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华医疗研究报告 医疗器械板块九大产品线夯实基本盘

2023-06-06 09:39:20

来源:国金证券

新华医疗:栉风沐雨求发展,老牌国企深化改革焕发新生机

股权结构优化,国企改革再出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医疗成立于 1943 年,2002 年 9 月于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围绕“业务结构性调整、 健全激励管控机制、布局远期发展”三大方向深化改革,形成了聚焦“医疗器械、制药装 备”制造主业,外延拓展“医疗商贸、医疗服务”的“2+2”发展格局。2020 年公司控股 股东淄矿集团将公司 1.17 亿股份(占总股本 28.8%)无偿划转至颐养集团后,颐养集团 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资委控股,股权结构清晰稳定。

子公司创设紧密围绕发展战略,侧重医疗器械领域。截至 2023 年 5 月,公司名下控股子 公司共 33 家,覆盖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服务、医疗商贸和投资管理等领域,其中 医疗器械领域控股子公司占比近半,体现公司对医疗器械板块业务的重视。 公司发展经历四阶段,从并购扩张到聚焦主业,经营指标逐渐向好: 稳步增长期(2002-2010),立足于公司在消毒灭菌、放射治疗、医用环保领域的技术基础, 加强核心产品研发,提高市占率,营收规模逐渐扩大。 并购扩张期(2011-2016),提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创新战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的 品牌战略、以内涵式发展和收购兼并并举的扩张战略”,期间收购了淄博众生医药、长春 博讯、威士达、成都英德等标的,进一步拓展了体外诊断、生物制药装备等产线,营收规 模超百亿元;2015-1016 年,受制药装备行业需求环境变化及专科医院建设投入较大影响, 成都英德等公司持续亏损,公司利润大幅下滑。 改革转型期(2017-2020),调整管理方针为“整合、升级、提效”,对已投项目以加强管 控和创收增效为主,清理低效资产,加强对下属公司的整合,实现对公司资源的有效协同, 成本控制、盈利能力逐渐改善。 上升发展期(2021-至今),提出“调结构、强主业、提效益、防风险”的工作指导方针, 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等板块的制造类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毛 利水平,经营指标明显好转。

公司 2017 年起精进业务结构,聚焦制造主业。随着产业环境变化,公司从 2017 年下半 年开始对资产进行调整,对关联度高的资产予以整合提效,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医疗器 械和制药装备板块。

股权激励指标有诚意,体现公司业绩增长信心

母公司第一阶段激励指标超额完成。为激发经营层活力,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 于 2021 年 11 月发布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以 11.26 元/股的价格向公司 345 名核心人员 (含公司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授予 554.68 万股限制性流通股票,并于 2022 年 1 月首次授予。该股权激励计划分 2022-2024 年 3 个年度进行绩效考核,限售解 除指标为:公司基本每股收益 2022-2024 年分别不低于 0.96/1.10/1.22 元;以 2020 年为 基础,2022-2024 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85%/110%/130%,且不低于行 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 75 分位水平。

2022 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 5.05 亿元,超出股权激励指标 40%,股权激励的推行将员工 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绑定,彰显了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我们看好股权激励政策充 分激发管理层和员工主观能动性,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子公司股权激励将启动,健全业绩考核体系。据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新华手术器械拟实 施股权激励计划,将通过设立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激励对象认缴合伙企业出资份额, 合伙企业持有新华手术器械股权的形式完成。激励对象包括新华手术器械的董事、中高级 经营管理人员以及重要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共 105 人,业绩考核指标将基于 PBC“1+2+3” 绩效考核体系,分三期对激励对象进行考核评级。此外,公司在母公司和上海泰美、成都 康福肾脏病医院、东营华健医院等部分子公司层面,按照市场化机制进行改革,实施差异 化薪酬,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薪酬考核与分配趋于合理,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看好国企改革相关举措对公司业绩的刺激作用。

定增项目落地,护航远期发展

新增募投项目聚焦医疗器械+制药装备板块,预期收益率可观。2023 年 2 月 23 日,公司 以 23.38 元/股的价格以非公开形式发行 5490 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 12.8 亿元。公司第 一大国资股东山东颐养认购 1796.4 万股(占比发行股份比例 32.72%)。募集资金将投入 医疗器械、制药装备板块的六大项目,着力促进高端精密微创手术系列(手术器械、微创 腔镜手术器械)、放射治疗及影像系列(CT、DR、加速管)、小容量制剂制药装备系列(智 能 BFS、智能预灌封等)、感染控制系列(灭菌器、清洗机)的产能提升,拓张公司的业务 版图。各项目预期产品的最终毛利率与公司目前同类产品持平,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含 建设期)约 5-7 年,综合内部收益率均超 10%,其中放疗及影像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达 24.47%,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研发倍增计划实施,助力核心产品力提升。2022 年,公司提出研发倍增计划,建成并启用 感控耗材实验中心、智慧感控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中心,以加快科技创新,布局新技术、 新产品。22 年公司研发费用共 4.01 亿元,同比增长 35.58%,研发费用处于行业中等水 平,增速快。公司目前在研项目共 10 项,涉及 85cm 64 排大孔径螺旋 CT、智能化内镜中 心、智能化消毒供应中心等智能化医疗支持设备和高端放射治疗产品,有望成为染控制自 动化升级和高能放疗市场的潜在增量。截至 2022 年底,公司获专利授权累计 3256 项,其 中发明专利 216 项,实用新型专利 2497 项,登记软件著作权 184 项,公司研发工作人员 1060 名,同比增长 12.8%。

多板块协同布局,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聚焦“2+2”业务结构,品类全面,业绩增长势能高

医疗器械板块九大产品线夯实基本盘。公司通过多年扩张布局,在医疗器械板块形成了感 染控制、放射治疗及影像、手术器械及骨科、手术室工程及设备、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 口腔设备及耗材、实验室设备及仪器、医用环保及供氧工程、血液净化共九大产品线,是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综合实力最强,产品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市场认知度较高。除基 础品类外,公司在高端品类积极布局,感控产线推出智慧化系统解决方案、内镜中心系统 解决方案;放疗及影像产线推出 85 cm 大孔径螺旋 CT、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手术 器械产线推出微创器械、介入器械等,有望进一步拔高业绩增长势能。

制药装备板块覆盖中药、生物制药、血液制品等优势领域。制药装备板块公司共有五大产 品线,制药装备事业部为单抗生产、中药提取等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子公司成都英德 主营生物制药和血液制品装备,上海远跃主营中药制药装备,苏州浙远主营制药装备数字 化工程。从品类上看,公司具备提供单抗/基因工程药物、固体制剂、血制品、人用疫苗、 兽用疫苗、中药、化药等多品类制药装备的生产能力。

经营拐点已现,毛利率进入上升通道

公司营收规模近百亿,近两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达 60%。2018 年前,公司通过外延扩张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营收规模稳步提升,2018 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 102.84 亿元,2011- 2018 年间营业收入 CAGR 为 25.42%。2017 年起,公司开始对业务进行结构化调整,处置 威士达、长广华医等子公司,营收规模缩减。2021 年 6 月,子公司上海泰美终止强生(上 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代理业务,2022 年营收规模小幅下滑,23Q1 营业收入达 24.39 亿元。2015-2019 年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幅降低,系医疗服务板块前期投入大,大 部分医院未产生收入+制药装备板块市场环境恶化,子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2020 年后, 公司聚焦主业,推进国企改革,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利润端拐点已现,2020-2022 年间扣 非归母净利润 CAGR 高达 60.93%,23Q1 扣非归母净利润达 1.84 亿元,同比增长 24.32%。

持续聚焦主业,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占比超 50%。公司医疗器械制造产品收入占比从 2018 年为 21.91%,提升至 2022 年 41.13%。制药装备产品从 2018 年占比 8.59%提升至 2020 年 占比 16.34%,两大制造业板块在公司总业务中占比近 60%。从地区来看,公司营业收入以 中国大陆为主,2022 年国外收入达 1.55 亿元,占营业收入 1.7%,同比增长 121.6%。

毛利率稳步攀升,改善空间大。随着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向好,2022 年达 26.44%,其中,医疗器械制造板块毛利率最高,达 40.06%,其次为制药装备板块, 达 27.90%,2019-2020 年间制药装备板块毛利率提升超 10%,成本控制效益明显。国外业 务毛利率增长迅速,2022 年达 43.08%,显著高于国内业务毛利率 26.03%。从费用端看, 销售费用率随业务规模的扩大稳步提升,2022 年销售费用率为 9.56%。由于研发倍增计划 的促进,公司研发费用率近两年迅速提升。2022 年,公司 GXP 系列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毛利率大幅提升,随着公司后续在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板块的持续投入,将不断推出高附 加值的新品类,我们看好公司产品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感染控制、制药装备国际业务取得亮眼突破

2022 年起,公司对海外市场重视程度提高,加大了医疗器械,特别是感染控制类优势产品 的海外推广,公司产品在海外注册取得突破性成果:MOST-T 蒸汽灭菌器、糖化血红蛋白 标准化计划、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含洗脱液和溶血剂)、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灭菌工 作站等获得美国、欧盟多项多级认证,为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提供了质量保证;子公司成都 英德与孟加拉国、白罗斯共和国等签订血制品工艺技术服务合同,为国内血制品领域的首 次对外技术输出;公司高端感控产品获得达芬奇手术系统生产公司(美国直观医疗)授权, 为中国首张相关认证。此外,为加快营销平台建设,继 2017 年成立印度尼西亚公司后, 公司于 2022 年筹建了越南和埃及 2 个海外办事处,助力海外市场拓展和服务能力的提 升。产品和渠道齐发力,我们看好公司海外业务的长期发展。

感染控制基本盘稳固,制药、放疗设备持续技术领先

位居行业龙头,品质+服务双重保障

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的 2021 年医院端灭菌设备中标品牌市场占有率结果显示, 公司市场占有率达 18.9%;2021 年供应室及手术消毒类设备品牌保有率结果显示,公司市 场占有率达 58.8%,均为行业首位。据公司年报披露,2020-2022 年间公司清洗灭菌设备 及耗材销售量分别为 8,937,552、11,345,012、14,994,436 件(按标准成本折算),同比 增长 26.94%、32.17%。据测算,2022 年公司感控产线营业收入近 20 亿元,占医疗器械主 业收入近 50%,公司在灭菌设备、耗材和系统化解决方案领域的优势地位夯实了收入基本 盘。

服务团队完善,用户粘性好。公司高度重视营销、服务团队的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了 全周期营销模式,全面推行 CRM 营销管理系统,具备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 24 小时 服务和售前售中售后闭环管理能力。公司感控产品事业部在全国各地地级市设有 280 余个 售后服务网点,构建了 5 级服务体系。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2021 年公司在医 院端感染控制类设备售后满意度评分中获 4.62 分(5 分满分),居于行业第二位,医院意 向复购率达 95.9%,用户满意度和粘性均较高。 内镜消毒、整体化解决方案等高端产品持续推广。公司除提供灭菌设备、耗材等二十四大 系列产品外,还提供感控智慧化、系统化解决方案、内镜中心系统解决方案等。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已签订 4 家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整体项目。2022 年 12 月,公司全自动软式内 镜清洗消毒器签订合同超 400 台,单个合同最大达到 54 台,单月签订合同设备数量和单 个合同设备数量均创造单月新纪录。

制药装备反弹显著,盈利增长未来可期

制药装备行业增长稳健,设备需求平稳释放。制药装备为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与终端 患者的药物需求直接相关。据灼识咨询统计,2020 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 538 亿 元,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达 875 亿元,2021-2025 年间 CAGR 为 9.89%。我国 1999 年开始 在制药行业实行 GMP 强制认证,促进制药装备行业需求周期性增加。2016 年后,受新版 GMP 认证结束、医药制造行业整体收入下滑影响,制药装备行业需求缩减。2018 年后,医 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制药装备恢复至更新周期(5-10 年),行业需求稳步释 放,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21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 药专用设备制造营业收入达 286.82 亿元,同比增长 39.9%。 国内制药装备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东富龙、楚天科技等为国产企业龙头。2022 年,东 富龙、楚天科技、迦南科技等友商营业收入分别达 54.7 亿元、64.5 亿元和 11.0 亿元, 同比增长 30.5%,22.5%和 4.1%。公司制药装备板块 2022 年收入规模达 15.2 亿元,同比 增长 21.5%,增速逐渐提高。

制药装备行业大环境转暖,政策持续利好。2019 年 12 月起实施的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 法》取消了 GMP 认证,改为强化对药品生产过程和药品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制药装备 行业需求平稳释放。目前,国内制药装备市场仍以进口厂商为主,为支持本土企业发展, 大量政策出台支持制药装备产业发展,尤其针对高端制药、中药、生物制药装备匹配支持 政策,推进制药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新华子公司成都英德和上海远跃重点布局生物制 药和中药制药领域,有望在利好政策推动下持续发展。

成本控制效益明显,子公司大幅减亏。公司主要非全资子公司含成都英德(制药装备)、 上海远跃(制药装备)、淄博众生(医疗商贸)、长春博讯(体外诊断)。2015-2019 年,受 新版 GMP 认证结束、厂房搬迁、市场竞争激烈、制药企业药物一致性评价和限制使用抗 生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子公司成都英德、上海远跃出现大幅亏损。2020 年,成都英德实 施项目成本三级管控,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三节点加强成本控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加强 材料计划管控,在库时间小于 7 天的材料占比达 70%,提高了毛利率水平,大幅减亏。 成都英德、上海远跃分别于 2020 年和 2021 年减亏 90%和 69%,成都英德 22 年实现净利润 约 1700 万元,同比增长 112%。

销量稳步提升,毛利率上升空间大。2018 年公司制药装备产品销量为 1531 台/套,2022 年达 2181 台/套,产品销量稳步提升。从产品盈利能力看,东富龙制药装备产品毛利率最 高,2022 年达 39.05%。2018 年来,公司制药装备板块毛利率迅速提升,2022 年提升至 27.90%,与同行业友商对比仍有一定差距。随着后续公司制药装备产品规模的扩大和高端 制药装备的推出,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品类差异化+系统智能化,竞争优势凸显。公司制药装备业务以注射剂整体解决方案、中 药提取整体解决方案、血制品整体解决方案、固体制剂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其中,注射剂 整体解决方案以 BFS 以及非 PVC 膜软袋生产线为主,配套相关配液、灭菌、物流系统,市 占率达 70%;中药提取整体解决方案依托上海远跃和苏州浙远,产品涵盖中药提取、单双 效、闭环浓缩、醇沉及真空履带干燥等,市场占有率达 30%;固体制剂整体解决方案可提 供定制化实验型、生产型、密闭型生产装备,市占率较高;血制品整体解决方案依托成都 英德,可以完成从项目涉及、工艺装配、施工安装到调试、验证的血液制品 EPC 服务,已 服务为全国 90%以上血液制品公司。从品类上看,不同于东富龙、楚天科技的全品类发展 策略,公司主要在血制品、中药等领域差异化布局,已形成竞争优势和一定规模。此外, 公司紧跟行业发展,布局智能化制药装备研发项目,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在研制药装备 相关项目有旋转式 BFS 产品开发、智能化预灌封产品开发、全自动条状袋包装产品开发、 PP 材料连续式 BFS 产品开发、注射剂包装密封性检测产品系列开发,未来产品智能化程 度将进一步提升。

高能放疗打破垄断,低能放疗市占率居首

肿瘤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等,据观研天下数据,2020 年我国肿瘤治疗市场中,放射治疗约占 25%,单次治疗费用约 5000-3 万元,主要通过医 用直线加速器、伽玛刀、质子重离子刀等放疗设备实现,可覆盖近 95%的癌症类型和 50% 的癌症患者,其中,医用直线加速器利用微波电磁场加速电子对病灶进行放射治疗,具有 剂量率高,照射时间短,剂量均匀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相比于质子重离子刀、螺旋断层 扫描系统,具有价格适中,临床技术稳定的优势。 中国放疗设备市场需求量大,渗透率低,行业景气度高。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我国放疗设备的市场渗透率较低。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肿瘤早期发现率低于 10%,而 美国、日本等国家高达 60-70%;中国每百万人保有医用直线加速器配置数量约 1.4 台, 美国约 12.4 台,日本约 7.5 台,放疗设备整体渗透低于 20%,市场缺口较大。随着人们 对个人健康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对肿瘤放疗产品的认知程度和需求也逐渐提升,据智研 咨询数据,2014 年中国接受放射治疗人数为 82.22 万人,2020 年增长至 147.万人,CAGR 达 10.23%。

公司主要放疗产品直线加速器为肿瘤放疗最大子领域。据智研咨询统计,2014-2020 年间, 中国肿瘤医院放疗项目中直线加速器类使用量最多,营收占比达 60%以上。按照辐射能量 的大小,医用直线加速器可分为高能(辐射能量达 20-25MV)、中能(辐射能量 6-8MV)、 低能(辐射能量 4-6MV)三类。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 2023 年 5 月,公司共 获得 4 项境内医用直线加速器注册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在放射治疗领域市占率为国产企业首位。据灼识咨询数据,我国的放射治疗市场长期 为医科达、瓦里安两大国际巨头垄断:高能放疗设备被国际巨头牢牢把持,公司以 2.1%的 市占率位居第三(国产第一);在低能放疗市场,公司凭借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优势,以 36.8%的市占率居于首位,国内友商东软医疗、联影医疗分别以 13.2%、11.8%的市占率位 居第四、第五。

装机量稳步提升,等级医院突破机会大。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年我国三级医院直 线加速器类产品公司的品牌保有率为 4.70%,为国产品牌首位;二级医院直线加速器类产 品公司的品牌保有率为 13%,居第四位。依靠公司的品牌力和产品优势,未来有望在等级医院进一步提升品牌保有率,扩大市场份额。截至 2021 年底,公司放疗设备国内装机量 将超 400 台,规模居国内第一。根据公司披露,2022 年 12 月公司放疗系列产品(后装机、 大孔径模拟定位 C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共中标 26 台/套,其中三级医院 15 台/套,二 级医院 11 台/套,后装机系列 9 台/套,大孔径模拟定位 CT 5 台/套,医用电子直线加速 器 12 台/套,创造单月销售记录。

高能放疗打破垄断,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2019 年 3 月,公司获得我国首个高能医用电 子直线加速器 I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三个具备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 器生产能力的厂商,该产品打破了高端放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具有最大输出剂量 率高、靶点精度高、可实现三维适形、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容积调强等优势。此外,作 为国产品牌,公司的放疗设备在产品价格、后期维保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据中国政府采 购网数据,公司的直线加速器设备对比外资具备价格优势。

医学影像领域新秀,定增助力高端突破

医学影像设备可通过对人体施加可见光、超声、磁场、X 射线等信号,对人体内病灶信息 进行成像和诊断。根据原理的不同,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磁共振成像设备(MR)、X 射线计 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X 射线成像设备(XR)、分子影像设备(PET/CT、PET/MR)、超声 成像设备等,公司的医学影像类设备主要涉及 XR 设备与 CT 设备。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 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为 954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 增长至 1375 亿美元,CAGR 为 9.57%。据灼识咨询数据, 2020 年 CT 设备在医学影像市场 中占比最高(约 32%),其次分别为 XR(约 23%)、超声(约 19%)和 MR(约 17%),以联影 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为首的国产厂商技术逐渐成熟,产品线丰富,在医学影像领域 脱颖而出,2020 年联影医疗市占率为移动 DR 设备、CT 设备首位,万东医疗市占率为 DR 设备首位。

注重高端影像设备研发,辅助放疗实现癌症精准诊疗。公司注重医学影像的高端研发和突 破,同时关注和优势放疗设备的结合,形成了放射诊断+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2015 年起,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共发布了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公司研发单/双板数字 化 X 线机、移动式 DR、胃肠 DR、乳腺 DR 等产品均入选。公司承担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 划“多功能 128 排大孔径 CT 研发项目”被列入 2022 年中央专项引导资金项目。自主 研发的放疗专用大孔径螺旋 CT,具有诊断图像质量高、扫描剂量低、放疗精度高等优势, 填补了国内尚无放疗专用大孔径 CT 的空白,围绕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公司集成了精确 放疗整体化解决方案,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

公司涉及板块较多,我们对业务进行了拆分及预测:

(1)医疗器械制造:占总体收入比例由 2018 年的 22%提升至 2022 年的 41%,在医疗新建 的周期带动下,在贴息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公司有望持续夯实医疗器械制造的业务基 础.2022 年公司按照“调结构 强主业 提效益 防风险”的十二字工作方针,集中优势重点 发展医疗机械制、制药装备等板块,收入占比明显提升。预计 2023-2025 年收入同比增长 分别为 26%、24%、20%,公司业务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预计毛利率保持稳定水平,预计 2023- 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40%、40%、40%。

(2)医疗商贸:占总体收入比例由 2018 年的 62%下滑至 2022 年的 31%,医疗商贸业务范 围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市场营销、渠道管理、以及物流配送。随着对主业的强化,预计未 来贸易业务占收入比例会进一步缩小,2023-2025 年收入同比下滑分别为 15%、15%、15%, 贸易业务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或遭受利润水平层面的冲击,预计毛利率有小幅下滑,预计 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10%、9%、9%。

(3)制药装备:占总体收入比例由 2018 年的 9%提升至 2022 年的 16%,制药装备板块已 形成四大技术中心,即注射剂工程技术中心、固体制剂工程技术中心、中药制剂工程技术 中心、 生物制药工程技术中心。近年来生命科学上游机会凸显,预计未来随着制药工业 发展,业务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预计 2023-2025 年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23%、20%、19%, 公司产品相对比较成熟,毛利率预计维持稳定水平,预计 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29%、 29%、29%。

(4)医疗服务:占总体收入比例由 2018 年的 5%提升至 2022 年的 9%,新华医院集团聚焦 于医院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血液透析、供应链平台等业务方向。医疗服务有望在院内诊 疗复苏的状态下保障持续增长,预计 2023-2025 年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9%、10%、10%,随 着医疗服务方向终端医疗收费的下行趋势,预计毛利率或有下滑,预计 2023-2025 年毛利 率分别为 16%、13%、12%。

综上,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11%、12%、12%,预计 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28%、30%、31%。费用方面,其中公司产线虽涉及较广,但多年发展后销 售渠道基本稳定,伴随新品的推出,预计销售费用率稳中有增,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销 售费用率分别为 9.60%、9.60%、9.70%。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保证产品迭代及新品推出, 且产品实现向高端的突破,预计研发费用率逐步提高,预计 2023-2025 年研发费用率分别 为 4.40%、4.60%、4.70%。根据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费用预计未来几年逐年递减,预计公 司管理费用率稳中有降,预计 2023-2025 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4.70%、4.68%、4.65%。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7.32、8.92、11.0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6%、22%、 2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