭借技术、成本、工程业绩等多方位优势实现确定性高增,我们预计该业 务收入 2025 年有望达 12.60 亿元。 智慧模块化变电站:布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前期投建产能有望 2023 年落地,我们预 计该业务收入 2025 年有望达 2.74 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