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造在大楼下,在上海不算稀奇。在火热建设中的两港市域铁路,临港开放区站偏偏不走寻常路,不仅让铁路和车站从大楼中央穿行而过,还把铁路上盖掀起来,挖空建筑中央,用玻璃天幕覆盖,使自然光线能穿透进入地下车站。
临港开放区站车站与周边地区整体融合设计效果示意图
堪称“赛博朋克”的设计方案,在市重大工程里不算常见,却让人窥见上海城市建设新风向:当一条条新建交通线全力破土、延伸脉络、串联成网,市民感受到的,除了越来越快的建设速度,还有越来越突出的设计美感。
(资料图片)
这些感官变化,追溯到源头,和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的规划资源审批和设计引导息息相关。今年,创新的、前瞻的规划思路,还在透过一个个工程实体,融入城市空间。
从“一站一景”到“站城相融”
在建地铁线路中,轨道交通23号线把“多样性”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条与黄浦江风光相伴而行的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格调不是千篇一律,而在“旭日金”主题色下再细分演绎。
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工作人员介绍,23号线一期设计包括22座车站和2座沿线主变电站。所有设计对象分成6个设计组,每组都有1座特色站。线路横跨徐汇滨江、吴泾转型区、紫竹高新区等不同岸线段,站点设计因而细分到组,更契合周边定位和导向,形成“一线一风格,一站一方案”。
一个出入口,一座冷却塔,一条消防通道,这些人们平时并不关注的“灰色空间”,通过设计巧思变得精致起来,做到“一站一景”,看似作用不大,但积少成多、由点及面,便能带来焕然一新的效果。“从投资角度来说,品质提升在工程总造价中占比很小,带来的社会效益却很大,生活在城市空间里的人们觉得赏心悦目。”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市政处处长杨毅解释说。
规划介入、设计引导,不仅仅是为了“好看”。两港市域铁路临港开放区站,幕后团队“掀开”铁路上盖有着深层考量,即打破传统,让极易割裂城市空间的铁路线和车站变为缝合城市空间的枢纽——四通八达的出入站口,随处可见的下沉式广场,它们连接车站、连接彼此、连接周边,成为一个个交汇点,使行人自由穿行其间。多座站点高架,还要在保障铁路运营之外,力争开放24小时联通道,方便市民通行,体现“站城融合”理念。
下盐路站提质设计效果示意图
据悉,上海市规划资源部门将聚焦重大工程实施,建立一个基础设施品质提升推进平台,并形成《上海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指南》,重塑空间形象。除轨道交通23号线等项目之外,目前还策划生成竹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连通管、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上海示范区线、黄浦区中央商务区排水泵站等多个示范性项目。
形成加快有效投资“工具箱”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工程固然可以极大促进经济要素流动,然而难度远高于普通房建工程。
轨道交通23号线全长28.6公里,国家重点交通工程新建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段长达51公里,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更是延绵68公里,这些线路在城市中延伸好比“探险闯关”,审批流程多、耗时长,投资难以快速落地。上海探索形成规划创新审批“工具箱”,助推一批项目前期工作进入“快车道”“超车道”。
记者从上海申铁获悉,新建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段工期紧张,崇明区三号竖井明挖段隧道施工难度极大,特别是沿线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报批时间漫长,按传统路径,需耗时超半年。上海市规划资源部门按照先行用地政策,将整个工程路段切分,符合条件的路段提前审批。新建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段实质性开工才得以较原先提前9个月。
上海规划资源部门还探索方案分层审批保障现场施工进度。机场联络线车站附属建筑地下部分的土建和机电安装工期长,市规划资源部门分析决定,先审批地下部分,保障施工进度,再审批地上建筑和景观部分,为后续项目摸索出一条兼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路径。
国家会展中心和虹桥枢纽间车行联系工程试点探索“土地共用”新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创新基础设施土地综合利用、复合利用方式。后续逐步扩展应用至新建路越江隧道匝道改建工程、G318公路等项目中。
探索解决一批政策性瓶颈
今年,上海启动191项市重大工程建设。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新开工项目均已明确前期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同步推进预备项目或计划外项目的研究筹备,包括南北通道、轨道交通19号线、上海示范区线东延伸等项目,尽早稳定建设方案,争取早开工、早建成。
“工具箱”持续补强。如,深化流程再造,推动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再提速。总结推广农转用征收分段办理、项目分期办理、供地分层办理、方案分步办理“四分法”审办制度,最大程度支持重大工程高效有序推进。继续疏通企业报件中的难点堵点,创新审办和管理方式、精简项目审批流程,继续推进项目试点。
“高品质”示范引领。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横跨多区,市规划资源部门联合各区统筹规划,视野从一条航道拓展到油墩河谷,带动市政设施提质增效和周边地区品质提升。
借鉴油墩河谷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和经验,突出重大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上海还将推动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段、蕴藻浜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周边地区功能和环境品质的同步研究、协同规划,发挥重大工程对地区综合发展、功能能级、空间景观、环境品质等综合带动效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