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药流通行业专题报告 两票制缩短流通环节

2023-05-12 10:44:38

来源:招商证券

一、医药流通行业:集采影响尘埃落定,头部企业份额提升

两票制缩短流通环节,拉长资金回款周期


(资料图)

为打击挤压过票、洗钱挂靠、偷漏逃税空间,抑制药价虚高、配套医改和药品的零差价,2016起国家推动全面“两票制”。 两票制改革是指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减少中间多重代理不合理加价行为,促进中间环节加价 透明化,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 两票制的推出加速了不合规小企业出清,同时由于流通企业承担了“垫资”职责(经营现金流/收入比例小于4%,远低于医药 生物行业平均12%左右水平),两票制拉长了资金周期后、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有较明显下滑,对企业融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集采推动药价下行、压缩利润空间并加速行业分化

药价下行压缩流通环节利润空间,头部企业体现出更强盈利稳定性。全国集采推广下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进一步压制行业利润率空间。随着集采配 送品种的增加,集采订单维护和物流配送成本压力将进一步显现,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缺乏规模效益及溢价能力、面临更大成本压力。 药品生产商愈发看重流通商的分销渠道能力及品牌推广能力。集采压力下,弃标/丢标的原研品牌为实现院外市场快速推广,倾向于选择具备强分销 渠道网络及品牌推广经验的流通商。 销售终端愈发看重供应商的品类齐全度、配送能力及规模。 《全国集中采购上海地区补充文件(GY-YD2021-1)》中规定一个中选药品仅可以委托一家药品配送企业负责配送,指定配送企业应符合以下 条件:指定配送企业2020年配送药品范围覆盖本市所有区;指定配送企业具备24小时内向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配送中选药品的能力和条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数据显示,2022年39%的项目医院年采购规模在1千万至1亿元之间,48%的项目医院年采购规模在 1亿元至10亿元之间。在大单占比提升对流通企业仓储能力、物流配送能力、资金及管理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

集中度提升+集采影响出清+新药增量,行业环境全面向好

集中度持续提升,“4+N”格局基本定型:在政策催化下,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药品批发百强销售额占比从2017年的70.7%提升至2021 年的74.5%。同时Top5、Top10行业占比从2016年的15%及19%提升至2021年的20%及26%,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四大 龙头企业分别为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与九州通,同时地方性龙头势头强劲、份额快速提升,形成全国龙头+地方割据的格局。 集采影响出清:随着第八批集采的落地,核心药品及器械产品集采均已大范围覆盖(目前已有333个品种纳入集采),利空影响逐步出清。 新药增量:药品注册上市数量的持续增长及老龄化等因素推动药品流通大盘稳定爬升,集采节约的医保资金也给新药腾出更多空间。

二、新业务开花结果,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传统批发分销业务利润空间有限,头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及高附加值服务领域拓展,培养第二成长曲线: 向上游拓展:发力医药工业,“研-产-销”一体化布局 向下游拓展:批零一体化,承处方外流红利 。向其他高附加值服务拓展:品牌运营、SPD、互联网+等 。 新业务持续兑现放量:批发业务收入在稳增长的情况下,收入占比持续降低,业务结构的优化有望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向上游拓展:发力医药工业,“研-产-销”一体化布局

向上游研发延伸,充分挖掘渠道优势。以上海医药为例,2022年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67.58亿元,同比增长6.61%,其中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157.27亿元,同比上升13.12%;该板块贡献利润22.47亿元,同比增长10.55%。同时,上海医药加快了创新转型,2022年研发投入28亿元,同比 增长11.8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10.47%,2个新药项目申请上市,6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三期阶段。

向下游拓展:批零一体化,承处方外流红利

医药分家趋势显著:为了改善“以药养医”现象,切断医院经济利益与药品之间的关系,让公立医院回归医疗属性,中国从2009年起开始医药分家 体制改革,而处方外流是推动医药分家的重要举措。近两年双通道、药店纳入统筹医保等政策推动处方外流加速。 日本处方外流经验: 1970s-1992进展缓慢;1992年后通过削减药品价格加成、增设处方费和处方调剂费等方式满足补贴医生利益,医药分 家速度明显加快。医药分家后,药房成为承接处方外流的主力。 医药流通企业向零售拓展,DTP药房优势有利于承接处方外流红利。DTP 药房具备“配送”属性,对品类要求也较高,流通商具备天然优势。 上海医药是国内大型医药流通公司中最早布局DTP药房的公司之一,其从2010布局该业务。依托上海医药在分销、零售业务的资源搭建DTP 药房网络,从上海起步,现已覆盖华东大部分地区。同时其还利用冷链物流能力提高药房覆盖半径,增强辐射能力。 2021年初,九州通正式推出“万店联盟”计划,提出“3年3万家门店”的扩张目标。

向其他高附加值服务拓展:品牌运营、SPD、互联网+等

品牌运营:在创新药审批加速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创新药研发进入高速发展期,大批创新药上市或亟待上市,如何将“产品”真正转为“业 绩”备受药企关注,尤其是对于商业化能力相对薄弱的biotech和“水土不服”的MNC而言。大量集采中丢标的品牌产品,纷纷转向院外市场,寻 找第三方商业企业进行品牌推广。 九州通:2022年药品总代品牌推广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6.51亿元、同比增长34.90%,毛利率22.01%。 百洋医药:2022年品牌运营业务总收入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27%。

SPD(Supply Processing & Distribution,即医用物资供应链物流管理):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成本管控重要性凸显,基于科技手段的全产 业链供应链服务以及借助于科学工具的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成为医疗机构的刚需,SPD模式应运而生。根据《2022中国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市场 分析报告》目前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渗透率超5%,且87%项目由医药商业企业运营。 国药控股: 2022年SPD项目年内新增72个。 上海医药:在中国第一个率先实施SPD供应链管理,并与云南白药以医院SPD项目合作的方式在云南区域开展器械耗材商业销售,预计 2022-2024年将为上海医药在云南区域的器械耗材销售收入每年提升约1-2%的市场份额。

互联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此后多项政策推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新冠疫情带来催化。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 网医药,流通企业凭借仓储物流网络和供应链优势,积极布局to B/to C服务平台。 九洲通:与电商平台系统打通实现“一站式”全网化分销和供货运营服务,并推出“幂健康”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到C端消费者。 上海医药:推出处方药新零售“互联网+”发展平台“上药云健康”。

三、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提质增效稳增长

国企改革深化,“一利五率”考核推动价值创造

央企经营指标体系持续优化,走向质量效益和价值创造。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不断加强经营指标 引领,从2019年的“两2020-2022 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收官,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国企资本运作力度提升,上市公司经 营业绩也有所改善。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持续酝酿中,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 动成效突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仍是今年工作重点。“两利一率”优化至2023年提出的“一利五率”。 一增: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 一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 四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医药流通行业国资密集

“中特估”背景下央国企关注度提升,医药流通行业国资企业较为密集,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均为国企改革“双百企业”,随 着激励多元化、国企活力有望释放、一利五率改善推动业绩增长稳定性及持续性。 股权激励考核指标更加综合多元,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上海医药:考核营业收入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费用投入、业绩综合指数。 重药控股:考核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上海医药、国药股份、中国医药等企业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分红额稳步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