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拓普集团研究报告 深度绑定特斯拉,公司平台化产品多样配套

2023-06-06 09:51:07

来源:长江证券

Tier0.5 与主机厂互利互惠共同成长

特斯拉迈入新篇章,新车上市份额有望加速向上

特斯拉全球销量快速增长,2022 年交付 131 万辆,预计 2023 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 到 180 万辆。2022 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 131 万辆,同比增长 40.3%,位列全球纯电动 车销量第一(第二名比亚迪约 91 万辆)。2023Q1 特斯拉交付 42.3 万辆,单季度交付 量持续创新高,同比增长 36.4%。凭借价格下探进一步提高份额,在新能源发展水平相 对落后市场中有望享受市场快速扩容红利,需求空间较好,预计 2023 年特斯拉全球交 付量达到 180 万辆,同比增长 41.7%。


(资料图)

特斯拉全球产能布局不断完善,当前年产能力合计超 200 万辆。特斯拉现有美国加利福 尼亚工厂、德克萨斯工厂、内华达工厂,中国上海工厂以及德国柏林工厂。2023 年 3 月 特斯拉宣布将在墨西哥新莱昂州建设全新整车工厂,或于 2024 年投产。2022Q2 上海 工厂年产能力由超过 45 万提升至超过 75 万辆,弗里蒙特工厂 Model 3/Y 年产能由 50 万提升至 55 万辆;2023Q1 柏林工厂年产能由超过 25 万提升至超过 35 万辆,2023Q1 年产能合计超 200 万辆。

从后续新车规划来看,重点车型 Cybertruck 与 Model Q 分别定位小车与皮卡市场,有 望加速销量增长。据 Tesla Master Plan Part 3,公司计划推出全新电动车(目前多以 Model Q/Model 2 代称)与电动皮卡 Cybertruck。公司对 Model Q 目标销量为 Model 3/Y 合计销量的 1.75 倍。

Cybertruck 定位电动皮卡,预计 2023 年投产。新车为六座电动皮卡,预计 0-100 公里 /小时加速约 2.9 秒,提供 250 英里(约 402 公里)、300 英里(约 483 公里)、500 英 里(约 804 公里)三种续航版本,配备可调节空气悬架。

Model Q 价格与级别下探,瞄准欧洲、中国车市主流市场。新车级别更小,预计为紧凑 型或小型车,价格较现有车型进一步向下。从紧凑型及以下的市场空间来看,北美、欧 洲、中国 2022 年销量合计为 2697.9 万辆,占三大市场车市的 53.7%,分市场来看,欧 洲、中国市场紧凑型及以下的占比更高,2022 年分别达到 65.6% / 64.1%,北美仅为 31.3%。从紧凑型及以下的新能源渗透率来看,欧洲市场的紧凑型及以下市场新能源渗 透率明显低于中型车市场;中国车市 8-25 万中间市场插混增速快,而纯电优质供给不 足。Model Q 上市将进一步完善特斯拉在欧洲、中国主流市场的产品布局,公司对其目 标销量为 Model 3/Y 合计销量的 1.75 倍。

汽车以外,储能、机器人多轨并行,特斯拉“秘密宏图”第三篇章正式开启。1)储能: 特斯拉于 2015 年布局储能业务,相继发布针对家庭、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和公共事 业单位的产品 Powerwall、Powerpack 和 Megapack,并计划 2023 年推出新一代储能 产品。2022 年特斯拉储能业务实现装机 6.5GWh,同比增长 64%。2023 年特斯拉 Investor Day 宣布正式开启“秘密宏图”第三篇章(Master Plan Part 3),聚焦全球能 源市场变革:目标是储能 240TWh,可再生电力 30TW,在可持续能源制造业投资 10 万亿美元,所需能源为燃料经济的一半。2)机器人:2022 年特斯拉 AI Day,马斯克正 式介绍了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 Optimus,机器人搭载特斯拉同款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和传感器,预计售价低于 2 万美元。

Tier 0.5 与主机厂共同成长,产能及技术协同投入

主流车企均为全球化运营,全球销量远大于单一市场。以大众集团和丰田集团为例,2022 年其本国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分别仅为 11%和 18%,中国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 分别为 39%和 19%,全球其他地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分别为 50%和 63%。

车企需工厂全球化布局以支撑海外市场持续开拓。以丰田为例,其全球化扩张可分为三 个阶段:1)起步期(50 年代):日本放开对汽车出口的限制,丰田重启出口业务,精益 生产模式下生产效率提升,出口逐渐形成小规模量级,但对北美市场的探索较为失败。 2)成长期(60-70 年代):丰田吸取上一阶段失败的教训,增强产品对当地市场的针对 性,成功打开北美市场。此阶段公司技术持续升级,车型性价比优势突出。70 年代石油 危机期间,出口规模快速提升,北美成为重要市场。3)成熟期(80 年代起):出口规模 受到贸易摩擦、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丰田加快海外建厂,深化本土化扩张,并持续开 拓新兴市场。

因保供、运输成本等因素,零部件厂商需要跟随主机厂就近建厂。1)整车零部件众多, 供应链效率对整车厂生产尤为重要。长途远距离运输无法保障运输效率并增加运输成本, 故零部件厂商通常为降低物流及关税等成本和库存风险,提升自身响应速度而选择就近 建厂。2)增强与整车厂的合作关系,共享市场信息和技术创新。整车开发流程时间长, 零部件就近建厂可以提升自身响应速度,并与整车厂增强合作关系。3)享受整车厂所 在地区的政策优惠和产业集群效应。

以日本电装为例,其作为丰田汽车集团的零部件核心企业,深度跟随主机厂全球布局。 1950s 以来丰田在非洲、澳洲、亚洲、北美洲、欧洲陆续布局工厂,电装与其基本同步 进行全球化扩张。

随行业技术发展,零部件与主机厂共同进步。零部件企业跟随主机厂建厂,同时主机厂 也常会同核心零部件企业一起做技术研发创新。同样以电装为例,2020 年 4 月,电装 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MIRISE Technologies”,出资占比分别为电装 51%、丰田 49%。 MIRISE 涉及的技术开发领域包括电子电力、传感和 SoC,结合丰田持有的车辆视角和 电装培养的车载视角知识,以汽车和零部件为两轴,开发电动化车辆和自动驾驶汽车技 术创新关键的下一代车载半导体。

深度绑定特斯拉,公司平台化产品多样配套

公司与特斯拉合作紧密,配套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减震、内饰、底盘、热管理产品均有 配套。公司早于 2016 年与特斯拉开展合作,同步研发配套产品,双方合作程度持续加 深,2020 年公司热管理产品研发成功后迅速配套特斯拉,2021 年热管理配套收入即达 12.8 亿。2022 年公司配套特斯拉收入 61.7 亿元,同比增长 48.0%,占公司营收比例由 2020 年的 20.1%快速提升至 2022 年的 38.6%,其中减震器、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 热管理系统收入分别为 8.5、19.8、19.7、13.7 亿元。

公司在欧洲及北美均有布局,特斯拉带动公司海外收入快速增长,实现整车厂与零部件 的双赢。公司波兰工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墨西哥产业园与美国的工厂也在有序推进, 可在未来较好的服务特斯拉等海外客户。与之相对的,公司对美国地区客户的收入中约 60%以上来自于特斯拉,2022 年公司配套特斯拉国内收入 41.0 亿元,同比增长 33.6%,海外收入 20.7 亿元,同比增长 88.0%,特斯拉海外收入占公司海外收入比例由 2020 年 的 24.0%快速提升至 2022 年的 46.5%。

目前公司八大产品线全面启航,随双方合作持续深化,特斯拉新车型不断落地,拓普有 望伴随特斯拉实现新成长。公司以 NVH 业务起家,主营业务不断拓宽,从 NVH 到轻量 化再到汽车电子,围绕汽车底盘系统展开布局,逐步成长为平台型零部件公司,目前产 品线包括汽车 NVH 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 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单车配套金额约 3 万元。

从热管理到机器人,不断完成技术挑战

持续汽车电子研发投入,汽车产品快速横向拓展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打造“科技拓普”,以完善的研发体系支撑产品线持续横向拓展。公 司重视研发与创新,拥有世界领先的研发及检测装备、优秀的研发团队及完善的研发体 系,目标打造“科技拓普”。从产品研发到系统研发和基础研究,从机械能力到电控能力 和软件能力,公司均已经积累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形成较多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且具备 产品线继续拓展的能力。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有 5 个技术研发中心,近年研发人员数量持 续提升,2022 年公司研发人员达 3180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18.06%。研发费用近年也 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即使 2019 年收入下滑,研发费用也增长了 9.32%。2022 年公司研 发费用达 7.5 亿元,同比增长 49.4%,占营业收入 4.7%。

公司产品大多通过阀、泵和电机的组合实现大量电控单元的配套,历史技术沉淀有利于 公司品类横向拓展。1)软件研发:公司在上海、深圳、宁波三地组建软件研发队伍,研 发上遵循 AutoSPICE 等国际标准流程,大幅提升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健性;2) 电控技术:公司已积累了大量技术优势,对于直流无刷电机的压力环、速度环、位置环 的控制、电磁阀的压力模型、传感器信号的处理、网络通信的管理等方面都颇有心得; 3)ABS/ESC 技术:公司智能刹车系统(IBS)的 ONE-BOX 方案整合了 ABS/ESC 功 能,在长时间制动工况下电磁阀温度控制与稳定性强,且 IBS 建压速度快、电磁阀流量速度高,实现对传统 ABS/ESC 电磁阀的超越;4)数据积累:公司自建道路试验场,配 备世界领先的检测设备,不间断的进行各种工况下的数据采集,从而加快数据的积累以 实现软件的快速迭代升级,从而能够较快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进入量产阶段。

5)公司产品技术具有同源性:公司产品普遍需要电机、电控软件和精密加工能力,以 及阀和泵相关技术。

公司在制动、电子、热管理方面专利储备丰富,主要为阀类、泵类、系统类等技术。公 司在制动、电子、热管理方面共拥有专利 68 项,其中阀类、泵类、系统类等技术储备 占比较高。

以热管理为例,依托在研发智能刹车系统过程中所形成的电控及精密制造能力,公司于 2020 年研发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并开始批产,目前已迭代到第二代产品的开发。热管理产品通过整合驾乘舱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控热管理系统三大模块,在 于实现更高能耗效率从而缓解电动车续航难题,特别是冬季及寒区的电池快速衰减问题。 目前公司已具备热泵总成、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电子水泵、气液分离器等热管理部 件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单车配套金额 6000 元至 9000 元,有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2020 年 12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拓普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宁波)有限公司以人民币 6,040 万 元竞得宁波杭州湾新区约 302 亩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加速热管理产品的配套投产。 2022 年公司热管理业务实现收入 13.7 亿元,毛利率 18.59%,收入快速增长,随着产 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

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拓展广阔成长空间

人形机器人即具有与人类似的外观和运动方式的智能机器人,工业和消费应用场景丰富。 在工业中,人形机器人或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难以使用的领域,包括仓库管理/物流管理 领域以及简单但人力负担较重的领域,例如移动货物上下楼梯。在家庭环境中,人形机 器人将面对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通过使用对象识别、精准导航等技术协助末端执行器 来完成一系列复杂运动。据 Goldman Sachs Research,人形机器人有望分别于 2025- 2028、2030-2035 年在工业场景和消费场景实现经济可行性。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打响降本第一枪,大幅降本将创造广阔应用空间。高昂的 成本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因素,降本将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推广的必由 之路。根据 Macquarie Research,早期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总成本约为 4 万美元。具体 来看,传感器和芯片成本约 1 万美元、惯性测量单元和扭矩传感器 5000 美元、伺服电 机和电机驱动器 1 万美元、精密减速器 8000 美元、电池和电池控制系统 2000 美元系 统、其他部件(包括机身材料)约 5000 美元。随着技术的成熟有望实现大幅度降低成 本,如驱动方面由电驱取代液压驱动。马斯克发布会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定 价将在 2 万美元/台,大幅降本将创造广阔应用空间。

随行业快速发展,上游驱动器环节有望受益。从应用角度来看驱动器主要分为旋转驱动 器、线控驱动器等。不同厂家在设计之初可根据需求选用不同驱动器类型,并且常采用 组合方案。以 Valkyrie 为例,其采用旋转驱动器、线性驱动器与手指驱动器组合的方式, 且不同部位的驱动器系列不同,构成了全身 44 个自由度。

特斯拉 Optimus 全身将配置 28 个驱动器。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全身 28 个驱动 器采用通用的两类六种伺服关节(基于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机械离合器的旋转关 节,基于力矩电机+滚柱丝杠的线性关节)。旋转驱动器主要分布于肩髋等需要大角度旋 转的关节,用于转动动作;线性驱动器分布于膝肘等摆动角度较小的单自由度关节和腕 踝两个双自由度但是体积相对紧凑的关节,主要负责支撑和承力。为了降低能耗,提高 负载强度,特斯拉 Optimus 广泛使用直线执行器,单台使用量达到 12 台。采用线性驱 动器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空间利用率高,可沿手臂、腿部纵向布局,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 进而布置更长的电机提升负载强度,此外线性执行器的螺杆传动机构可形成自锁,从而 形成低功耗、稳定的底部支架,减少能耗。

拓普集团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样品已获客户认可。运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 一,由于人型机器人需要模拟人类的各种行动,因此需要较多的运动执行器才能实现此 要求。公司拥有机器人运动执行器产品线,包括旋转执行器和直线执行器。公司运动执 行器包括电机、电控及减速机构等部件组成,样品已获客户认可,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内到全球,全球化市场布局开启

全球化布局初具雏形,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全球化布局初具雏形,海外收入快速增长,2022 年海外占比接近 30%。受特斯拉 等大客户带动,公司海外收入快速增长,2022 年公司海外收入 44.5 亿元,同比增长 61.6%,海外收入占比达 29.0%,同比提升 4.0pct。海外收入前五大客户特斯拉、通用 汽车、克莱斯勒、RIVIAN、DaeHeung Rubber&Technology Co.,Ltd 占海外收入比例达 71.3%,其中特斯拉占 46.5%。

公司海外基地快速布局中,波兰工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墨西哥产业园与美国的工厂也 在有序推进。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分别设立制造工厂或仓储中 心,其中 1)波兰工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以满足客户扩产的 需求;2)墨西哥一期工厂 220 亩将加快实施,预计年底开始安装设备,未来将根据订 单需求,规划按照前湾新区模式建设千亩智能制造产业园。

北美新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期,加速国内零部件出海

《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激励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投资,并为消费者提 供新能源汽车购买者税金减免。2022 年通过的《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大幅调整美 国清洁能源法案税收抵免政策,计划用 100 亿美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 业的投资税收减免,并对新能源汽车购买者减免最多可达 7,500 美元的税金。

新政落地叠加新车型周期,目前北美新能源渗透率已进入快速提升阶段。2022 年北美 新能源销量达 106 万辆,同比增长 49.3%,新能源渗透率达 6.4%,同比提升 2.4pct, 北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明显。特斯拉、Rivian 等北美新势力以及福特、通用等车企均推 出大量新车规划,随着新政加码叠加高品质新车型周期,预期 2025 年北美新能源销量 有望达 434 万辆,2022-2025 年 CAGR 约 60%,新能源渗透率达 20.7%。

墨西哥为北美汽车生产主要地区,汽车年产 300 万辆以上,主要生产轻型车并出口美 国。2022 年墨西哥实现汽车生产 330.8 万辆,同比增长 9.2%;汽车销售 109.5 万辆, 同比增长 7.9%。从品牌来看,墨西哥整车厂品牌超过 50 个,包括奥迪、北汽集团、宝 马、FCA 集团、福特、通用、本田、起亚、马自达、三菱、日产丰田和大众等;从产品 结构来看,2021 年墨西哥产量主要集中在轻型车领域;从出口结构来看,2021 年轻型 车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占比达到 76.2%,因此零部件厂商在墨西哥建厂能够充分 享受区位优势。

墨西哥产业集群效应显著,2021 年汽车零部件产值位居全球第四。得益于《美墨加三 国协议》的实施和疫情后生产的恢复,2021 年墨西哥汽车工业强劲复苏,汽车零部件 产值达 947.78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世界百强零部件大 多均在墨西哥有布局。全墨西哥汽车制造业劳动者超 100 万,具有技术娴熟、成本低廉 的显著特点。从产能布局来看,墨西哥汽车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分布在圣路易斯波托西州、 新莱昂州、哈利斯科州、索诺拉州、普埃布拉州等墨西哥中南部城市,零部件产业主要 为电线、座椅和变速箱等。

我国新车推出速度的大幅提升,自主零部件企业新能源产业链配套经验丰富,培养出强 大的服务响应能力。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 655.1 万辆,同比增长 97.5%, 规模连续多年位于全球第一,对应新能源渗透率达 24.4%,同比增长 11.8%,渗透率超 越欧洲地区。从品牌竞争力看,2022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达 520.9 万辆, 份额占比达 79.6%,占据绝对优势。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缩短换代周期,更快推出车型是 车企新的竞争力,也相对的对零部件服务响应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2022 年,自 主品牌全新车型推出数量分别为 98、64、77、69 和 90 款,在 2021 年车型进入爆发 期。外资品牌(包括豪华车)推出新车的数量一直在 25-30 款徘徊。

随自身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拓普等优秀国内企业具有更强的资本性开支意愿。以轻量 化底盘行业为例,外资企业主要为 Nemak、马丁瑞亚、麦格纳等,而国内企业主要有拓 普集团、伯特利等,相较之下国内企业近年持续产能扩张投入,如拓普在 2022 年 12 月 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 40 亿元主要用于轻量化底盘、内饰功能件、热管理系统 等领域产能建设。从绝对数额来看,国外轻量化相关企业资本性支出近年来均有所放缓, 而国内龙头则处于持续增长通道,拓普集团资本性支出从 2017 年的 12.9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35.2 亿元。从占营收比例来看,国内企业资本性支出占收入比重要显著高于 国外品牌,2021 年拓普占比达 30.9%,而麦格纳、RYOBI、Nemak 均位于 10%以下。

规模效应及企业“复制能力”为海外盈利关键

规模效应和企业的“复制能力”——对自身核心能力的海外复现,为影响海外建厂盈利 的关键。企业海外自建厂弊端在于本土企业如果初次出海,对海外经营环境较为陌生; 而优势在于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对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良好把控,管理 水平及控费能力均较好,且没有企业整合阶段,更容易实现盈利。通过复盘国内外优秀 零部件厂商全球扩张成功经验,我们认为, 1)规模效应为影响盈利的首要因素;2) 企业海外扩张时,如能较好将自身过去的核心优势,在海外生产经营中复现,便能实现 较好盈利。

汽车零部件属于相对重资产的行业,设备投入较大,产能利用率对板块盈利影响较大, 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次之。根据行业产能利用率及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我们将 2016 年至今分为四个阶段。 1)阶段一:2016Q1-2017Q4。零部件板块固定资产周转率由 0.88 提升至 0.94。钢价 由 3,006 元/吨上涨至 4,753 元/吨,涨幅高达 58.1%。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由 16.7%微 降至 16.6%,整体来看固定资产周转率提升维持了板块盈利能力的稳定; 2)阶段二:2017Q4-2020Q2。零部件板块固定资产周转率由 0.94 下降至 0.80。钢价 由 4,753 元/吨跌至 4,282 元/吨,跌幅为 9.9%。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由 16.6%降至 14.8%, 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主导了板块盈利能力的下滑;3)阶段三:2020Q2-2021Q3。零部件板块固定资产周转率由 0.80 微升至 0.84。钢价 由 4,282 元/吨上涨至 5,964 元/吨,涨幅为 39.3%。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由 14.8%降至 13.9%,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微升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板块盈利能力的波动幅度; 4)阶段四:2021Q3-2022Q4。零部件板块固定资产周转率由 0.84 升至 0.91。钢价由 5,964 元/吨上涨至 4,653 元/吨,降幅为 22.0%。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由 13.9%升至 14.7%,固定资产周转率提升和原材料价格下降共同推动板块盈利能力提升。

汽车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变化与汽车行业产销的变化有较强相关性,从需求端来讲,行业 景气度对于板块盈利具有重大影响。2016 年以来,四个阶段原材料价格变化明显,均 出现较大波动,但对汽车板块的盈利传导性偏弱,甚至某些时期走势相反,其中产能利 用率对汽车板块盈利的影响程度不可小视。

海外企业同理,产能利用率同样为盈利主要影响因素。2013-2021 年期间,根据行业产 能利用率及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以墨西哥上市的 4 家汽车零部件 企业情况来看,产能利用率同样为影响海外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 1)阶段一:2013-2016 年。福特、通用、日产等北美主要车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零部件企业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北美国际钢价指数均值由 2012 年的 176 微降至 2016 年的 160,下降了 9.2%。墨西哥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连续提升;2)阶段二:2017-2018 年。福特、通用、日产等北美主要车企产量下滑,零部件企业产 能利用率下降。北美国际钢价指数均值由 2016 年的 160 升至 2018 年的 228,提升了 42.5%。墨西哥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 2017、2018 年均有所下滑; 3)阶段三:2019-2021 年。北美主要车企产量下滑幅度加大,零部件企业产能利用率 持续下降。北美国际钢价指数均值 2021 年升至 389,提升了 70.8%。墨西哥零部件企 业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

公司全力布局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转型提高海外工厂“复制”效率。根据麦肯锡研究, 零部件企业数字化转型后有望降低 10%-30%生产成本、缩短 20%-50%交付周期并提升 产品质量。公司为 2025 战略布局已完成 2100 亩厂房的投资,再结合拓普数字化工厂 转型战略,实现全方位的 A 级追溯,全方位的数字化防错和生产管理数字化,围绕自动 化+管理 IT 化+TPS 工具化(拓普制造体系)的核心理念来建设数字化工厂。实现检具 量具全面数字化,实现质量数据的全追溯采集,并介入防错系统,不依赖人工判断。在 工厂输出端实现各模块数据自下而上逐层分析,执行层通过 APP 全面分析及跟踪,最 终实现各层级管理看板差异化及清晰化。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有望提高海外工厂扩建销 量,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综合测算墨西哥成本,相对出口有优势

人力成本方面,墨西哥劳动人口充裕,劳动力成本较低。根据 Tetakawi 统计,墨西哥制 造业不同工种的每小时工资在 2.40-6.02 美元之间,其中非熟练直接劳动力的工资约为 2.40 美元,油漆工约为 3.84 美元,焊工约为 4.32 美元,数控机床工人的工资为 6.02 美元每小时。平均来看,墨西哥 2020 年制造业人均小时成本为 4.82 美元,比我国的 6.50 美元低超过 30%。而低劳动力成本则主要来自于墨西哥较为年轻的人口结构:过 去 10 年间墨西哥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依然维持在 10%以下,2021 年仅为 8.13%,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 66.91%;同时抚养比持续下降,主要是越来越 多的低年龄人口开始进入到劳动年龄当中。因此预计在未来 20-30 年之间,墨西哥仍将 有充沛的劳动力涌入市场,可为当地企业带来明显的人工成本优势。

考虑加班、人员流动性等现实因素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人均薪资略低于墨西哥。根 据墨西哥规定,员工一周内的加班时间在 9 个小时以内的按照正常时薪的 200%支付; 超过 9 小时的加班时间应按照 300%支付,高于我国 150%的水平。同时,墨西哥的劳 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许多工人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反复转换,使得员工流 动性很高,从而导致公司整体人工成本较高。数据来看,Nemak 人均薪酬稳定在 3 万 美元左右(约 20 万人民币),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与人均薪酬近年持续提升,2021 年 约 16 万元,但仍低于 Nemak。

固定资产成本方面,墨西哥土地厂房成本相较美国有 50%以上的成本优势。在土地厂房 方面,墨西哥租借工业用地的成本约为每月 0.39-0.58 美元/平方英尺,美国对应成本则 为 1.00 美元/平方英尺左右;墨西哥购买工业用地成本为 4-13 美元/平方英尺,而美国 对应成本约为 7.5 美元/平方英尺。2022 年我国 100 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均价约 285 元/ 平方米(约 3.9 美元/平方英尺),相较墨西哥成本更低。

能源成本方面,北美天然气价格水平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根据《bp 世界能源年鉴》数 据,北美天然气价格水平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2021 年欧洲 TTF 天然气期货价格上涨 4 倍达到 16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亚洲 JKM 现货 LNG 价格平均为 18.6 美元/百万英热 单位,而美国亨利中心天然气期货价格仅为 3.8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税收方面,墨西哥税率水平相较国内更高,但有较多税收优惠政策。1)墨西哥企业所 得税税率为 30%,相较国内 25%更高;2)墨西哥增值税税率为 16%,相较国内 13% 更高,但在 IMMEX 等一些优惠政策下企业可免缴 16%增值税等;3)关税:墨西哥一 般进口税率为 0%-35%,但在墨西哥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等国际协定下多数进口墨西哥 的商品可实现零关税。

综合对比墨西哥和中国出口模式的生产成本来看,墨西哥建厂生产更具优势。以爱柯迪 为例,根据其招股书,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主营成本(含产品运费)的 48%,直 接人工占 14%,制造费用占 34%,产品运费占 4%。根据此前数据,墨西哥人工成本约 比国内高近 30%,而天然气成本约低 80%,电力成本略低,而爱柯迪产品运费相较出 口收入占比较低的可比公司低约 40%。综合来看,仅考虑上述因素,在不考虑直接材料、 固定资产成本等因素的情况下,墨西哥生产成本与国内较为接近。但考虑到美国对华出 口加征 5%-25%关税,加之 USMCA、IMMEX 等政策,公司墨西哥建厂生产可保证自 身有更优的报价空间和盈利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