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前生物研究报告 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_天天动态

2023-05-22 17:52:16

来源:国海证券

核心观点:

科前生物是国内猪用非强制免疫疫苗市场龙头。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门类齐全,涵盖猪用疫苗、禽用疫苗、宠物疫苗、 检测试剂、微生态制剂等多个门类。 2022年,公司兽用生物制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74亿元,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97.3%。2020年和2021年,公司在国内非国家强制免疫 猪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收入排名第一。2016年-2021年,猪伪狂犬疫苗市场份额连续六年排名第一,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和猪胃肠炎、腹泻二联疫苗市场份额均连续三年国内 排名第一。2022年,根据国家兽药基础数据库公布的数据,公司在猪伪狂犬疫苗市场占有率达到23%,稳居市场首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扩容在即,动保行业成长空间打开。1)受益于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集中化程度提升,头均生猪医疗防疫费用有望提高。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快 速提升。2017-2020年,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比从46.9%迅速提高至57.1%。2020年,规模猪场头均医药防疫费用比散养生猪高7.78元/头。我们认为在生猪养殖规模化、集 中化程度加速的背景下,动保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2)政府采购退出,释放行业成长空间。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的要求, 在2025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政府采购退出之后,这块原有的市场需求将由市场化销售承接。与政府采购的疫苗相比,疫苗企业通过市场招标销 售给中大型养殖场的疫苗品质和价格均优于政府招标采购的同类疫苗。

3)非洲猪瘟疫苗和宠物疫苗上市将大大拓宽市场空间。国内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从立项开始已经经过了 四年时间,在这期间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目前来看,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商业化前景更加乐观。中性情况下, 未来非洲猪瘟疫苗的潜在市场空间为114.2亿元,一旦上市,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空间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67.1%。关键宠物疫苗有望实现进口替代。近年来国内宠物行业 的持续快速发展给宠物药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国内宠物药品研发起步较晚,同类产品技术水平较低,不少关键药品和疫苗都需要依赖进口。在行业政策的鼓励下, 国内动保企业纷纷加大了宠物药品和疫苗的研发力度,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以“猫三联”疫苗为例,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的 “猫三联”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上市之后将 实现国产疫苗从“0”到“1”的突破。

核心产品矩阵不断丰富,积极寻求新增长点。公司在猪伪狂犬疫苗的市场占率常年保持第一。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司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工艺升级,以筑牢产品优势地位。 公司在研产品包括猪伪狂犬基因工程疫苗,猪伪狂犬病、猪瘟二联活疫苗等,相较于现有产品技术优势明显。2014年,猪德尔塔冠状病毒传入国内之后,病毒性猪腹泻病的 防疫形势日趋严峻。目前国内尚无可用疫苗。公司猪δ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复核试验,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猪δ冠状病毒疫苗产品。PCV2d已取代PCV2b成为主要流 行基因型,但目前上市的猪圆环病疫苗主要是针对后者。公司猪圆环病毒2d型重组杆状病毒灭活疫苗已经进入初审阶段,上市之后将弥补公司短板,缩小和同行的差距。此外 公司积极打造新的增长点,随着新建产能投产和新产品上市,禽用疫苗和微生态制剂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宠物诊疗生态圈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司在2022年半年报中首次公开指出,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和载体疫苗等产品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我们认为公司非 洲猪瘟疫苗研发项目进展顺利,正不断向着商业化的目标迈进。此外,公司在研产品,猫三联(猫瘟病毒、猫杯状病毒、猫疱疹病毒)灭活疫苗已经申报了临床试验。根据公 司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8月全资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武汉科宠宠物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布局宠物诊疗领域,意图打造宠物诊疗生态圈。

一、科前生物:猪用非强制免疫疫苗行业龙头

1.1公司是猪用非强制免疫疫苗行业龙头

公司是猪用非强制免疫疫苗行业龙头。科前生物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门类齐全,涵盖猪用疫苗、禽用疫苗、宠物疫苗、 检测试剂、微生态制剂等多个门类。核心产品包括猪伪狂犬病疫苗、猪腹泻疫苗、猪圆环疫苗等。未来公司将以猪用疫苗为核心,同时加大禽用疫苗和宠物疫苗的研发力 度,进一步扩充产品品类。

1.2公司创始人与高管团队多出自华中农业大学

公司创始人团队均来自于华中农业大学。截至2023年一季度,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华中农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16.73%的股份。陈焕春院士持有公司15.20%,其余6 名创始股东合计持有公司41.26%的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家陈焕春院士为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任教时间超过20年,是国内兽用生物制品领域的权威专家。公司与华 中农业大学在新产品、新技术产学研转换上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1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合计169人,占员工总数的26.12%,包括高管、核心技术人员、核心骨干人员等。此次激励计划覆盖面广,有利于调动团队 积极性,绑定公司核心人员利益,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1.3公司盈利能力行业领先

2017-2022年,公司 营业收入GAGR达到 9.61%,表现出良好 的成长性。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0亿元,同比增长 37.92%。 2017-2022年,公司 归母净利润GAGR达 到5.04%,表现出一 定的周期性。 2023Q1,公司实现 归母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增长49.33%。 2017-2022年,公司 平均毛利率达到 80.70%,高于同类 企业。2023Q1公司 销售净利率回升至 77.34%。从净利率 水平来看,2017- 2022年,公司平均净 利率达到49.50%。 2023Q1公司销售净 利率回升至48.45%。

二、扩容在即,宠物药品行业成长空间打开

2.1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推动行业扩容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户为主。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17 年,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户)出栏占为53.1%。到2020年,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出栏占比下降至42.9%,较非洲猪瘟前下降了10.2个百 分点。2017-2020年仅仅四年时间,我国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占比从46.9%迅速提升至57.1%。 规模养殖企业防疫支出远高于散养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规模猪场头均医药防疫费用为28.37元/头,散养生猪头均医疗防疫费用为20.59元/头, 前者比后者高出7.78元/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集中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生猪平均医疗防疫费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政府采购逐步退出,市场化销售背景下行业规模有望增长

政府采购将逐步退出市场。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的要求,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从2016 年开始,强制免疫生物制品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到2021年已经从61%下降到了35%。按免疫对象来看。2021年,猪用非强制免疫疫苗销售额占比达到70.95%, 禽用非强制免疫疫苗销售额占比达到66.15%。随着“先打后补增政策”的推广,未来强制免疫疫苗市场占比还将持萎缩。

2.3非洲猪疫苗上市后短期内有望打开行业成长空间

非洲猪瘟是一种大分子急性高致死率的动物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多器官出血性传染病,是我国一类动物 疫病,同时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病。ASFV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双联DNA病毒,编码约68种结构蛋白和100多种非结构蛋白。其高致病性毒株 致死率接近100%。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2019年1月,中国立项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工作,到目前一共有5条研发路径,分别为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活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前三 种疫苗研发进度较为靠前,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商业化可能性更高。

2.4宠物药品有望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宠物用药品属于兽药的一部分,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宠物疾病或者有目的调节宠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近年来国外兽药产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Health for Animals的数据显示,2010-2021年,国外兽药产业销售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230亿美元增长至383 亿美元。其中,宠物用药市场规模约201.84亿美元,占总体市场规模的52.70%。

三、合作与自主研发深度融合,打造一流研发平台

3.1合作研发与自主研发双轮驱动

疫苗生产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研发模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享研发成果。在合作研发模式中,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承 担前期的基础性研究;企业则主要承担中后期的产业化应用研究、生产工艺改进和临床试验等。合作研发模式可以加快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提高成果产业化的速 度和效率。

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国内畜牧兽医领域的顶尖学术机构,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实 验室-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2022年,新增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等重大生猪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与军 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联合共建,聚焦非洲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生猪重大疾病的防控技术与产品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此外,华中农业大学还拥有动物生物 安全三级实验室,可以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公司董事长陈焕春院士在华中农大担任教职。因此公司将华中农大列为合作研发模式的首选合作对象,建立 了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公司经过多年的创新,建立了多项核心技术平台,包括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平台,基因编辑技术平台、高效表达技术平台、病毒悬浮培养技术平台、 高效纯化 技术平台、多联多价疫苗研究技术平台等,为生产高技术含量动物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3月,公司拟向陈焕春等6名实际控制人发行股份募集资金2亿元,用于建设高级别动物疫苗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高级别动物生物安 全实验室为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研究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及量产必要条件。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公司将具备研究和开发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疫苗、诊断试剂、生物 治疗制剂等产品和防控技术的资质,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产品矩阵不断丰富,积极打造新增长点

4.1猪伪狂犬病疫苗优势明显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障碍、神经系统紊乱、繁殖障碍为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以感染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其中,猪作 为PRV天然的贮存宿主,各个年龄段均易感,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主群感染后临床症状差异显著,防控难度大。国内生猪养殖场(户)主要通过接种疫苗防治猪伪狂犬病。

4.2猪腹泻疫苗研发紧跟国内流行趋势

猪腹泻疾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吐食、食欲不振,严重的会出现脱水症状。症状常发生在春、冬两季,发病阶段不统一,以仔猪为常发群体。引起猪腹泻的 因素有很多,总体可以归为两类: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传染性腹泻又可以分为两类: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非传染性腹泻主要表现在:仔猪断奶适应、圈舍环境变化和饲养 不当。腹泻一旦发生,猪的抵抗力减弱,直接影响生猪肠道菌群平衡和营养吸收,甚至造成死亡。

4.3PCV2d成为优势毒株,公司圆环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CV)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我国于1998年首次报导该病,此后该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 损失。仔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出现断奶仔猪衰竭综合征,临床特点为病猪体重增重降低、消瘦、呼吸困难、腹泻和黄疸。目前猪圆环病毒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防控 该病主要以生物防控和疫苗接种为主。 PCV2d取代PCV2b成为主要流行基因型。目前我国传播的主要基因型为PCV2a,PCV2b和PCV2d。我国2010-2015与2016-2020年间不同PCV2基因型对比, 现阶段PCV2b与PCV2d已成为各地区的主要基因型,而2016-2020年间在除华北以外的地区,PCV2d已经取代PCV2b成为主导基因型。

4.4公司战略布局微生态制剂和禽苗业务

禁抗、限抗的背景下,战略布局微生态制剂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科缘生物主营业务为饲料添加的生产和销售,产品聚焦畜类养殖、禽类养殖、水产养殖、环境消毒 剂四大门类。公司现已申请专利16项、获批发明专利4项,获得各种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40多个。自2020年 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不再核发“兽药添字”批准文号。科缘生物生产的饲料添加剂为微生态 制剂具有“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是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2016-2021年,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产量从11.40万吨增长至25.78万吨,GAGR达 到17.73%,其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比例也从2016年的1.17%提升至2021年的1.74%,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4.5公司积极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及宠物诊疗生态圈的建立

公司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公司主持的“非洲猪瘟活载体组合疫苗效果评价和产业化工艺研究”项目是由科技部资助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根据公司2022 年半年报,公司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和载体疫苗等产品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11月,公司发布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实施内容变更的公告》,拟将原“科研创新 项目”的28项科研项目调整至现有的36项科研项目,新增项目中包括 “非洲猪瘟活载体组合疫苗效果评价和产业化工艺研究”和“非洲猪瘟检测试剂及疫苗研究”。 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我们认为公司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项目进展顺利,正不断向着商业化的目标迈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