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注册制三年投资启示录 科创板个股上市后分化显著

2023-05-17 09:42:08

来源:华西证券

核心观点:

硬科技赋予科创板强烈使命感,高研发&强激励是成长的源动力 1、注册制等系列制度红利以及“硬科技”定位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企业上市,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增强; 2、科创企业研发强度显著更高,叠加高效的激励确保科创人才和公司利益统一,驱动业绩维持高增。

科创板新股上市后分化显著,新兴产业中小次新表现更为优异 1、科创板新股上市后易出现大幅上涨,经过一年的蛰伏期后逐渐开始分化,优质公司“强者恒强”; 2、中小次新是牛股的集中营,高增长个股的背后是优质的赛道、高增长的业绩以及政策的高度支持。

盈利改善+估值触底+配置空间足,多因素支撑科创板向上趋势 1、中小科创企业受疫情影响明显,疫后复苏弹性大,同时IPO投产期陆续到来,2023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2、科创板估值经过三年消化已至历史低位、安全边际高,同时流通股的大量释放亦为机构增配提供空间; 3、市场判断: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偏宽松,新兴成长将占优;中小科创较大的预期差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资料图)

01硬科技赋予科创板强烈使命感,高研发&强激励是成长的源动力

1.1、注册制&配套创新,科创板“示范田”效应日益凸显

科创板设立至今已近4年,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发挥重要示范作用: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推出,开启了 注册制先河,在上市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退市等多个环节进行制度创新,更具包容性、科学性,有效改善了我国 科创企业的资本环境;此后,科创板相继引入减持新规、做市商等多项创新试点,持续引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经过 近四年探索,科创板“示范田”效应日益凸显,为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多层次资本市场日趋成熟,“硬科技”是科创板的核心底色

多层次资本市场从有到优、日趋成熟: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北交 所的设立、全面注册制的落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有到优,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  科创板与其他板块错位,聚焦“硬科技”:相比其他板块,科创板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 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科技前沿领域,“硬科技”色彩尤为浓厚,中国版“纳斯达克”正在形成。

1.3、定位高度契合国家战略,“硬科技”赋予科创板强烈使命感

科创板承载着中国科技创新、安全可控的重任,意义重大:目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与演变,科技产业逆 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调速换挡”期,科技领域的竞争将 成为大国博弈主战场。科创板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的主阵地,秉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 重大需求”的战略定位,肩负着疏解科创企业融资难的历史重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1.4、科创板开板四年成绩斐然,给科创成长企业以力量

注册制等制度红利下科创板IPO快速扩容,有效助力“硬科技”企业发展:截至2023年5月12日,科创板共实现521家公 司上市,实现首发募资8,124.22亿元,占同期A股IPO数量的31.90%,占同期A股IPO募集金额的41.86%,为IPO市场的关 键力量;此外,硬科技定位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平均超募比为28.64%。 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主阵地,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科创板聚焦“硬科技”、深耕“试验田”的定位集聚 了大批科技企业上市,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信息 技术等领域合计占比近七成,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1.5、科创板研发强度显著更高,是孕育企业长期成长潜力的关键动能

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显著更高,高研发投入孕育企业长期成长潜力:科创板定位于“硬科技”,研发投入比、研发人 员比等指标显著高于其他板块。从研发投入看,科创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平均为12.52%,其中42.77%的企业研发 投入占营收比超10%,23.89%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15%;研发人员占比方面,2021年科创板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 过30%的企业数量比例约33.91%,远超其他板块。高研发特质与科创板高科技定位相匹配,一方面高强度科技研发不断 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支撑业绩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业绩增长又可进一步促进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形成推动企 业长期成长的良性循环。

1.6、股权激励规则的优化创新,是链接科创人才与公司利益一致的密钥

股权激励规则的优化创新更符合科创企业发展,有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相比主板,科创板的股权激励制度 更为灵活,扩大了激励对象范围、提高了激励股份的比例上限、放松了授予价格的约束等;实际方案中,除财务指标 外,部分企业在考核标准中还增设产品研发进展等多维指标,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

02、科创板个股上市后分化显著,新兴产业中小次新表现更为优异

2.1、新股上市后往往会经历1年左右蛰伏期,市值逐渐回归基本面

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由于标的的稀缺性,易出现大幅上涨:相比于其他板块,科创板更加注重创新性和成长性,对企业 的科创属性和前景有更高的要求,新股供给相对稀缺。与此同时,上市初期,市场往往会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来判断 企业的价值。因此,科创板新股在上市后即表现出较发行价的大幅上涨,中位值达到94.04%。 新股上市后业绩出现回落,中长期股价回归基本面主导:数据显示,大多数新股在上市的第一年,业绩增速会出现明 显放缓,因此在经历上市初期由交易层面的推动以及线性外推下的高业绩预期的普涨后,中长期新股的股价会趋于回 归合理的基本面价值,个股将逐渐开始分化。

2.2、科创板新股上市后1年后逐渐分化,半数企业涨幅超50%

新股上市初期走势相对一致,一年以后逐渐开始分化: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大致呈现出相同走势,即“上市首日的大涨- >逐渐回归基本面”,涨幅主要源于上市首日。此后,随着个股经营数据陆续发布,优质公司的成长潜力得以印证,此 时板块内部优质资产与非优质资产的股价走势逐渐分化,优质公司开启向上增长趋势。 优质公司“强者恒强”,半数公司获得超50%的涨幅:上市至今,48.15%的企业获得超50%的涨幅,其中21.64%企业的 涨幅超150%,8.38%企业的涨幅超300%;而25%企业跌破发行价,9.36%的企业跌幅超30%。

2.3、高增长个股的背后1:次新股为主,市值相对小

高增长个股主要以中小次新企业为主:从上市年份来看,涨幅最大的50只个股大多上市超1年,2-3年的次新股占比达 68%;从市值分布来看,基本以中小市值为主,其中100亿元以下占比达54%,100-200亿元占比为22%。 中小次新企业表现强势的背后:(1)新股的模式、技术更为先进,在IPO时可能存在过度包装等情况,因而被市场给 予更强的预期,进而上市首年仍以估值消化为主,随着业绩逐渐分化,优质企业业绩触底回升后更容易形成“戴维斯 双击”;(2)中小次新企业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性更强且业务相对聚焦,在资本市场的赋能下,具有更强劲的发展弹性。

03、盈利改善+估值触底+配置空间足,多因素支撑科创板向上趋势

3.1、市场回顾:年初以来科创50领涨市场,板块活跃度居于首位

2023年整体宏观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偏宽松,各大指数小幅上涨:随着去年年底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及放开后 的可控,2023年中国经济逐渐回归常态轨道,国内宏观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各大指数小幅上涨,叠加偏宽松的流 动性,成长股相对占优。 科创板表现较优的背后:去年年底以来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与此同时以ChatGPT 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引爆市场 对于数字经济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强预期,以TMT为主的科技股大幅上涨推动科创50 表现强势,但受制于Q1 业绩低于预 期,科创50 出现一定回落。结合当前弱复苏、偏宽松的宏观环境,以及产业变革趋势,我们预计指数仍将波动向上。

3.2、三年疫情“大考”之后,科创板有望重回业绩高增通道

科创企业受疫情影响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疫情褪去业绩有望重回高增长通道: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及2022年 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均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多地区的停工停产,对上市公司项目开展、交付等均形成了冲击。与之对 应,业绩增速呈现出明显的“低-高-低”特征,伴随着疫情褪去,业绩增速有望回暖。 小市值企业受疫情影响更大,具有更强的业绩修复弹性:相比于大市值公司,小市值公司业务相对单一、财务实力相 对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值仅为3.79%,净利润同比出现连续下滑, 在需求回暖和低基数效应下,2023年业绩增速更具修复弹性。

3.3、新股上市三年后募投达产,业绩有望进一步释放

IPO募投项目的建设期通常为3年或4年,随着大批新股募投项目完成并达产,有望逐步兑现到公司23年业绩上。

3.4、科创板估值位处历史低位,安全边际较高、投资价值性价比较好

科创板开板至今已逾三年,估值已经消化至历史低位:开板初期,受益于硬科技的定位以及注册制制度红利,科创板 被给予较高的估值,随后经过三年多的调整,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超预期等因 素的扰动下,科创板估值持续回落,目前板块整体估值仅为39.76,处于历史低位。

3.5、对标创业板,科创板掘金仍具备较大增配空间

解禁洪峰已过,流动性提升为机构增配提供空间:2022年7月,科创板迎来三年“大非”解禁洪峰,限售股大量解禁显 著提高板块流动性,机构增配意愿有望提升,截至5月12日,科创板流通市值占比达到50.07%。 对比创业板,科创板增配空间较大:参照同期创业板,2013年解禁洪峰后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增配,高峰期配置率 达到19.51%。科创板作为我国硬科技核心资产的主阵地,目前相对低配,并且本轮AI行情下,公募基金加仓明确,未 来随着研究广度的提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机构对科创板增配有望持续提升。

3.6、市场判断: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偏宽松,中小成长将占优

经济弱复苏、结构转型升级、流动性偏宽松,新兴成长股将占优:从历史经验看,2013启动的创业板牛市环境与目前 有诸多相似之处:资本市场新政推出、新业态展现更强劲的增长、经济弱复苏、较为充裕的流动性等。 中小科创较大的预期差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科创板开板至今已逾三年,已经一批基本面良好的硬科技优质资产且 次新股居多,在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下,以及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发力下,科创企业盈利更具修复韧性;中小市值 科创板个股的研究预期差相对较大、长期成长路径更为清晰且商业模式更为先进,受益于疫情褪去后的盈利修复、上 市后资本力量带来的业绩释放,未来有望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04、选股分析:关注数字经济主线下的科创企业成长红利

4.1、中长期确定性投资主线: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 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加速重构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占比高且增速快,为拉动GDP的重要引擎:在政策引导、需求推动下,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 (信通院统计),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6 pct,占GDP比重39.8%,相较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54.3% 仍较低,参照《“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假设2025年提升至50%,保守估计数字经济的边际增量将达20万亿元。

4.2、长期确定性投资主线:生命科技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生命科技发展前景广阔:1999 年,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进入老龄化社会;截 至2021年,这一比例达到18.9%,为轻度老龄化;“十四五”时期该比例将超过 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5 年 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 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生命科技相关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基于拉曼光谱的癌症检测:传统的癌症检测主要为以病理切片为基础的实验室检测,专家依赖性强、固定资产投入大、 诊断效率低、误诊率高(恶性肿瘤的平均误诊率超40%)。基于拉曼光谱,手术过程中就可快速完成良恶性判别,且 准确率高达95%以上,具备简便、高效、价廉等特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