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阳国际研究报告 逐步打开BIM建模领域新局面

2023-05-17 08:48:48

来源:光大证券

1、华阳国际:立足大湾区,BIM正向设计先行者

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华阳国际”)是以科技为核心的设计 公司,2019 年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创新 及产业链延伸业务,当前公司业务布局已涉及从建筑规划设计到 EPC 的全产业 链。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装 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深圳市 BIM 工程实验 室即设立于公司。公司立足于深圳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拓宽业务范围, 其区域布局从深圳拓展至广州、湖南、上海、海南、江西、湖北、香港、北京等 多个重点区域,形成了以华南为中心,辐射华中、华东、西南、华北等地区的业 务布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以科技为核心的设计公司,公司始终走在建筑科技创新的最前沿:1)公司 掌握装配式建筑领域全过程技术。自 2004 年起,公司即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 究,是国内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的企业之一。2022 年,公司成为广东 省建筑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先进会员单位,其合资公司润阳智造获广东省 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发展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公司是国内 BIM(建筑信息模 型)正向设计先行者(相较逆向翻模或难度更大)。BIM 技术是在 CAD 技术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其应用和普及将极大提高建筑工程行业 的信息集成化程度,改善产业协作模式,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及数字化。公司 2008 年起即启动 BIM 专项研究,持续研发华阳速建平台,坚定推进 BIM 正向设计, 引领行业趋势,不断提升正向设计效率和应用普及率。

星霜铸剑,逐步打开 BIM 建模领域新局面。1993 年华阳国际前身中信设计成立, 2015 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期间公司先后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 BIM 专项研究。2019 年公司于深交所上市。公司近年来加速 BIM 及 AI 审图发 展,22 年与中望软件成立合资公司,打开建筑 BIM 建模领域全新战略局面。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且较为集中。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 持股比例达 65.37%,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唐崇武先生,直接持 股比例达 26.48%,第二大股东徐华芳则为唐崇武的一致行动人,直接持股比例 达 14.19%;厦门华阳旭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厦门华阳中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则为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合计达 15.24%。

在建筑业规模趋于达峰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人工智能浪 潮的袭来或将加速建筑设计行业的变革,建筑业信息化及产业升级的时代命题渐 行渐近。我们认为,公司坚定推进“设计+科技”战略,始终布局在建筑设计及 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在 AI 进步的划时代影响下,“弄潮儿向滩头立”,作为 先期科技研发投入较多且立足于深圳这一革新“桥头堡”区域的华阳国际或将在 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中再度展现优势。

2、22年行业承压艰难前行,23年经营或将回升

营业收入上,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整体稳健增长。2016-2022 年公司营收复合增 速为 25.15%,2022 年受疫情及居民建筑业整体承压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25 亿元,同比下降 36.54%;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7 亿元,同 比下降 31.68%,主要系公司 EPC 业务营收大幅减少所致。

预计 23 年公司利润重回增长。2016-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3.15%, 公司归母净利润在 2020 年达到高点。而近两年归母净利润相较 20 年有较大下 滑,主要系:21 年受下游地产行业不景气影响,公司针对个别客户应收类资产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金额达 1.01 亿元;22 年则系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滑所致。 2022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 亿元,同比+6.48%,2022 年,公司职工人数 同比减少超 20%,且高毛利业务营收占比提升,因此在营收下滑情况下公司归母净利润仍实现同比正增长;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04 亿元,相较 去年同期扭亏为盈。21、22 年公司减值损失均对归母净利润有明显影响,我们 判断随行业温和复苏及公司承接项目及业务签订上更加注重对下游客户的风险 控制,未来减值损失占营收比例有望持续下降。

公司经营底部已过,23Q1 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新签合同是建筑业公司未 来收入的保障与领先指标,22 年公司逐步减少毛利率较低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承 接,实现毛利率回升。公司 20/21/22 年新签合同额分别达 45.6/30.4/17.8 亿元, 新签合同额下降主要系下游居民建筑业不景气及贡献毛利较低的总承包业务新 签合同额下降所致。 23 年一季度,公司建筑设计/造价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3.68/0.50 亿元, 较上年同期分别+50.72%/-2.69%,呈现明显回升。我们认为,伴随地产温和复 苏及 23 年经济运行整体修复,当前公司经营底部已过,公司新签合同额作为未 来收入的领先指标或将持续回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低毛利板块营收占比或仍将降低,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2 年,公司建筑设计业务/造价咨询业务/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工程总承包业务分 别实现营收 12.29/2.23/0.51/3.18 亿元,各业务板块占营收比重分别达 67.32%/12.22%/2.81%/17.43%,营收结构较 21 年有较大变化,各板块营收占 比同比分别+13.83pct/+4.33pct/+2.09pct/-20.34pct。 从结构上来看,22 年低毛利板块营收占比显著下降,高毛利板块营收占比上升, 当前经营重心进一步聚焦于建筑设计;22 年建筑设计业务/造价咨询业务/全过 程工程咨询业务/工程总承包毛利率分别为 34.60%/38.36%/19.93%/3.16%,较 21 年分别+2.85pct/+3.42pct/-5.65pct/+0.48pct。

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率较低,21/22 年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37.77%/17.43%,而贡 献毛利占比仅为 4.83%/1.88%,若该业务占比过大,则易对总体经营产生增收 不增利影响。当前公司经营重心进一步聚焦建筑设计主业,22 年总承包业务收 入占比显著下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该趋势或将延续,营收结构变化或将带来 公司毛利率的持续提升。

建筑设计业务是公司经营核心业务,是毛利贡献的主要来源及未来增长的主要方 向。公司建筑设计业务主要涉及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商业综合体建筑。22 年 公司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设计收入分别达 5.84/3.92/2.53 亿元, 毛利率则分别达 36.11%/39.21%/23.96%,其中住宅、公共建筑设计业务近年 来增长较快,16-22 年营收复合增速分别达 21.34%/23.22%。

装配式建筑业务弹性十足,判断未来仍有望实现高速增长。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 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具备高度结构化与标准化、低碳排放的特点,在政府主导下 的公共建筑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政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有力催化剂。公司是 国内最早布局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企业之一,掌握该领域全过程建筑技术。当前装 配式建筑业务已成为公司成长的重要引擎。公司 20/21/22 年装配式建筑设计业 务实现营业收入 3.82/5.83/5.48 亿元,22 年仅同比下降 5.95%,下滑幅度较小,较其余业务具备明显韧性。公司 20/21/22 分别签订装配式建筑合同 9.21/10.86/ 6.15 亿元,占建筑设计业务总额的 39.74%/44.60%/40.52%,占比持续提升。

23 年一季度,公司新签装配式建筑业务合同额达 2.04 亿元,同比增长 135.27%, 占建筑设计业务合同比例达 55.30%,实现良好开局,我们判断装配式建筑业务 新签合同额有望维持升势,后续该业务营收或将形成较大向上弹性。

公司现金流稳健,历年收现比均维持在 100%左右。设计行业作为建筑产业链的 前端,占建筑造价比例整体不高,回款状况相对较好。2019-2022 年公司收现比 分别达 90.13%/98.10%/100.94%/101.97%。 期间费用率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呈向下趋势,22 年有所回升。2016-2021 年,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 121 天下降至 57 天,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则 由 14.95%下降至 7.82%,回款及内部管理效率持续提升,22 年由于行业承压 有所回升,我们认为后续公司管理效率提升仍将持续,23 年期间费用率及应收 账款周转天数大概率将较 22 年有所下降。

研发持续投入。作为建筑设计科技企业,公司注重研发,近年来研发费用率维持 在 3%-5%之间,持续推进 BIM 正向研发及建筑设计科技前沿布局:1)积极打 造 iBIM 平台,以设计为起点,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打通全产业链, 实现不同环节数据集成和迭代,打造全产业链数据平台和生态,逐步实现智慧建 筑与智慧社区、CIM、城市空间平台对接。2)积极参与国产 BIM 软件研发,推 进 BIM 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创新应用,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成 熟的基础软件和生态环境。

3、AI浪潮掀动未来,BIM正向设计先行者有望蝶变

3.1、AI技术掀动行业浪潮赋能BIM,正向BIM先行者或将率先受益

BIM 概念最先在美国提出,当前已成为现代建筑施工运营的重要工具,在越来越 多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IM 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是建筑设计建造与管理的数字化方法,BIM 技术是在 CAD 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 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BIM 的应用和普及将极大提高建筑工程行业 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改善产业协作模式, 提高协作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从而帮助建筑业各方参与者在建筑全 生命周期中更好协作。

华阳国际是国内 BIM 正向设计先行者,致力于实现全员 BIM 正向设计。公 司是国内最早启动 BIM 专项研究的设计企业之一,当前已经历 13 年 BIM 先行探索、9 年 BIM 正向设计推广、5 年 BIM 应用软件研发、总建筑面积 超 2000 万平米的 BIM 项目实践历程。公司致力于成为打通全产业链数据 的一流设计科技企业。此前深圳市颁布《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指出:到 2025 年末,需建立较为完善的 BIM 政 策法规和标准体系、BIM 软件系列,推进 BIM 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创新应用, 形成较为安全、成熟的 BIM 技术应用生态环境;

全市所有重要建筑、市政基础 设施、水务工程项目建立 BIM 模型并导入空间平台,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 平台,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实时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 能化,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深圳作为我国革新的“桥头堡”区域,未来或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先行范例,而深 圳市 BIM 实验室则设立在华阳国际,我们认为,作为 BIM 正向设计先行者且立 足于深圳这一革新的“桥头堡”区域,在未来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华 阳国际或将率先受益。

设计是数据的源头,在建设项目中,超过 70%的工程数据来源于设计,设计是 建筑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起点,BIM 技术的全过程应用也离不开设计。BIM 软件则 是设计数据的主要载体,22 年华阳国际与中望软件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研发国产 BIM 软件,中望软件是 A 股第一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 华阳国际具有丰富的建筑业应用场景及雄厚的应用软件研发实力,向合资公司全 面开放各业务应用场景与经验,中望软件则具有多年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 经验,拥有先进的几何内核、约束求解等多项自主工业软件底层核心技术,两者 强强联合、彼此赋能,共同助力合资公司研发出性能更优及业务贴合度更高的国 产 BIM 软件。

过去,设计单位对 BIM 的推广动力低于政府、开发商和施工企业等甲方,主要 原因是设计单位认为发展 BIM 后,无论是减少材料浪费,还是缩短施工周期, 甲方才是最大受益方,设计院则“为他人做嫁衣”。而华阳国际则认为,新技术 推广虽然需要时间与金钱投入,但运用 BIM 技术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解 放设计师的双手并为创作赢得时间。此外,正向 BIM 相较于需要先后维护二维 图纸和三维模型两套成果的翻模(BIM 逆向设计),正向设计只需要设计团队维 护一套设计成果,同等成果交付深度的情况下,数据的准确性与设计效率都更胜 一筹。且当前部分省市正在建立的 BIM 审图平台,实现前提为图模一致(即图 纸、模型数据一致)。

采用 BIM 正向设计,由一套设计成果输出模型、图纸、 表格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图、模、数同源,是实现图模一致的有效方式,可令 设计价值的实现“不打折扣”。BIM 正向设计的普及不仅需要基于长期项目实践 的研发,还需要设计团队对新工具的不断学习,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华阳国际 的 BIM 正向设计之路亦走过了漫长的十余年,经历设计与 BIM 相分离、设计与 BIM 相结合、设计与 BIM 融合三个阶段,从制度、技术、工具、平台等各个维 度给予充分支持,目前,华阳国际已在超过 100 个设计项目中实践 BIM 技术, 总建筑面积超 2000 万平米,并致力于打造基于设计的全过程 BIM 平台,实现全 产业链的数据集成应用。

BIM 应用引领建筑业信息化,AI+或将加速建筑业信息化蝶变。BIM 为建筑 AI+提供训练数据基础,AI 应用或将为 BIM 模型进一步赋能,令建筑信息模型更 加自动化、智能化,模型细节更加准确精细、全面减少误差及漏洞,提高建筑施 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国家层面,4 月 28 日政治局会议提出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 展,人工智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落地与跃迁,是政策未来十分 重视的方向。

AI+近来成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虽然当前在大部分产业中,AI+的应用 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 AIGC 针对于建筑设计的辅助效率提升已逐步提上日程。 随技术迭代,未来 AI+或对人类工作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行业竞争激烈且规模较大,从目前 AI+应用的发展阶段观察, 对于资金密集型或人力密集型的细分行业,如土建、施工、装修等,AI+的影响 或相对较小。而对于知识密集(脑力密集型)型的设计行业来讲,则有可能率先 面临 AI+不断技术迭代下的冲击。

据建筑产业 AI应用前沿公司小库科技所述,AIGC如在建筑业等垂直实体领域中, 其 C/Content 内容则需进入信息更为丰富的三维领域。在图片生成上,相较于 ChatGPT 对语义的解析与结构化,以 Stable Diffusion 为首的一众 AI画图框架, 在 2022 年已可生成较为复杂的图片。据小库科技的应用案例:1)在 AI 识别领 域,其模型可通过对千万数量级不同业务类型的 CAD 图纸数据训练清洗,形成 对 L3 级无语义 CAD 图纸 100%云端还原与 99.8%的准确语义解析与补充。已实 际应用于多项成果中,针对施工图审查的智能审图中条文准确率可达 96%。

2) 在 AI 分析领域,基于对项目有效识别,针对常用的民用建筑类型,进行物理环 境的仿真分析与人类行为的模拟预测,可协助客户进行项目方案量化分析,提升 产品质量。3)在 AI 优化领域,小库在与四川省商业设计院合作的四川某博物 馆幕墙项目中,其算法将原有 3 万多种不规则三角形幕墙板优化为 12 种标准模 块,与现有世界水平(可降低至 116 种)相比减少 90%,由于 SKU 和开模数量 的降低,建筑幕墙成本大幅下降。4)在 AI 生成领域,该领域作为设计核心部分 较为复杂,则需要多模态、多数据集与业务逻辑有机结合,契合细分场景并基于 用户反馈持续迭代。

在规划与建造的实际成果体现上:1)规划环节上,在小库应用 AIGC 生成的建 筑规划方案中,部分项目只需原来 30%左右时间即可输出初步方案,AI 可以解 决较多的重复机械性劳动以及生成人力依赖穷举难以形成的更优方案。2)建造 环节上,小库与中建集团旗下中建科工携手,箱型装配式建筑与 AI 设计生成相 结合,可有效降低总体装配式构件 SKU 和开模量。在深圳某酒店项目中实现了 4 个月完成从设计到建造,将总工期大幅缩短了至少 14 个月,节省了 60%以上 的时间。

AI+有望不断赋能 BIM,从而加速建筑业信息化变革,华阳国际或将在新一轮产 业跃迁中再度展现优势。我们认为,华阳国际目前在正向 BIM 设计上有深厚基 础,且已与万翼科技签订 AI 审图相关合作,万翼科技是专门从事不动产科技研 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不动产科技研发,基于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 术:建筑图纸数字化算法、建筑设计规范 AI 算法、建筑模型自动构建能力、高 精度建筑模型渲染能力,致力于突破不动产行业的数字化壁垒,构建“数字孪 生”式的交互体验方式。目前华阳的 CAPOL iBIM 平台与万翼的 AI 审图平台已 经实现数据互通,设计管控与 AI 审图可以无缝对接,对不断提高设计成果的审 查效率,提高 AI 审图的准确度及优化 CAPOL iBIM 平台具有深远的意义。

3.2、设计行业人效比数据起底,信息化或助力人效比提升

由于较高的人力成本,人力有效利用或人效比提升是设计行业公司经营追求的一 大核心诉求。我们选取华阳国际、苏交科、华设集团、设计总院、深水规院、华 建集团、深城交 7 家公司观察当前行业人效比存在的瓶颈。7 家公司同处设计规 划行业,但经营重点略有不同,涉足公共建筑设计、基建设计、水务勘测设计、 智能工程设计等多个领域。

据我们于 2023.3.22 外发的报告《AI 浪潮袭来,对建筑行业影响几何?——对于 AI+对建筑行业影响的思考点评报告》所述,当前设计行业存在诸多痛点,设计 院公司管理上存在明显瓶颈:1)由于绘图效率问题(目前主要为 CAD 二维绘图, BIM 尚未普及),个人难以承载更多工作量,导致人均产值天花板明显。2)设 计行业为知识密集型行业,设计师通常为相关专业出身,其人力成本较高。3) 项目管理难度较大,人员管理有明显瓶颈,同时由于管理规模扩张导致中台成本 增加,人均期间费用较高。

从规模上看,设计院公司由于其区域性及管理半径限制,员工人数多不超过 1 万人,当前市值大部分在百亿以下。 22 年华阳国际/苏交科/华设集团/设计总院/深水规院/华建集团/深城交员工人 数分别为 4013/8412/6104/2155/1334/10946/2225 人,聚焦于专业细分领域者 人员规模更少,而从事公共建筑、基建或居民建筑工程设计者则规模相对较大。

从成本角度来看:1)设计行业属知识密集行业,高度依赖设计师人力,在设计 院公司人工组成中,技术人员占比极高,以华建集团为例 2022 年,公司职工人 数达 10946 人,而技术人员数目则达 10001 人,占总体员工比例超 90%,职工 薪酬成为成本主要构成,过高的人力成本开支压缩了利润空间。22 年华阳国际/ 苏交科/华设集团/设计总院/深水规院/华建集团/深城交员工薪酬占营业收入比 重分别达 51.95%/32.37%/34.75%/24.82%/37.31%/42.33%/61.02%。

2)扩张带来期间费用提升,规模效应不显著。管理规模扩张导致中台成本增加, 带来人均期间费用提升,据我们统计,16-22 年来,7 家设计院公司期间费用率 整体呈上升趋势,22 年 7 家公司期间费用率平均值达 17.6%。从研发成本角度 来讲,设计规划行业作为知识密集行业,且建筑业信息化及 BIM 逐步普及,维 持研发费用率保障技术进步势在必行,22 年 7 家公司研发费用率普遍维持在 4%-7%之间,聚焦于智慧交通领域的深城交研发费用率则达 11%。16-22 年设计院公司整体快速扩张,华阳国际/苏交科/华设集团/设计总院/华建 集团员工人数分别较 16 年增长 191.0%/16.7%/92.9%/56.3%/84.4%,17-22 年员工人数大幅增长,人均期间费用均值则由 10.94 万元上升至 12.91 万元。

从人均创收、创利角度,7 家设计院公司在职工数量与营收规模总体扩张情况下, 人效比则呈下降状态,人均创收/人均薪酬均值在 2016-2022 年间则呈先升后降 态势,2022 年降至 2.66;而人均创利/人均薪酬均值则由 2017 年的 0.36 降至 2022 年的 0.24,人效比整体下行。16-22 年 7 家设计院公司毛利率均值下行 2.84pct,净利率下行 4.2pct,期间费 用率上行 0.19pct。我们认为:行业整体步入成熟期,竞争较为激烈,利润率下 行是普遍现象行业。实际中整体人效比呈下降趋势,且人员规模的扩大导致较高 的期间费用率及庞大的员工薪酬总额压缩企业利润空间。22 年 7 家设计企业净 利率平均值不足 10%,而员工薪酬占营业收入比重则大多超 30%。

我们认为,AI+的引入或将催化 BIM 发展,带来行业变革:1)提高工作效率: 以更高效绘图带来人均产值的大幅提升。2)降低成本:减少初级设计师、造价 师的配置规模(基础绘图人员等),降低人员薪酬的支出。3)突破管理半径瓶 颈:当今最大设计院人员数量也很难超过万人,AI+或使设计公司管理边界大幅 拓宽。设计行业部分环节或将率先受到冲击:设计行业大类可分为方案设计(创 意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绘图)、造价预算(造价师)。

在当前及产业应用早期阶段:1)AI+对于创意设计影响相对有限,但可以提升主 创人员工作效率。2)结构设计涉及建筑安全,我们判断短期冲击有限。3)施 工图设计、造价师等环节,可能较早受到 AI+冲击。对行业格局或将产生影响: 1)AI+冲击下,对于历史设计数据、设计经验有数字化积累,且数字化实力较强 的头部企业,或带来竞争上的比较优势。2)对于施工图绘制、造价人员配置较 高的企业,或将减轻成本负担。3)由于 AI 赋能,行业管理边界拓宽,或将使市 场份额将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打破当前行业的分散现状。

AI+投入应用或将提升人效比。假设一家设计院公司净利率为 10%,当期计入成 本的职工薪酬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40%,在 AI 技术应用早期阶段,面对同等规模 业务,假设业务收入不变,若 AI 赋能设计师,降低基础设计人员配置提升人效 比,假设职工薪酬分别下降 5%/10%,其余成本不变前提下,净利率将提升至 12%/14%,则归母净利润将增长 20%/40%。因此若后期 AI 技术大幅进步,行 业或将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与跃迁,赋能设计师,进一步提升人效比,减少基础 人员配置,并增厚公司利润。

对于华阳国际而言,由于华阳国际建筑设计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较高,技术人员 较多,22 年员工薪酬/营业收入比重高达 51.95%,净利率仅为 7.92%,在 7 家 公司中薪酬/营业收入比重较高,且净利率居于低位。公司在 BIM 领域具有先发 优势并已布局 AI 审图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设计又为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 部分,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由于更加标准化或更适用于 AI 技术应用,我们认为华 阳国际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建筑业信息化革命与 AI+赋能,实现人效比的提升,从 而带来期间费用的节约及对毛利率、净利率弹性的正面影响。

4、盈利预测

公司是建筑设计行业 BIM 正向设计先行者,我们认为在 23 年经济复苏及 AI 赋 能背景下,行业生产效率或不断提升、公司设计业务信息化进程将持续推进。在 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公司有望再度展现竞争优势,或率先实现设计业务毛利率提 升,并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考虑到 23 年一季度公司新签订单已逐步回暖,同比 增长约 50%,新签订单是未来营业收入的先行指标,在复苏早期,订单签订较 多,订单增长或快于收入增速,在行业本身趋于达峰的情况下,我们判断公司未 来三年表现或优于行业,营收维持稳健增长。

建筑设计业务:建筑设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亦是未来公司增长的重要方向。22 年行业受下游居民建筑不景气拖累,公司该业务营收同比有所下滑。我们认为, 在 22 年低基数效应及 23 年居民建筑业温和复苏情景下,23 年建筑设计业务将 恢复增长,结合建筑业市场空间整体趋于达峰,预计 23-25 年公司建筑设计业务 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3.97%/19.00%/14.04%,其中:在地产温和复苏及保障房 政策、市政建设支撑下,住宅建筑及公共建筑设计增长表现或好于商业综合体设 计,预计 23-25 年住宅建筑设计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5%/20%/15%;公共 建筑设计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5%/20%/15%;商业综合体设计业务营收分 别同比增长 20%/15%/ 10%。

毛利率方面,由于公司正向 BIM 业务不断推进,伴随建筑设计业信息化带来的 设计效率持续提升及疫后经济活动恢复常态化,我们判断未来公司建筑设计业务 毛利率仍将提升,且当前 AIGC 技术仍处于产业应用早期导入阶段,我们判断 23 年建筑设计业务毛利率或小幅提升,24-25 年提升幅度或更大,预计 23-25 年建 筑设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4.98% /35.66%/36.75%,其中:住宅建筑设计业务 毛利率分别为 36.30% /37.00% /38.00%,公共建筑设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9.50%/40.00%/41.00% , 商 业 综 合 体 设 计 业 务 毛 利 率 分 别 为 24.50%/25.00%/26.00%。

工程总承包业务:由于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率较低且当前公司经营重心聚焦于建 筑设计业务,23 年 1 季度并未新签工程总承包业务订单,且 23 年 1 季度工程总 承包及全过程咨询业务合计营收同比下降超 60%,作为非战略核心业务,我们 判断未来工程总承包业务营收或将持续下滑,预计 23-25 年营收分别同比 -50%/-40%/ -30%,毛利率维持在 3%/3%/3%。 造价咨询业务:22 年造价咨询业务营收同比略下滑 2%,我们认为,造价业务 作为公司老牌业务之一,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后续造价咨询业务营收或仍将实现 小幅增长,在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业的情形下,预计 23-25 年造价咨询业务营收分 别同比增长 20%/15%/10%,在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业的情形下,人效比提升或 致毛利率有所提升,预计 23-25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8.5%/39%/40%。

全过程咨询业务:公司全过程咨询业务收入 22 年同比大幅增长,该业务近年来 营收同比增速波动较大,且占总营收比例较小。中性情况下,我们预计全过程咨 询业务未来营收保持稳定增长,23-25 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0%/20%/20%,预 计 23-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20%/20%/20%,与 22 年基本持平。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营收占比较小,中性情况下,我们预计 23-25 年公司其他业 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10%/10%/10%,毛利率分别为 50%/50%/50%,与 22 年 基本持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