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橙子:国内激光加工控制系统行业翘楚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 2004 年,主营业务为激 光加工设备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与销售,并能够为不同激光加工场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 技术服务。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产品系列覆盖激光标刻、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清 洗等多个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航空航天、医疗、电子、脆性材料和汽车等领域。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体,与华工科技、飞全激光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外超 过上千家下游客户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关系。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及激光精密加工设备。其中, 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以运动控制软件为核心,与运动控制卡组合使用,是激光加工设备自动 化控制的核心数控系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为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集成化解决方案,向 客户配套提供经过联调联试后的配套硬件;激光精密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激光调阻及其他定 制激光加工设备。公司主要产品之一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是激光加工设备的“核心控制大脑”, 其既是激光加工设备能够工作运转的运动控制操控系统,也是决定设备加工精密水平、加 工速率、自动化水平等加工能力的关键控制中心。公司已具备以高精密振镜控制、伺服电 机控制等主流激光控制技术路线的激光控制系统产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司股权架构稳定。马会文、吕文杰、邱勇和程鹏四名联合创始人合计控制公司 61.94% 的股权,并已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中四名实控人 直接持股 50.23%,通过苏州可瑞资和苏州精诚至间接持股 11.71%。公司四名联合创始人 均来自高校相关学科,自 2004 年创办公司至今精耕激光加工领域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 术实力及行业经验。
公司业绩整体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22 年营收和净利润有所下滑。2014-2021 年, 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达到 31.7%和 36.9%,业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8 亿元,同比-2.4%;实现归母净利润 0.39 亿元,同比-26.0%。 公司营收小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和整体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产品测试验证因为客户 停工而不断延期,产品推广也受到一定影响。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022 年内公司加大技术研发以及市场开拓,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长所致。2023Q1,公 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8 亿元和 0.12 亿元,分别同比-5.4%、+13.6%,归母 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补助和利息收入的大幅增加。
公司产品长期保持高毛利,2022 年净利率短暂承压。2014-2022 年,公司产品整体 毛利率始终保持在 60%以上。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60.5%,同比+0.4pct,毛利率水 平略有回升;净利率为 19.7%,同比-6.3pcts。公司净利率的下降主要缘于研发费用和管 理费用的明显增加,分别+7.7pcts、+2.4pcts。随着未来公司募投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公 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净利率有望快速修复。公司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内地业务贡献主要收入。激光精密加工设备业务为公司第一 大业务,2018-2022 年期间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 70%以上;其次为激光系统集成硬件业务, 2021 年收入占比为 15.1%。分地区来看,2022 年公司产品在内地的销售收入为 1.5 亿元, 占比高达 75.1%;海外地区销售收入为 0.48 亿元,占比为 24.9%。
2.激光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稳定提升,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国产化持续推进
政策端:激光产业和软件产业政策协同,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激光先进制造产业发展。随着我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 发展,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凭借其加工效率、精度、加工质量及环保等优势,替代传统制造 工艺领域不断扩大,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和 竞争的领域。我国出台了众多政策性文件鼓励激光制造及相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为相关 业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市场端:中国稳居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首位,运动控制市场平稳增长。(1)激光设备行业 全球激光设备市场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中国市场跃居首位。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 情报中心发布的《2022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得益于激光设备突出的性能优势以及持续拓宽的应用领域,在 2014-2021 年间,全球激光器市场从 93.6 亿美元增长至 210.1 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达到 12.2%,长期保持稳定增长。2021 年,在复杂艰难的经济和 政治环境中,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仍实现了 16%的高增长。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 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下,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1 年销售收入达 821 亿元,占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的 61.4%。据 Laser Focus World 预测,2022 和 2023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147.5 亿和 169.5 亿美元。
激光设备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行业,精细微加工领域成为新的增长市场。大部分的激 光设备早期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动力能源等领域的大型材料的切割、焊接和 打标,主要是对传统加工存量市场的替代和优化升级;近年来激光技术正逐步向精细微加 工的增量市场拓展,充分满足通讯、显示面板、消费电子、集成电路、医疗医美、光伏新 能源等领域对精细微制造的工艺需求。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2021 年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20 年我国工业激光设备市场规模达 432.1 亿元,占国 内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的 62.5%;在工业激光设备中,激光切割应用占比最高,占比达 41%,激光标刻与激光焊接并列第二位,占比均为 13%。
(2)运动控制行业。全球运动控制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运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机械的核心,其功能是 根据控制程序,经计算机处理后,实时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运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 功率放大器与变换装置、电动机、负载,及相关的传感器等部件组成。控制器下达指令后, 驱动器将其转化为能够运行电机的电流,驱动电机旋转,带动工作机械运行,同时,电机 上的传感器会将电机的实时信息经过信号处理后反馈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进行实时调整, 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根据 GlobeNewswire 网站 2020 年 10 月 1 日公布的 《2020-2030 全球运动控制市场份额、趋势、分析和预测》报告,2019 年全球运动控制 系统市场总规模达到 187 亿美元,预计 2021 年至 2025 年全球运动控制市场规模将保持 5%的复合增长率,2025 年将超过 251 亿美元。
技术端: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专注于精密加工,高速高精度优势凸显
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是激光加工设备的核心数控大脑。激光加工设备是实现激光加工技 术的设备载体,其是由激光器、数控系统、光学部件、机械部件、电气控制几大部分集成 而成。其中,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是激光加工设备的核心数控大脑,通过融合计算机、激光 与光学、运动控制与自动化、视觉追踪等多领域先进技术,配套激光器、高精密振镜等部 件实现激光先进制造需求,属于激光先进制造相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业。
振镜控制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是两种主流的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激光加工控制系统的 技术路线主要按照激光的控制方式划分,包括振镜控制、伺服控制、以及振镜控制和伺服 控制相结合等。目前振镜控制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已经基本覆盖绝大多数激光加工应用领 域,振镜控制和伺服控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在近两年存在一定发展,但应用领域仍相对受 到局限。
激光振镜系统主要由振镜电机、激光反射镜片、控制驱动板组成,是直接控制激光光 束进行加工的核心部件。其 X、Y 方向的两个镜片相互垂直,通过驱动信号控制振镜电机 偏转使两个反射镜迅速偏转从而使激光聚焦光斑在 X、Y 平面上准确定位,最终完成激光 加工的需要。激光振镜的运动方式包括跳转运动和打标运动两种,在跳转运动的过程中, 轴移动到要加工的位置,激光呈关闭状态,不影响轨迹的加工,因此可以以很快的速度运 动;在打标运动过程中,激光呈开启状态,进行轨迹的加工,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加工要求 设置合适的运动速度。激光振镜中用到的振镜电机是一种特殊的摆动电机,其设计思路沿 袭电流表的设计方法,振镜电机只能进行偏转运动,偏转角与电流成正比。
振镜电机带动 可旋转的低惯性镜片进行激光束的定位,并采用位置传感器和负反馈回路设计,充分保证 激光振镜系统具备高水平的扫描速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激光伺服控制系统包括随动控制系统、板卡控制系统和总线控制系统等。在激光伺服 控制系统中,伺服电机与伺服驱动器作为执行机构,将运动控制指令精确地转换为机械运 动,驱动激光头实现 X、Y、Z 轴的运动。随动控制系统是根据电容反馈信号,实时控制切 割头与待切工件间高度的控制系统。板卡控制系统需要在另外配备电脑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具有灵活性高、应用性广、实用性强的特点。总线控制系统集成了板卡控制系统、随动控 制系统、工业电脑、显示器、操作面板等部件,具有稳定性高、实时性高、集成度高、扩 展性强、便于安装等特点。
振镜控制系统与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不同的激光路径控制方式。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与伺 服电机控制系统均以 CAD/CAM 软件为核心,并配套嵌入系统核心算法的硬件板卡,核心 均为对激光轨迹控制、电路控制、运动轴等逻辑控制。两种不同的控制系统的主要差异在 于激光作业输出的路径控制方式不同。其中,振镜控制主要通过振镜摆动来控制激光的出 光路径及加工速度,而伺服电机控制主要通过激光头的运动来控制激光的作业输出。
振镜控制系统适用于高精度、高速度、小幅面微加工,伺服控制系统适用于大功率、 大幅面切割加工。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与伺服控制系统运行机理不同,相关控制能力的体现 及核心性能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速度方面,振镜控制系统最高运动速度可达到 3600 米/分钟以上,而伺服控制系统的最高运动速度通常不超过 120 米/分钟。在精度方面,振 镜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在 0.5μm-10μm 之间,而伺服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略低,一般在 50μm 左右。
振镜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精密加工领域,伺服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切割领域。由于振 镜控制可以达到 0.5μm-10μm 之间的精度,而伺服电机控制一般只达到 50μm 左右的控 制效果,故精密加工一般采取振镜控制系统;而在金属板材、管材的切割领域,由于涉及 大幅面匀速加工,一般采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目前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伺服电机控制系 统已经覆盖绝大多数激光加工应用场景,并分别在各自适用性更强的领域持续发展。
竞争端: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国产化持续推进,高端应用领域潜力巨大
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主流厂商主要分布在德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目前公司激光加 工控制系统产品以为振镜控制系统为主,并研发推出了激光伺服控制系统。同行业公司德 国 Scaps GmbH、德国 Scanlab GmbH、中国台湾兴诚科技、八思量等企业以激光振镜控 制系统产品为主,柏楚电子、维宏股份等企业以激光伺服控制系统产品为主,大族激光以 激光加工设备产品为主,同时也提供部分激光控制系统产品。
公司是国内激光振镜控制系统行业领军企业,市占率超过 30%。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主 要适用于小幅面、精密加工领域,除激光焊接、清洗等需要大功率激光器外,主要适用的 激光器功率集中在 1.5KW 以内。在整体控制系统市场,经过近年来国内供应商的快速发 展,在中低端控制系统领域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在高端应用领域,目前主要由德国 Scaps、 德国 Scanlab 等国际厂商主导。基于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与激光器主要按照 1:1 比例配套激 光加工设备,故选取年度激光器出货数量测算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 心发布的《2021 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20 年 1.5KW 及以下功率的光纤激光器出 货量为 15.50 万台,按照报告中统计光纤激光器占各类激光器市场 65%的市场份额测算, 2020 年 1.5KW 及以下激光器的出货量为 23.85 万台,据此估算 2020 年低功率精密加工 控制系统的销售数量为 23.85 万套。2020 年,公司激光振镜加工控制系统国内销售量为 7.70 万套,据此测算公司市场占有率为 32.29%。
中低功率激光伺服控制系统已实现高度国产化,高功率市场国产化率仍待提升。激光 伺服控制系统主要适用于大幅面切割领域。根据激光器功率大小,激光伺服控制系统市场 可分为中低功率市场(功率不超过 2KW)和高功率市场(功率大于 2KW)。据中国科学院 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2021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20 年国内销售中低功 率激光切割系统、高功率激光切割系统分别约 4.20 万套、1.30 万套,合计 5.50 万套。根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0 年在国内中低功率市场中,柏楚电子、维宏股份的市场份额分 别约 60%、20%,剩余份额中约 10%为国外供应商占有,市场集中程度较高;而在高功 率市场中,2020 年国产化率仅 10%左右。通过长期深耕控制技术,公司近两年在发展高 精密振镜控制系统的同时推出激光伺服控制系统,激光伺服控制系统产品目前正处于市场 拓展重要阶段。
3.金橙子: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国内龙头,高端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业务布局:围绕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业务核心,延伸振镜及设备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激光加工控制系统的研发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加工控制系 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及激光精密加工设备。其中,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为公司业务核心, 由运动控制软件和运动控制卡组成;激光系统集成硬件系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集成化解 决方案,为客户配套激光加工控制系统而提供的、经联调联试后的激光器、振镜、场镜等 部件;公司激光精密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激光调阻及其他定制激光加工设备。激光精密加工 设备以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为核心,集合激光器、振镜、机体等其他部件共同组成,其中激 光加工控制系统是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控制大脑”。
(1)激光加工控制系统。自设立以来,公司始终围绕激光加工控制领域开展生产经营。公司设立初期主要从事 激光加工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产品技术主要应用于平面标刻类型的激光设备。 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演化及公司技术升级迭代,公司陆续开发出能够适用于标刻、切割、 雕刻、微加工等多种下游用途的产品,如 PCB 板切割的宙斯系统、3D 打印技术产品以及 带有视觉功能和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的柔性激光控制系统等。基于公司激光控制技术的发展, 公司已逐步布局高精密数字振镜等加工设备核心控制硬件及根据客户定制化要求开发高 精密加工设备。通过技术的持续开发及升级,公司不断拓宽产品线以及产品的适用领域, 有效满足行业发展及下游客户的需求。
公司的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分为两种类型:标准功能控制系统和中高端控制系统。(1) 标准功能控制系统定位为基础产品,其核心功能为静态标刻,主要应用于一般材料的表面 激光加工,适用于大多数常规的激光加工应用。(2)中高端控制系统则定位于中高端产品, 具备多种功能和高精密度特点,包括静态标刻、飞行标刻、拼接加工、多头标刻、3D 曲 面加工、异型工件加工、二次开发等功能。该系统能满足多样化、高精度、高速率、曲面 化和柔性化的激光标刻、精密切割、精密焊接等场景需求。例如,海格力斯控制系统具备 柔性化和智能化加工的功能,而部分产品则可应用于对光伏硅片进行划线和玻璃陶瓷等薄 脆材料进行高精密加工的场景。
公司的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第一,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涉及激光技 术、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关键技术,技术研发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丰富的研发 经验、充足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第二,激光加工控制系统通过激光加工设备应用于终端 场景,其研发创新、产业化应用需要较大的时间投入、资源投入和长期的经验、技术沉淀; 第三,随着近年来激光加工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其应用场景逐渐增加,应用环境也更加 复杂,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满足市场需求。
(2)激光系统集成硬件。公司已形成丰富的激光振镜产品矩阵。公司围绕激光振镜控制系统,进一步延伸业务 领域,自主研发并生产了多款激光系统集成硬件。公司激光系统集成硬件主要为高精密振 镜产品,已形成包括 INVINSCAN、G3 等系列振镜产品。按照是否具有三维加工能力,激 光振镜分为 2D 振镜和 3D 振镜两种类型,其中,INVINSCAN、G3-3D 属于 3D 产品,G3 Pro、G3 Plus 等产品为 2D 振镜。
在核心性能指标上,公司振镜产品与国际厂商同类型产品的差距逐渐缩小。目前公司 高精密振镜产品以 2D 产品型号居多,2021 年公司 2D 振镜产品销售量占比为 77.9%。经 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公司 2D 振镜产品逐步发展成熟,核心性能指标与德国 Scanlab 同类 型产品相近,具备与国际厂商竞争的水平和实力。同时,公司积极开发 3D 振镜产品,2021 年 INVINSCAN 振镜销售占比达到 8.7%,该产品技术性能能够达到或超过当前国外企业 优质产品的水平。
(3)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精密激光调阻机的产业化有利于多个上游产业的发展。激光调阻属于激光加工中精细 程度要求较高的细分激光应用领域,其技术原理系利用一束极细的激光束打在厚、薄膜电 阻上,通过对电阻体气化蒸发实现厚、薄膜电路的切割。激光调阻机是利用激光工艺对薄 膜或厚膜电阻进行雕刻实现精密调节的关键设备,不同于低端的激光加工设备,其对于结 构件、传动机构的精密和轻巧程度要求高,并对光学零件和控制精度的要求苛刻。精密激光调阻机的产业化,有利于打破外商的垄断,降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成本,可积极带动激 光器及光学部件、精密机械加工、精密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数控软件等上游产业的快 速发展。
公司激光调阻产品包括三类:薄膜激光调阻机、厚膜激光调阻机和位移传感器设备。 公司自主研发了 TS2410D 贴片电阻、TS4410F 位移传感器/电位器、TS4410D-L1000 型 直线位移传感器、TS4410F-C50、TS3335D、TS4210D 等多款调阻设备型号,主要应用 于高精度电阻修刻。公司激光调阻设备配套多家国内外知名客户,包括航天研究所等尖端 应用单位,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企业水平。2018-2020 年,公司激光调阻产品累计形成 销售收入达 1539.3 亿元。
公司激光调阻设备性能行业领先,产品主要配套高端应用。行业内从事激光调阻设备 的厂商主要还包括杰普特、美国 ESI、日本欧姆龙、中国台湾雷科等。激光调阻设备针对 具体应用在激光器配置、工艺等方面存在定制化差异,但主要加工环节均系对电阻的精细 修刻,设备生产均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目前公司激光调阻产品与杰普特同类型产品在关键技术指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具备与国际厂商进行竞争的实力,产品配套航天研究所等多 家行业高端应用单位。
竞争优势:公司核心技术高度自研,高端应用领域布局逐步展开
公司已形成稳定的技术架构,核心技术高度自研。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 激光加工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经过在激光标刻、焊接、切割等多个应用领域的深入积累, 目前已自主研发形成了覆盖多种激光加工控制的全方位底层技术。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 的软件架构搭建、程序及算法代码编写、功能工艺等方面,除运行日志等个别常规功能非 自主开发外,其它均系自主研发完成。
公司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具有国内领先的应用控制指标水平。激光振镜控制系统是激光 加工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激光加工设备的加工品质及效率决定于控制系统的控制能 力。基于在基础性能方面较为突出的技术水平及行业地位,公司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在激光 加工中的应用控制指标方面存在显著的竞争能力。在激光标刻、激光精密切割、激光精密 焊接及其他微加工领域,公司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处于显著领先地位, 并在多项应用场景的应用性能指标与国外竞争对手相近,具有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
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高端应用领域。从高精、高速及工艺复杂等特征来看, 激光振镜加工的高端应用具有多维性特征。在高精度加工领域,如晶圆切割、半导体阻值 修刻等领域,需要纳米级加工精度,对控制系统精细化加工能力要求较高;在高速加工领 域,如光伏划线、高速标识码加工等领域,分别要求达到 50m/s、1,500 个/min 的高速加 工能力;在复杂工艺加工领域,如远程焊接领域、玻璃薄膜精细去除等涉及联动方案设计 或者加工产线融合等,工艺复杂度较高、难度较大。
公司在高端应用领域的布局逐步延伸。目前公司的激光振镜控制技术已拓展至多个高 端应用领域,包括光伏划片、玻璃薄膜精细去除、PCB 加工领域、半导体阻值修刻、增材 制造、汽车安全气囊材料切割、高速标识码加工等。以光伏划片领域为例,公司已在光伏 电池片串焊、划片等场景实现产品应用,客户包括宁夏小牛、帝尔激光等。同时,公司正 在积极开拓晶圆切割、远程焊接、航空航天工业激光熔覆等领域。以远程焊接领域为例, 公司已初步具备机器人与振镜标定技术、联动轨迹规划技术和联动控制技术等。
股权激励:积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凝聚核心团队共谋长远发展
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2023 年 2 月,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拟向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 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13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27%, 其中首次授予120万股,首次授予部分占授予权益总额的 92.31%。通过股权激励计划, 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推动公司 的长远发展。
盈利预测
1、 收入端。激光加工控制系统:该业务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分为标准产品和中高端产品; 2018-2022 年业务占比均在 70%以上,2022 年受疫情影响,该板块业务收入基本与 2021 年持平。未来三年,公司一方面预计将持续提高标准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将大力开 拓中高端市场;同时考虑到公司正在拓展伺服控制系统,有望打开新的增量空间,预计 2023/24/25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约为 45%/30%/25%。 激光系统集成硬件:该业务是公司第二大业务,主要包括高精密振镜、以及场镜、激 光器等产品,2022 年业务占比为 15%。公司具备较为完善的振镜产品矩阵,并且正在研 发高精密数字振镜产品;并且公司高精密振镜产品和振镜控制系统能够搭配销售,同时考 虑 到 目 前 该 业 务 收 入 规 模 基 数 较 低 , 预 计 2023/24/25 年 该 业 务 营 收 增 速 约 为 50%/30%/25%。
激光精密加工设备:该业务主要为销售激光调阻设备,产品配套航天研究所等高端应 用单位,在 2022 年疫情期间该业务仍取得了 36%的收入增长。随着高端应用领域对激光 调组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该业务有望延续增长态势,预计 2023/24/25 年该业务营收增 速约为 30%/25%/20%。 其他业务:该业务主要包括零星材料销售、设备维修及技术服务等,将随着公司主体 业务收入规模的扩大同步增长,预计 2023/24/25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约为 35%/35%/35%。
2、 成本端。激光加工控制系统:该业务的产品形式为控制系统软件和驱动卡硬件,产品成本相对 较低,并且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毛利率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 2023/24/25 年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 71%/71%/71%。 激光系统集成硬件:该业务的产品包含振镜、场景、激光器等,其中振镜为公司自主 研发的产品,且公司正在持续开发高精密数字振镜产品,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预计 2023/24/25 年该业务毛利率约为 21%/22%/23% 激光精密加工设备:该业务的产品主要为激光调阻设备,产品毛利率相对稳定,预计 2023/24/25 年该业务毛利率约为 45%/45%/45%。 其他业务:该业务主要包括零星材料销售、设备维修及技术服务等,产品毛利率相对 稳定,预计 2023/24/25 年该业务毛利率约为 65%/65%/65%。
3、 费用端。2022 年公司各项费用较 2021 年大幅提升,未来随着公司在研项目的逐渐完成,以及 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公司费用水平将逐步改善,预计 2023/24/25 年销售费用率约为 9%/8.8%/8.6%,管理费用率约为 11%/10.5%/10%,研发费用率约为 20%/19%/18%。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